笔者有一段时间没有写自己的思考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一是本身社交这个行业受环境影响很大,即便大部分从业者选择往海外发力,收效甚微;
二是笔者感觉在2021-2022年的文章中早已经把社交一些核心的想法都写出来了,后面再有就是分析产品一类,分析多了意义不大;
三是笔者现在是freelancer,平时做点亮化照明的活,同时正在跑两个创业小项目,都跟社交赛道没有联系。
最近偶然在刷B站的时候,看到一个视频——核心内容是:up主讲述了自己突然发现有找搭子的需求,问了身边的人也有这种需求,因此花近百万做了一款搭子App,最终结果只赚了几十元。
结果很讽刺,过程也很心酸。这里笔者只讨论对需求的看法。
一、伪需求陷阱
“伪需求”这个词不新鲜,字面意思也很明确,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很多时候开发者还是很容易掉进到“伪需求陷阱”里。
这里我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可能会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伪需求”。
今年5月份,我和我哥在秦皇岛开了一家牛油果冷饮店。与其说店,不如说是一个小亭。不过味道很好喝,受众不多。
其实我本意想把店开在夜市里,但某些原因只能开到了一家花园餐厅里靠路边的小角落。店铺离秦皇岛海底世界很近,生意却不怎么样。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因素才造成这种局面,因此笔者只好想着赶紧关门。
重点来了:本来餐厅里的员工在我这里买冷饮是有很大折扣的,我哥认为他们会光顾很频繁,可很奇怪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消费过。
所以我当时认为这是一个伪需求,直到我要离开一段时间,雇了一个女兼职大学生后,陆续有餐厅员工过来买冷饮了。
天热口渴买水是一个很强烈的需求,但笔者在店里的时候就没有员工愿意消费。而女兼职大学生来了之后,陆续就来买冷饮了?
明明看似是一个刚需现象,为什么在笔者看来是伪需求?
一是冷饮有很多替代产品,比如汽水、茶饮、奶茶等等,餐厅员工可以选择很多途径和各类廉价饮品来替代店里的冷饮产品;二是为了获得年轻漂亮的女兼职大学生的联系方式,是值得去买一杯店里的冷饮。
笔者想说的是,无论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伪需求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当你发现这个刚需后,为什么没有别人去做一笔生意去满足这个需求呢?
所以要仔细思考一下:需求者真正要解决什么问题?他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为什么市面上没有类似产品来解决问题?
就如笔者的冷饮店,在改变地理位置后,它其实是并不值得投资:一是人流量有,但全是非标用户;二是没有想到我哥跑了六七个部门,始终没有办法办理营业执照,导致线上生意和推广停滞;三是即便没有租金,这种投资意义不大。
二、产品的臆想综合症
在没有进入产品研发公司之前,我一直是以一个编辑身份游走在各个出海产品之间,东瞅瞅西看看。我自认为不善于分析产品,因为长时间写作后会形成一套比较熟悉的写作规律,导致内容整个框架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
个人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对产品缺乏更深入地了解。
后来有幸进入产品研发公司,逐渐也就熟悉起来了。可令我担心的是,每当有一个“自认为靠谱”的想法后,总会进入一个“臆想综合症”的状态。
产品的臆想综合症的概念是指在产品开发、设计、推广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过度想象、不切实际的想法或预期的现象。例如,产品团队可能对产品的功能、市场反应、用户需求等有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设想,导致在实际开发和运营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依稀记得自己创业的时候,我并不是很关注老板给我讲这个市场有多大,自己的产品能做多少营收。首先我一定会看目前这个赛道上的天花板是哪款产品,它从0到1的过程,以及它的营收。
我并不是对自己做产品没有信心,而是产品还没有做到1的时候,长远规划是会干扰到前期跑通产品的思路。做到10或100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和做到1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可常常还没有跑通就想着以后怎么怎么样。
还是用我的牛油果冰沙店为例。由于在进冷饮杯子的时候比较匆忙,忘记了印Logo在上面。我哥建议再买1000个定制Logo的——被我坚决否定了,我则用定制杯套解决了。在我哥看来,他认为暑期生意会好起来,再进1000个杯子也能消化掉,最后我否定了这个想法。
至少我创业的风格是在最少的支出下,解决现有问题,而不是臆想未来,而盲目增加负担。
冰沙店是我的产品,其实我自己也在最初的时候陷入了臆想综合症——暑期绝对会是大卖,可很快就摆脱了。因此这次小创业没有亏多少,但至少也让我理解了:即便要跑通一款小产品,也要尽可能规避伪需求和盲目幻想的问题。
最后,推荐一部书——《HillbillyElegy》(《乡下人的悲歌》)是川普提名副总统候选人J.D.万斯(J.D.Vance)所著的一本回忆录,2020年被拍成电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