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美英媒体7月16日披露,就对华加征关税问题,欧盟27国进行首轮秘密性投票。投票不具备强制约束力,以匿名方式进行,作用在于为欧盟提供评估各成员国意愿的数据。
投票结果表明,对于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12国赞成、4国反对、11国弃权。如果后续欧盟成员国延续这一投票意愿,则意味着至11月份,欧盟加征关税决定将正式生效,时间期限为五年。美英媒体引用其获得的信源认为,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在该匿名投票中,投了赞成票。德国、芬兰等国弃权。中国欧盟商会认为,多次表达反对加征关税意愿的匈牙利,在此次投票中应该是投了反对票。
在欧盟内部程序中,要推翻其现有决定,需要占欧盟总人口65%以上的至少15国共同发声反对。目前情况下,欧盟内部显然无自行终止加征关税决定的迹象。中方对欧盟滥用贸易工具的动作实施对等反制,势在必行。德国是汽车领域与华利益绑定最密切的欧洲国家,大众、宝马、奔驰三大主要的德国汽车厂商,有3成市场份额同中国相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对德企构成双重打击。,一方面,由中德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生产、用于对欧出口的成本增大,面临欧盟20%以上的额外加征关税。另一方面,中方实施反制对等对欧方设置贸易壁垒后,德国汽车在华销量难以避免受到进一步冲击。欧盟加征关税动作既对中企构成影响,同时对德企形成“双杀”。也使得相关加征关税决定,掺杂了欧盟内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间的汽车市场之争。
德国车企基于中国低能源成本、高工业效率、产业链齐备的生产优势,以高于中企但低于欧企的成本,自华生产汽车并出口欧洲。欧盟此次则显然打起“王八拳”,摒弃其过往推行的已有市场理念,对中企与中德合资企业一并拦阻。德国作为直接利益攸关方,和反对加征关税音量最大的欧洲国家。其在此次探底性投票中,投的是弃权票而非反对票。这一反常背后,是德国的政治软弱性。德国在二战欧洲战场战败后,其政治、军事、外交整体处于美国设计下。德国是北约军事部署的中枢区域,也是欧洲范围美军驻军最多的国家。这一局面同时意味着,德国主权并不完整。军事受限、政治被动情况下,德国扩张影响力主要依赖经济手段。
欧盟是德国以经济手段统合欧洲的尝试,俄德合作的北溪管道,对于欧洲进一步的市场整合,意义重大。而在美国嫌疑明显的北溪管道被炸事件中,德国保持了沉默、妥协、遮掩。这已经说明了德国受制于美国的程度。这一背景下,德国在遏制欧盟对华加征关税上,显然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其表现可概括为,在影响有限的舆论层面发声反对,在表明具体立场的投票环节退缩,顺应、追随美国立场。类似在安全等多领域受制于美国的局面,在欧盟范围普遍存在。美国有意限制中国汽车进入欧美市场情况下,对中欧间以谈判解决纷争,不宜持积极预期。中欧间解决纷争的实施方式,越来越指向贸易战争这一路径。
作为当下具备技术领先地位的一方,及当下全球工业中枢所在,中方对中欧贸易谈判有着诚意,也有在中欧贸易战中,让欧方承受足够代价的能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