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动驾驶相关产业的布局已久,但真到了规模化商用的时候,还是会给人始料未及的冲击感,这份冲击紧密感伴随着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
在这个智驾年的下半场,头部的玩家门陆续推送城市智驾,其中颇具性价比的智己开启了第五城北京,惊喜的是,城市NOA在智己L6上的表现远远超过了预期。
激进 精密
试驾当天北京下起了大雨,智己的雨夜模式恰巧派上了用场。开启雨夜模式后,识别到的物体在屏幕上被高亮处理,左右后视镜和左转时A柱盲区的实时影像被AI增强,而且显示区域位于眼前大屏的左右两端,这也更贴近真实驾驶时注意力对焦的直觉,易用性和实用性都值得好评。
当然这次“试驾”的重点还是即将在北京开通的城市NOA,“北京全城随便开”的标语确实吸睛,又值雨季,智己能胜任吗?
驶出出发点不久,就进入了复杂的车流交汇口,单车道淤积着至少两排社会车辆等待汇入主路,同时与左右两侧的车辆“较量”难度不小,试驾车辆的处理倒是十分老辣,见到一点空档就向内侧腾挪,与车辆的间隙较近,试探多次后终于完成了并线。如果以人的标准来衡量,这次动作绝对算得上“大胆”。
虽然当时捏了把汗,但想到如此复杂的路况它都没求助接管,内心的预期被再次提升,接下来的跨多车道短距离连续变线,试驾车依旧是一副“并线高手”的做派。当我们都认为这个左转路口必然无法插队并入,只能变换直行到前方调头时,试驾车辆还是找到时机并入左转道,虽然压到了一小段实线,仍然让人惊呼它的处理也太像本地“老司机”了。
总的来说,本次体验惊喜与“惊吓”共存,惊喜的是这次试驾除了调头(功能尚未开通),基本未干预的情况下就完成了北京如此复杂路况下的智能驾驶,而且,试驾车辆甚至不期望驾驶者去接管,全然一副“我能行”的自信。不只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今年智己去高精地图城市NOA计划在年内开通全国。
“惊吓”的不只是超越心理预期的激进动作,更多的还是对智能驾驶发展阶段的重新认知,从全社会质疑到如今如此高的完成度,越来越多人亲身接触了智能驾驶,它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那么大家忧心忡忡的景象都会一一发生吗?
自动驾驶焦虑该不该存在
就如最近高热度的武汉无人驾驶网约车,正反双方对此的不同立场,早已演化成一场辩论,一方认为技术的不成熟加剧了道路复杂度,规定也亟待完善;网约车从业者的危机感与日俱增。另一方则认为,科技的应用自然伴随着阵痛,从长远的目光看,自动驾驶的普及对交通效率的推动、对于高新全产业链的推动有正面意义。
两方的观点各有偏颇,完善复杂的自动驾驶法规并非一朝一夕,多年来地方、国家层面都在不断征询意见一步步完善,倘若因困难而不去发展,永远迈不出发展的第一步。科技更迭掉了一些行业,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模式与岗位。
当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武汉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订单正在明显增加,且有信息显示明年这项业务就能进入盈利。更多城市也在加速推动自动驾驶。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进行划定,明确了其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和交通事故责任等问题。
科技本身并没有情感倾向,谁利用、如何利用,将科技在不同的角落投射出不同的面貌,而如何平衡科技与各方利益,明显是更宏大更复杂的议题,只能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自动驾驶的可能性还有更多。
“智驾年”过半,有了哪些新趋势
据《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国内消费者对智驾的接受度环比上升,但支付意愿下滑明显,尤其是打了两年价格战后,用户对售价更加敏感。
当前市面上智己L6(权益价20.49万元起)算得上高阶智驾的门槛价格,在激光雷达仍然占据成本一大块的前提下,这个“底线”似乎已经无法超越,除非越来越多的智驾企业涌入纯视觉方案。
当前,已经有小鹏、华为等企业转投纯视觉方案,只是从具体的车型上,不同价格匹配不同方案的策略会越来越多,智驾,其实也就是成为了单纯价格战的升级版。
纵观上半年,销量前十的新能源品牌,仅有特斯拉与赛力斯未与地平线合作,换言之,“同质化”在智驾时代依旧无法在短期内根除,价格已经探底,智驾付费无疑是车企盈利的新方向,只是动辄三万元的获得成本,让用户心甘情愿为高阶智驾买单,车企还要不断努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4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