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报告: 5家消金机构资产规模近6500亿, 25家自主投放不超20%

消金娇2024-07-24 16:20:28  116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以下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面向社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报告》对从资产规模、获客方式、融资渠道等方面,对2023年度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与此同时还披露了详细的运营数据。

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居民消费支出较快恢复,消费金融公司稳步发展。截至2023年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2087亿元和1153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7%和38.2%。

经过十余年发展,消费金融行业已经逐渐进入了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3年末,资产规模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元,约占行业整体资产规模的20%。资产规模最高的5家机构总资产均已超过700亿元,合计规模近6500亿元,超过行业总资产规模的50%。

在服务客群上,2023年,存量服务客户数超千万人次的消费金融公司达8家,较2022年新增2家;当前服务客户数未超过百万人次的消费金融公司为6家,较2022年减少一家。

此外,《报告》系统总结了消费金融公司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成效,充分展现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责任担当和社会形象。

01

25家自主投放比例不超20%

在业务结构方面,消费金融公司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形成了线上及线下互为补充、多层次经营的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31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已开展线上业务,且有10家机构在获客方式上,完全采用了线上方式。

比如,马上消费已经跑通了线上化运营的商业模式,公司以“自营+开放平台+金融云”为战略路径,坚持全线上化、智能化服务、零物理网点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业务资助方面,公司通过自营APP“安逸花”实现超过70%自主获客,进而不断提升客群质量。

线上第三方平台引流是消费金融公司最主要的获客及投放方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所有消费金融公司均借助线上第三方引流方式获客,其中有25家机构的线上第方引流投放超过50%,较2022年新增3家;有半数机构表示该投放渠道占比较2022年同比上升。

比如,中银消金控质量、强消保、抓合规,同时针对消费者基础民生、线上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及时调整产品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除第三方引流外,自主获客也是消费金融公司展业对的方式之一。2023年,有27家消金公司通过线上自主投放展业,其中投放比例超过50%的机构有3家,较2022年减少一家;25家机构线上自主投放比例不超过20%;4家机构尚未展开线上自主投放。

有银行股东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依托自身零售信贷的资源禀赋,倾向于选择更高比例的线下自主投放获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21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探索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开展线下业务的机构较2022年增加了4家。其中,18家机构以自主投放方式获客,3家机构线下自主投放业务量占比超过50%,9家机构该投放方式占比上升。

线下展业时,消费金融机构较少通过第三方渠道间接获客。统计数据显示,10家机构通过线下第三方渠道获客,其中8家该投放方式占比不超过20%,2家机构此投放方式占比大于50%。

比如,海尔消金已逐步打造出覆盖“线上+线下”两大获客模式,现有业务布局已展现出可持续发展、有增长潜力的发展态势,在经济环境低迷、金融风险管理承压的大环境下,分散的业务布局也可极大降低公司的集中性风险,增强抗周期能力,在经营环境不稳定期间,可通过调配业务资产组合,达到最优、最稳定的经营结果。

平安消金在深度融合股东业务生态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渠道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业务模式。对内深度协同股东资源,助力提升生态内转化效率;对外规范渠道管理,完善合作方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第三方渠道管理的合作方准入、日常管理及退出机制;并探索线上公开市场获客新业务模式,搭建线上自营获客体系,跑通信息流投放模式,提升自营客户占比。

在贷款期限上,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30家提供数据的机构中22家消费金融公司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合同期限低于1年;其中14家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合同期限较2022年缩短,仍主要集中于9-12个月(含)区间段。

在贷款额度上,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8家机构平均授信额度同比上升,12家机构同比下降,1家机构同比持平;在授信金额的分布上,授信额度1万元-3万元(含)的机构有16家。

02

11家加权融资成本低于3.5%

在融资业务上,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能力整体增强,逐步搭建起“主体信用”与“资产信用”相结合的融资体系,形成了业务与融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保持资本率水平充足稳定既是监管制度的要求,也是消费金融稳健发展的基石。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增资提速,五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4.3%,较2022年的14.01%略有提升。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融资余额达10323.83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39.50%。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融资渠道畅通,整体融资环境较为宽松,仅1家机构资金紧张,难以满足业务需求。

在融资手段上,2023年,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了18单合计251.41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较2022年有较大提升。金融债暂停发行两年后,重新获批,有1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1单15亿元的金融债。

2023年,市场优质资产稀缺,贷款利率较上一年进一步降低。统计数据显示,30家开展融资业务的机构中,有11家加权融资成本低于3.5%,8家消费金融公司在3.5%-4.0%(含)之间,6家消费金融公司在4.0%-4.5%(含)之间,2家消费金融公司在4.5%-5.0%之间,仅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超过5%。

在市场导向和监管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压降贷款利率,让普惠金融既“普”又“惠”成为新的风向标。据统计,2023年有18家消费金融公司综合定价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的有6家,其中2家下降幅度超过15%,降价幅度较大。另外,15家消费金融公司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下降。

比如,中原消金根据监管要求,自2021年7月起,始终坚持能压则压、能降低则降的原则,积极进行业务转型,贷款利率水平压降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两年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监管压降目标。公司2023年共计发行5单ABS,发行总规模为60.06亿元,同时,2023年成功获得AAA级主体信用评级,成为首家获AAA级评级的城商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03

行业不良贷款率2.14%

优化催收质效成关键

2023年,监管延续加大防范化解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要求。消费金融公司由于其普惠性,服务的客群定位较为下沉,这就对消费金融公司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的绝对规模有所抬升。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的整体规模达246.3亿元,增幅略低于行业资产规模上涨速度,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14%,较2022年下降0.08个百分点,与行业贷款余额增速基本匹配。

在贷后管理方面,当前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主要通过催收、核销及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等方式压降,优化催收质效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课题。在催收效率上,各家机构催催收效率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有15家机构认为其催收效率下降,6家机构认为催收效率整体上升。

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创新探索金融纠纷在线调解模式,有效化解贷后金融纠纷,提升贷后运营服务品质。兴业消金全面加强催收处置工作,全面精简合作委外机构,尝试引入多种调解方式;2023年引入两家律所,试点“调解/仲裁+司法确认”业务模式。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资产批转初显成效。2022年底,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2023年2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等中心开设了不良贷款转让账户,共11家机构实际开展18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规模为183.7亿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5979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