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超35%,市场占有率突破31%。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下,却隐藏着让人不安的隐患——有约16万辆新能源车主正面临”车还在开,车企却没了”的窘境。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有着本质的区别。燃油车经过百年的技术迭代,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即使某个品牌倒闭,车主仍然能从通用的第三方渠道获得配件和维修保障。
而作为新生事物的新能源汽车,其”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不同品牌间缺乏通用性和互换性,独立的售后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一旦车企停摆或破产,车主将陷入”有车无修”的尴尬境地。
以曾经的明星车企威马为例,2019-2021年间,威马累计销售新车超8万辆。如今,这家公司正处于破产重整阶段,其庞大的存量用户何去何从?
一位威马车主吐槽:”前保险杠碰坏了,4S店说只能原厂订配件,但厂家眼下根本没有生产,我们这些老客户就这么被扔了。”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众泰、力帆等”中道崩殂”的新能源品牌。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中小车企被淘汰出局。
除了配件难觅,新能源车企倒闭还意味着售后服务、系统升级、网络连接等功能的中断。
不少新势力车企热衷于搭载私有的智能操作系统,宣传远程控制、语音交互等黑科技,一旦公司破产,这些花哨的功能就成了”剩饭”,后台失守,车辆有可能沦为”智障”。有网友就表示,自己的爱驰汽车经常无故报错,车机死机,而官方售后已无人接听。
面对”车企跑路”的风险,选购时尽量从头部品牌入手,比如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市占率高、体量大的厂商,它们拥有更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和更稳固的根基,即便经营出现波折,也大概率会被其他整车厂接盘,维持最基本的售后运转。而那些常年不更新车型、经销商动辄退网、高管人事频繁变动的小厂,买车时就要多留个心眼。
当然,如果你不幸”中招”,車企真的”人间蒸发”了,也不必过度悲观。首先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投诉维权,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我国现行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车企停产或停售车型后,应保证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
其次,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专业的第三方维修机构必将水到渠成。众多传统修理厂也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正在加紧学习电动车专业知识。再者,车主还可通过互联网与”同车型难友”抱团取暖,集中向厂家施压。
新能源车企”生老病死”的新闻正在敲响警钟,消费者应擦亮双眼、理性购车,厂家须练好内功、静心造车,而监管部门更要未雨绸缪、强化规制。只有多方共同发力,才能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稳致远,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安全可期的选择。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