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18日,外媒方面传来了一则消息,这则消息具体表述内容只有一个,“Open RAN宣告失败”,对于Open RAN现在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在四年前,它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庞大的,因为当时,除了诺基亚、爱立信之外,美国的微软、亚马逊、思科、高通等11家顶尖高科技巨头们纷纷参与到了Open RAN项目中来。
而这些美企巨头们之所以如此热衷发展Open RAN技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替代传统的通信设备供应模式,换一句话说就是想要替代我国企业在通信领域的影响力。
因为在2020年的背景下,我国的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在全球通信市场上的地位已经呈现出超越诺基亚和爱立信的优势,但是,当时美国市场以及相关的欧洲市场在共同努力一件事情,那就是,从他们的通信网络中替换掉我国通信设备供应厂商提供的设备。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们想到了两个方案,其一就是,用诺基亚和爱立信的设备替换,但是,由于诺基亚和爱立信提供的设备价格比较昂贵,所以这给很多的欧美运营商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Open RAN的模式就被提了出来。
所谓的Open RAN其实是相较于传统的通信网络搭建模式来说的,传统的通信网络搭建模式就是,从基站到无线电单元都是一家企业供应的,这样的好处就是,高度统一,稳定性强,但是,弊端就是,对于设备供应厂商非常依赖,这是当时的欧美企业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化的构建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了一种思路,也就是说,每一家公司提供通信网络构建的一部分零部件,最后组装起来,这种想法是非常美好的,如果可以实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
可是,现实的结果却是,Open RAN却宣告失败了,而失败的根本恰恰就是因为其太开放了,开放就意味着需要设置更多的通用接口以此来适配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可是这种开放也让产品的复杂程度直线上升。
另外,由于Open RAN是新模式,所以在供应链上也非常不完善,这就导致制造难度增大,也许当时的微软等美企巨头们的想法是,想要把通信网络分拆成类似半导体芯片那样的制造模式,这个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可行性却非常低。
因为芯片的制造和通信网络的建设有这一个本质的区别,虽然芯片制造的链条也极为冗余,但是,行业标准已经有了,想当年,台积电把芯片代工单独拆分出去变成一个业务板块,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芯片的生产流程,只是把一个完整的生产链分成了一块一块。
但是,Open RAN不一样,它不是把传统的通信网络铺设过程分拆,而是为了迎合开放的原则,改变了原有的接口模式,这种模式想要成功,需要供应链完善,同时制定统一接口标准,最后才是,运营商统一采购组装。
可是,现实的情况无疑和理想状态相去甚远,所以最终走向失败也就理所应当了,特别是,我国的通信设备供应厂商还在不断地压低价格,这让Open RAN的市场竞争力也变得更差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