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序音,勉励之意)一共活了43岁,从11岁开始,一直到死,有32年一直在战斗,即使是当后唐皇帝之后的三年里,他先灭后梁,后平前蜀,也是一刻没有休息,可称为“五代战神”。
朱温就说过:生儿子就得生这样的,我家那俩小子玩儿不过他!事后证明他所言非虚。
我们扣除婚丧嫁娶,星期礼拜啥的,按战斗25年算,他几乎一年一场仗,有规模的的就有十六场之多:11岁随父讨平三镇叛乱、潞州之战、柏乡之战、平河朔三镇、灭桀燕、第一次幽州之战、魏州之战、幽州保卫战、杨刘之战、胡柳城之战、德胜之战、同州之战、镇州之战、定州之战、灭梁之战、灭蜀之战。可以说小学毕业后,剩下的时间他不是打仗,就是在去往打仗的路上。
李存勖只做了三年皇帝,连一顿饭都没吃完,就在军士哗变中被乱箭射死在绛霄殿,死后的火化也是别具一格,由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他身上,然后纵火焚尸。
这又说到李存勖“伶官天子”的事。李存勖宠信伶人,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早在称帝之前,他就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结果贻误战机。之后又有一个他十分喜爱的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战中为梁军俘虏,被另外两个伶人陈俊、储德源保护下逃回。灭梁之后,李存勖竟然答应周匝封他那两个救命恩人为刺史,被郭崇韬劝阻。但最后还是封赏了,解释是你说的有理,但我不能答应了周匝之后说了不算啊!
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将士们还没得到应有的荣耀,李存勖却如此轻赏给咿咿呀呀的伶官,这难免不寒了将士们的心,最后他死在哗变乱军里,不能说和这个没有关系。
李存勖的艺名叫“李天下”,绝对是个资深的票友。“上有所好,下必从之”,许多人拼命挤进“文艺圈儿”,意图投其所好,出人头地。伶人们随意出入禁宫,旁若无人,欺凌大臣,谗言惑主。群臣敢怒不敢言,有的甚至巴结伶人以保富贵,各个藩镇节度使也争相重金行贿,尤其是有一个伶人叫景进的,为害最深,整天在皇帝面前叨逼叨叨逼叨,黑白颠倒,指鹿为马,不拉一泡人屎。
李存勖不光是宠信伶宦,仅仅三年皇帝,他就把所有封建王朝君主的大企业病患了一个遍。他刻薄寡恩,无端猜忌,偏听偏信,家国不分,把一个千辛万苦赚来的花花江山一夜间赔个一干二净,腚眼冒光。
李存勖的皇后是刘氏,这个娘们儿权力极大,她发布的指令可以和圣旨一样有效,甚至有过之。刘氏宠信珈蓝,却生性贪婪吝啬,插手国政,贪小利而忘大义,眼光子浅的连蚊子都扎不了猛子。
刘氏聚四方之财,只进不出,除了供养珈蓝,谁说啥也不好使。同光四年(926年)饥荒,李存勖同意大臣开内库赈灾的建议,刘氏一听,连哭带嚎,撒泼打混,把家里的洗脸盆尿盆连同李存勖的儿子一同往殿前一堆,说家里有的就这些,要就拿走!
“苍蝇不叮无缝蛋”,刘氏爱财,自然会招来讨好的苍蝇,降将袁象先、温韬、张全义等都通过走后宫路线,厚赂皇后得以重用。
李存勖疏忌功臣,重视门第,耽于享乐,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自持和为政韬略,他把天下打下来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难怪柏杨说他是“半截英雄”。
欧阳修写《五代史伶官传序》时慨叹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意思就是:“脚上的泡,自己走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4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