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作为红军的总参谋长,主张游击战术并坚持反对李德、张国焘的正规战战略,多次被撤职却依然坚守真理。在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上,他的游击战策略成为关键,那么这位被誉为“高级指挥员”的革命者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革命者刘伯承
在革命者的人物群像中,刘伯承是一个有着独特军事见解的人,他的出现和对东方大国革命的贡献,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刘伯承1916年参加革命,从此踏上了推翻封建统治的不归路。1928年后,刘伯承先后在李德、朱德的手下工作,并于1932年10月担任红军总参谋长,这一职务也让刘伯承成为了东方大国军队中第一个总参谋长。
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由于反对李德的阵地战战术,刘伯承第一次被撤职,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因反对张国焘的南下决策,刘伯承第二次被撤职,转任红军大学校长。
这些撤职和调整背后,都是因为刘伯承和李德、张国焘之间的矛盾。但这些矛盾,其实都反映了红军内部对战术和战略的不同看法和权力斗争。
李德和张国焘都认为,只有正规战争才能最终推翻国民党政权,所以他们在军事上也提倡正规战。而刘伯承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游击战,甚至在1934年12月,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时,他提出“打游击,拒正面”的战略方针,直指李德和张国焘的痛处。
因为在黎平会议之前,红军一直都是以“正面战”的名义和国民党军队作战。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红军自身的特点优势,还会被国民党军队抓住机会进行歼灭性打击。
刘伯承深知这一点,在黎平会议上,他坚持“拒绝正面战”的观点,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游击战经验,让其他将领也认同了这一观点。毛主席在黎平会议上也明确表示赞同刘伯承的观点,并当即决定任命刘伯承为总参谋长。
随后在遵义会议上,刘伯承成为毛主席的得力助手,确保红军在长征中的胜利。
那么刘伯承为什么会坚持游击战争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开国元勋是如何炼成的。
伏龙芝
在朱德手下工作后,刘伯承跟随着朱德来到了伏龙芝所在的武汉,在那里继续进行学习。不过在武汉之前,刘伯承也曾跟随着朱德学习过阵地战、大兵团作战等正规战术。
在伏龙芝手下工作时,刘伯承更是进行了全面学习,并与之交流,从而加深了自己对正规战的认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刘伯承对游击战的理解。
通过实际接触和战斗,在红军指挥员手下跟随时,刘伯承重新认识到了游击战的优势所在。正规战虽然威力强大,但却有着天然的弱点:运输、通讯、士气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精心安排。
而游击战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东方大国优势:隐蔽灵活、兵力悬殊、分散作战等。这些优势都是在实际战斗中才能真正理解到的。
并且正是由于游击战优势的存在,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时,毛主席也正式任命刘伯承为红军总参谋长。这也标志着刘伯承真正成为了红军中一个无人能及的存在。
刘伯承无人能及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头脑,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要坚持真理、百折不挠去追求目标。
并且还有一点就是刘伯承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东方大国革命之中,并将其推向巅峰。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刘伯承是如何将自己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吧!
参谋
刘伯承第一次担任红军总参谋长是在1932年10月。当时他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取得胜利,并开始重新认识游击战的战术价值。
从此以后,刘伯承更是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并带领红军进行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决策。他率领着红军进行多次大胆突围,在遵义会议上更是全力支持毛主席的意见。
并且通过他出色的计谋和谋略,在遵义会议之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刘伯承便率领着大部队与敌人展开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著名“游击战争”——即所谓“游击战争”。
那么这样一系列决策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其实早在1935年1月初时,在离开贵州后第二天,红军便进入了湖南境内开始游击作战。在贵州和湖南交界处,在接近封建统治中心衡阳城外田家桥附近,红军更是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交火。
当时蒋介石派出十万大军进攻我军四万余人。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巨大,在衡阳城外我军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状态。甚至有些部队已经被敌人包围多日无法突围。
面对如此困境,周恩来等一些人提出暂时集中兵力展开歼灭性突围,并通过小股部队掩护主力突围。而朱德、彭德怀则提出集中全力突围。
而在所有提案中唯独只有刘伯承提出分兵四路突围,并将敌人分割、各个击破。并且通过分析现有情况得出结论:“敌人骄横习惯未改、骄兵必败”。
经过两天三夜的激战后,在周恩来等人的支持下,最终我军成功完成突围任务。在此次衡阳会战中,毛主席认为这次突围计策简直是“无懈可击”之策,并称赞刘伯承为“高级指挥员”。
毛主席高度赞赏这个计策之后更是鼓励大家“要学习刘总指挥员”,并表示如果将来有什么重大任务要拜托谁时肯定会优先找到刘伯承。
通过以上一系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从最开始被撤职两次,在却成为了红军中无人能及存在的人物上,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就只有一个字:“学”。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进步、结合自身情况、去钻研各种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无人能及。
结语
看完刘伯承的传奇经历,真的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和坚持。无论是面对撤职打击还是战场上的困境,他始终能够冷静分析局势,提出独到见解,这种能力实在是难得。大家觉得刘伯承的游击战术在当时的战场上是否真的比正规战更有效?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看看谁的观点最有道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