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何以成为一种嵌入日常生活的文化?

上观新闻2024-07-22 19:55:42  112

《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用户规模6.68亿人,同比增长0.61%,为历史新高点。产业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电子游戏何以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并日益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7月20日在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作为日常生活的电子游戏——玩家身份认同与观念建构”青年学者系列沙龙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国内高校的一众学者,以及游戏产业的深度从业者齐聚一堂。在数字技术深刻形塑社会生活形态的时代,对游戏的研究和考察,打开理解数字媒介时代的一隅天地。

沙龙现场

在中国从印刷媒介时代到电子媒介时代的过渡中,游戏经历了何种转型?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欣在主题发言中回顾,最初的电子游戏作为硬件技术开发而兴起,在“电子工业化”的浪潮中出现了“小霸王”系列游戏机和学习机。随后在计算机层面符码建构的基础上,游戏开发逐步探索“文化符号”,寻求游戏中的“中华性”表达,如以金盘公司生产的《神鹰突击队》为代表的军事类游戏,以西山居工作室的《剑侠奇缘》为代表的传统古典文化类游戏。进入互联网普及的数字时代,网络游戏日渐占据主导地位,游戏成为新的网络信息经济形态。

就游戏和文学的关系而言,同时呈现出背离和回归的双重面向。一方面,当下的电子游戏已然超出传统的“作品”范畴,许多游戏作为纯粹的交互体验(如俄罗斯方块、消消乐等),其中叙事走向“消失”。另一方面以《极乐迪斯科》为代表的RPG游戏(角色扮演游戏),带来数字时代碎片化传播下长叙事回归的可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周安安在《游戏媒介视角下的全球青年思潮变迁——以<极乐迪斯科>为核心的考察》中分析作为叙事作品的游戏存在。《极乐迪斯科》沿袭传统侦探小说的内核,在叙事探索中指向背后的心理和人性问题,引发对西方文明的反思。百万字的文本量以互动参与式文本的形式融入电子游戏,探索了游戏叙事的新可能。

从单机游戏到网络游戏,私域到公域的转向带来何种新变化?当下的电子游戏市场逐渐从传统的固态消费结构转向液态消费结构,游戏不再仅仅作为生产出来的固定产品销售,网络游戏处于不断流动的版本更新之中,从个体的私人使用转向以游戏作品为核心的场域交互。以《原神》为代表的二次元游戏中,粉丝的同人二创深化了叙事和角色塑造,对游戏开发、增加热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数字媒介时代,过去关于作品粉丝的“想象的共同体”依托互联网成为实在的游戏社群,并逐渐向人们的社会交往领域扩展,成为当下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当下极具发展潜力的数字技术,围绕AIGC在数字生产和游戏行业中的应用,学者和行业从业者在圆桌会议上各抒己见。来自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金方廷认为,AI推动了定制文化的发展,今天的用户不再仅仅作为默默的观者,而是积极的主体,追求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喜好生成定制内容,而AI技术的发展恰恰贴合了现代性的审美情绪。

圆桌会议

作为行业从业者的拜泽宇则提出当下AI发展的局限:“当下AI技术的内在逻辑是基于数据库中的映射数据,遵循统计学的多数概率生成内容,其最大优势在于庞大的知识背景和信息存储,然而这样生成的内容并不一定能打动人心。优秀的作品需要理性的逻辑自洽和感性的情感触动,才能产生审美情感,AI目前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三观和情感,仅仅是基于形态相似性的模拟。”如何推进AIGC技术在游戏开发中的有效运用,共创“打动人心”的游戏作品,是未来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752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