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
谭雅玲
随着美国6月CPI数据显示通胀走弱,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首次降息。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对全球经济增长与通胀的观点,则展现出不同的角度。她表示,“虽然通胀已经下降,但仍然挥之不去,其结果是利率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高位,而让通胀降至目标水平非常重要。”此番话语十分透彻地揭示了未来全球通胀风险,并对过急进行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告诫。
实际上,美联储早已意识到过急降息的风险,美联储内部“急转弯”从鹰调到鸽,论调表现一致,更多是为防范通胀反弹,其释放的降息信号更多是试探与炒作,实则不能排除加息可能。美联储对加息、降息的决策,更在意的是能否使得美元货币地位稳固与加强,利率是保护美元货币的一种手段。尤其今年正值美国大选之年,局面更加复杂。9-11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急转向可能性较小,选择维持利率稳定的可能性更大,抑或延续加息周期。
从两点可以观察,第一是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石油价格与通胀和美元指数密切相关。2023年前三个季度,美元指数直线上至106点,石油价格低迷徘徊于每桶60-70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石油价格上涨至每桶80-90美元,美元则贬值至100点。从中可以看出,石油价格高涨节制美元升值、刺激美元贬值的效应明显。2024年美元贬值、美联储等待加息时机、降低风险是主要诉求。虽然近期石油价格出现下跌,但由于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OPEC+(欧佩克+)减产持续等生产因素,叠加美国技术性囤积石油以补充战略石油储备,未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仍是蓄势待发,为节制美元升值、延续加息周期、维护利率稳定提供条件。
第二是货币竞争的角度。6月加拿大央行和欧洲央行率先宣布降息,由此也带动了对美联储降息的舆论。不过,6月加拿大央行降息后,尽管整体通胀的同比数字已连续第六个月保持在目标范围内,但加拿大的核心通胀指数却仍具有粘性,其核心指标的三个月移动均值折年率从5月份的2.52%上升至2.91%。而且,加拿大许多抵押贷款持有者仍然需要以更高的利率续签合同,其风险也不容忽视。欧洲央行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则决定维持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不变,也表现出对降息决策徘徊不定的状态。从美联储自身看,降息也缺少论据,唯有美国通胀和核心通胀指标有所下行,但未来能否维持下行却并不明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降息操作,直观地看,美联储在没有真正实施降息之前,中美利差仍可能进一步扩大,进而刺激人民币贬值,其中的风险值得警惕。毕竟近期人民币贬值比较明显,对贸易和人民币均衡水平把握可能有所影响。但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适当减免MLF(中期借贷便利)质押品,或有助于控制中美利差倒挂幅度。
目前来看,美联储降息预期更像是炒作,加息则仍具有可能性,我们的货币政策应注意识别这层迷雾。同时,要注意应对未来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过快升值的风险。中国货币政策还需审慎把握,维稳应当是基本对策。(中新经纬APP)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5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