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批“嫡庶神教”,把古代嫡庶的差别想象得无限大。在他们眼里,嫡子嫡女和庶子庶女的差距无限大,庶子庶女简直要被当做奴仆对待,一点前途都没有。
这时候就要有人说了:古代固然嫡庶有别,可主要体现在嫡长子能继承爵位和更多的财产,其他嫡子和庶子没有爵位继承权。至于嫡女和庶女,都一样地要嫁出去,顶多正妻偏心嫡女些,没有继承权哪来的多少区别。
也有人要说:古代大户人家怎么可能只把嫡出的孩子当孩子,把庶出的孩子当奴仆,谁家缺人缺到需要男主人亲自生奴仆啊。
不过古代是一个很大的时间范围,光就有史书记载的就上至夏商周下至清朝,而嫡庶的观念,大约是在西周时期产生的。
这跨度2000多年的漫长时期,自然不可能每个时期、每个王朝、每个家族对嫡庶的观念都一样。
比如说清初,就相当地“嫡庶神教”。虽不至于把庶出的孩子当奴仆看,但是我们看史书就发现,清初嫡出和庶出的待遇真是天差地别,庶出的孩子甚至不能计入兄弟间的排行,也没有什么家族资源的倾斜和前程可言。
01、清初嫡子和庶子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崇德八年,也就是1643年,清朝第一个称帝的皇太极突然去世,临终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当时的满人也没有正式确立父死子继的继承模式。所以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子的长子豪格,对皇位展开角逐。
支持多尔衮的两白旗一门三王,且都战功赫赫;支持豪格的两黄旗则全副武装包围了他们开会的崇政殿,声称皇太极有大恩于他们,若不立皇太极的儿子为新皇,他们将血溅崇政殿。
形势万分危急之际,不愿意看着豪格登基后自己边缘化的多尔衮灵机一动,提议道:当立帝之第三子!
这个帝之第三子,指的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福临。这既能满足两黄旗立皇太极之子的诉求,也能让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掌权。
那么问题来了:福临明明是皇太极的第9个儿子,即便夭折的不计入排行,那他也是第6个儿子,除了豪格之外还有4个活着的哥哥,多尔衮为什么把他称为“帝之第三子”呢?
这就是清初“嫡庶神教”的体现了,不把庶子当回事,只有嫡子是儿子,计入排行。
有人又要说了,福临的母亲孝庄,当时还是庄妃。既然是妃,那福临也是庶子呀,怎么就成为第三子了呢?
这是因为,清初满人不像汉人那样实行一夫一妻多妾,而是实行一夫多妻多妾。福晋和侧福晋生的,都是嫡子,有继承权,庶福晋和妾生的是庶子,不仅没有继承权,也不被嫡子们当兄弟看待。
虽然皇太极学汉人皇帝称帝之后,下令每个亲王只许册立一个嫡福晋,他自己也只立了哲哲一个皇后,但是满人的思维一时半会是扭转不过来的。因此除了皇后之外,皇太极还另立了4个妃子,她们全都来自清朝的重要盟友蒙古,她们和皇后一起被称为“五宫福晋”。
在当时满人的观念里,五宫福晋生的儿子都算是皇太极的嫡子,都有继承权。
这也是为什么海兰珠生下皇八子之后,皇太极这么高兴,因为这是五宫福晋生下的第一个嫡子。
福临的母亲是庄妃,他在皇八子夭折之后出生,是五宫福晋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从小被皇太极寄以厚望,5岁就被皇太极亲自带去打猎了。
既然福临是五宫福晋的第一个儿子,又被称为三子,那么皇太极另外两个计入排行的儿子是谁呢?
清初夭折的儿子是不计入排行的,所以五宫福晋的第一个儿子皇八子自然不包括在内。
清初所说的皇太极长子,是豪格。他的母亲是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他自然是板上钉钉的嫡子,深得皇太极器重,早早成了亲王和旗主。
清初说的皇太极次子,则是他的第五子硕塞。硕塞的母亲是侧妃叶赫那拉氏,按照当时满人的观念他也算是嫡子。
但是硕塞的身份有点尴尬,他还没断奶的时候父亲就被皇太极赐给大臣了,并没有成为五宫福晋之一,不算是很有说服力的嫡子,而且他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已经15岁了,若登基则多尔衮没有理由摄政。
所以硕塞虽然被视为皇太极次子,但是多尔衮在和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直接越过了他而拥立只有6岁的三子福临。后来顺治受汉化影响越来越深,则把他称为“朕之庶兄”。
不过硕塞的待遇和真正的庶子待遇可不一样。他在寸功未立的时候就能被封为郡王,后来又以军功封亲王,并在从未单独挂帅、军功不过硬的情况下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顺治的兄弟当中,能被封为亲王的,就只有豪格、硕塞、五宫福晋之子博穆博果尔这3个在清初的观念下能被视为嫡子的了。皇太极的4个长大成人的庶子,都只被封了辅国公,一生没啥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就是清初嫡子和庶子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同样的区别待遇,我们也可以在努尔哈赤的儿子当中看到。
在努尔哈赤时期,还保留着“幼子幼子”的传统。多尔衮的同母弟弟多铎,作为努尔哈赤的守灶幼子,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年仅13岁寸功未立,就继承了努尔哈赤生前唯一亲领的镶黄旗,成为八旗当中实力最强大的旗主。
后来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后多次表示,多铎是努尔哈赤幼子、自己的幼弟,所以自己对他特殊照顾,称帝后立马把他封为亲王。
可多铎并不是努尔哈赤真正最小的儿子。
努尔哈赤真正最小的儿子,是比多铎小6岁的费扬果。他出生的时候,努尔哈赤62岁,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可是自己雄风犹存的象征,得把这孩子宠上天。
可费扬果在努尔哈赤这里,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多铎7岁的时候被封为和硕额真,费扬果7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去世,临终前所有的安排都是在安置多铎三兄弟,对费扬果这个小儿子没有半点表示。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多铎15岁被皇太极赐号“和硕额尔克楚呼尔贝勒”,后封亲王,可费扬果直到20岁都没得到任何爵位,史书只记载他因罪被处死,连他具体犯了什么罪都懒得记载。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多铎的母亲是大妃阿巴亥,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嫡幼子,而费扬果的母亲只是庶妃,费扬果是不入兄弟排行的庶子。
我们看努尔哈赤儿子们的待遇也会发现,能被封为亲王或者贝勒(设置亲王之前的最高爵位)的,全是各大妃生的嫡子。阿巴泰虽不是大妃所生,生母是侧妃,不算是庶子,因此得封郡王。而庶子们,哪怕是立过战功的,最高也不过是镇国公。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知道知道了,为什么董鄂妃的儿子明明是顺治的第4个儿子,顺治却欣喜地把他称为“朕之第一子”。
这不是因为顺治真爱董鄂妃,以至于只把董鄂妃的儿子当儿子,而是因为顺治的前3个儿子都是庶妃生的,是庶子,以当时满人把多铎视为努尔哈赤幼子、把顺治视为皇太极第三子的观念来看,这些庶子的确不算长正经儿子,不入兄弟排行。
而董鄂妃是满洲贵女,是皇贵妃,她的儿子在当时的观念下,是被视为嫡子的,是顺治的第一个正经儿子。
康熙作为庶子,能继位的原因之一是顺治没有嫡子。即便如此,顺治都曾考虑过把皇位传给其他嫡出的宗室而不是自己庶子。
后来也许是因为康熙本人是庶子上位,加上清皇室的汉化程度越来越深,他们接受了汉人正妻唯有一个、只有正妻之子是嫡子的观念,开始把庶子们也计入兄弟的排行。
也是从康熙开始,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都有了封亲王的机会。康熙的几个庶出的兄弟,最终都被封了亲王。
02、清初嫡女和庶女的区别
汉人的王朝,只要是皇帝的儿子,不夭折,都能被封王,而清初,只有嫡子有机会封王,庶子当个国公已经了不得了。
而清初的“嫡庶神教”,也体现在对公主的态度上。
在汉人王朝,只要是皇帝的女儿,无论是嫡女还是庶女,都是公主。不同的公主虽然可能因为受宠程度、和皇帝的亲疏程度,待遇有差别,但明面上的身份地位都是一样的。
可是到了清朝,皇太极称帝之后,居然把公主也分出了等级,嫡女封为“固伦公主”,庶女封为“和硕公主”。固伦公主的等级、礼仪待遇和每年的俸禄,都高于和硕公主。
当然,在皇太极一朝,嫡女自然不仅仅指的是皇后的女儿,五宫福晋的女儿都被视为嫡女,例如贵妃娜木钟的女儿就被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而随着清皇室汉化渐深,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被视为嫡女之后,也有妃子所生的女儿,由于深受皇帝宠爱,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典型例子就是乾隆最爱的女儿,有名的十公主,生母仅仅是惇妃,也被封为固伦和孝公主。
此外,只要皇帝喜欢,就连皇帝的养女都有可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例如康熙的养女固伦纯禧公主。
03、清初为什么如此重视嫡庶
极度重视嫡庶,以至于连公主都要分出嫡庶来,这并不是清朝独有的。
根据元史记载,元成宗看元实录的时候向大臣吐槽说:忽都鲁迷失(人名)不是皇后的女儿,怎么能称为公主?
由于元史史用汉语写的,而元成宗看的是蒙古文写的实录,所以有人推断,在蒙古文中,皇帝嫡女和庶女的公主称号是是不一样的,有类似于清朝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的区别。
当然,他们的“嫡庶神教”和现代网上的嫡庶神教还是不一样的。网上一些嫡庶神教,认为嫡妻的地位至高无上不可动摇,所以嫡女的地位也要高于庶子。
而我们回看清朝初年的“嫡庶神教”,会发现,那时候嫡妻的地位反而不高。
例如努尔哈赤有4任大妃,她们之间的时间是有重叠的。皇太极继位前有一个大福晋,仅仅因为去拜见努尔哈赤的时候,见到小叔子阿济格没有下轿,就被休弃了。
后金时期以及清朝初年,极度重嫡轻庶,一来可能是因为没有受到汉人礼法的影响,形成了自己在关外独一套的生活方式,二来可能是因为关外资源有限,不够诸子诸女分,要人为地剔除掉一部分孩子的继承权。
你觉得哪种可能性比较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