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在去世前, 给老蒋写了30字遗书, 为何杜聿明看到后脸色大变

妙之评过去2024-07-20 00:45:21  81

在抗战时期,要说国军里面真正扬威外域第一人就要数在滇缅战场拯救无数英军的戴安澜将军了。

盟军在滇缅战区的最高负责人史迪威,这位对国军将领一直没有好感的人,对戴安澜却从不吝啬赞美之词,他在同古保卫战后,曾夸赞其为

“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可在远征突围回国途中,戴安澜将军却在离国门不到几十公里的地方因伤彻底倒下,在人生的最后的日子里,戴安澜曾给自己的长官,也是好兄弟的杜聿明将军(比戴安澜小几天)留了一封遗书,让其带给老蒋。

可奇怪的是,杜聿明在看到遗书之后,却脸色大惊,不仅没有将遗书给老蒋,还让身边的人缄口不言,强令他们不允许提及此事。

为何杜聿明要“辜负”这位部下所托,这背后究竟有什么辛秘是不为人所提及的呢?

戴安澜将军(剧照)

戴安澜最后的日子

1942年5月18日,在野人山穿梭突围一个多月的第5军200师距离国门越来越接近,只要穿越最后一条公路——西保至摩谷公路,第200师就能突围回国。

可在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出现了意外。

负责追击野人山第5军方向的日军56师团2个大队,却早已穿插迂回的部队赶在这个必经之路上,偷袭了归家心切的200师。在突围过程中,戴安澜腹部两处受了重伤,要搁在平时作为师长的戴安澜肯定会得到妥善的救护,可那是缅甸大丛林,恶劣的自然条件,5月缅甸大雨滂沱,湿热的雨林,再加上缺少药品,戴安澜将军的状况是每况日下。

在担架中的戴安澜将军

从5月18日开始,戴安澜将军一直持续发着高烧,连日昏迷,而支撑起他活着的信念,可能就是穿越国门回到妻儿和那个自己的恩人身边。

可天不遂人愿,在5月26日,在高烧中戴安澜让手下的警卫人员找到了200师的步兵指挥长郑庭笈,戴安澜拉着郑庭笈的手,对着地图泪眼婆娑交代道

“我时日不多了,剩下的路交就交给你们了”

随后,他指着地图耐心且吃力地郑庭笈200师的回国路线,告诉郑庭笈如何保证士气,不抛弃也不放弃每一个伤兵。在交代完之后,戴安澜望着国门的方向长叹一声,便在茅邦村五九八团驻地殉国,时年38岁。

200师将士将戴安澜将军护送回家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戴安澜交代郑庭笈之前,也找了同在担架上的老长官杜聿明将军。

短暂感慨和叙旧之后,戴安澜将军装口袋里面皱巴巴的一封信件(实际上是香烟盒写的,而且从皱巴巴的字迹可以看出,是病痛中的戴安澜挣扎着一笔一划痛苦的写出)交给了杜聿明,并再三嘱咐杜聿明一定要交给老蒋。

当然这个信件的内容杜聿明也是知道的,核心就是那三十几个字:

“希望以己之功,抵徐之过。要以200师在昆仑关、同古保卫战中的战功,为徐庭瑶将功赎罪……”

戴安澜将军

那么,这个徐庭瑶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让戴安澜如此牵挂?

之前笔者一直说如果给杜聿明几年时间,他是有可能建立一个能笼络国军里“精英少壮”如郑洞国、廖耀湘、邱清泉、梁华盛和刘嘉树等人为首的第5军系。而当时这些人皆是徐庭瑶的门生,可以说徐庭瑶是杜聿明崛起路上最佳伯乐,算第5军系的“老祖”级人物。

不过在第5军这些人里面,戴安澜和徐庭瑶的关系却是更好,甚至还超越了杜聿明。

第五军系真正的奠基人杜聿明和徐庭瑶

戴安澜当初报考黄埔军校是想投靠在广东的叔叔戴瑞甫,此人一直是他革命路上的领路人,而戴瑞甫在广东还有一个同学兼同乡的——徐庭瑶,在戴安澜加入黄埔军校后,作为叔叔辈的徐庭瑶就一直帮助和提携戴安澜。

而之所以看重戴安澜除了朋友所托之外,还有就是对这位执拗和热血青年的赞赏。

在担任徐庭瑶第担任4师(后来的25师)师长期间,戴就是其手下的团长,另外说一下该师里面有后来很多国军中坚力量,如关麟征、杜聿明、汤恩伯和刘嘉树等人。

在1933年长城抗战时期,担任17军军长的徐庭瑶,依然对这个侄子戴安澜十分重视,多次将其叫到帐下教育,用军中空余时间补习其军事理论和战术。在抗战爆发之后,戴安澜在25师被关麟征排挤,是徐庭瑶利用关系将其调到老朋友汤恩伯89师担任副师长,在第五军组建后(新编11军),徐庭瑶又力排众议将200师副师长调到新22师当师长,让戴安澜接替升任军长的杜聿明担任王牌200师师长。

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

可以说,戴安澜以黄埔三期能替代二期邱清泉当师长,多少有点是徐庭瑶的偏心。

但戴安澜也很争气,在昆仑关和同古保卫战都打出了200师抗战第一师的风采。

可与春风得意的戴安澜相比,徐庭瑶在抗战开始后却是霉运不断,在桂南会战中因为指挥失误差点让老蒋毙了,和抗战前的境遇判若两人……

而在弥留之际,戴安澜除了后方的妻儿之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对他和杜聿明都有知遇之恩、且还是自己同乡和如同亲叔叔一样的徐庭瑶。

从这也能看出戴安澜将军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确实让人动容……

但戴安澜的理想是丰满的,可他还是太年轻,他将遗书交给杜聿明,可杜聿明并没有将其转告给老蒋,这又是为何?

杜聿明

杜聿明为何不将遗书给老蒋

作为见证徐庭瑶和戴安澜“叔侄关系”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戴安澜的好兄弟,以及徐庭瑶最看好的手下,面对这样的重托,是个人都不会拒绝,更何况在国军中一直以老实和本分形象示人的杜聿明,就更没有理由了。

但实际情况是,杜聿明回国后却对戴安澜的嘱托只字不提?

从野人山死里逃生的杜聿明(剧照)

是杜聿明嫉妒戴安澜的战功?

如果是,那杜聿明就不会在1942年,接待前来云南执行任务的沈醉时候,一提到戴安澜就

“便禁不住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如果是嫉妒,就不会在戴安澜的葬礼前后来拖着病体来回奔波。

那么,既然杜聿明对徐庭瑶和戴安澜都很真诚,为何却不将这个嘱托告诉老蒋?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出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就是——老蒋。

老蒋检查徐庭瑶的装甲部队

杜聿明虽然有的时候看起来愚忠,但他脑子可一点不笨。

在第五军回国这件事上,就透露出了他身上的大局观和对时局把控精准的一面,他知道第5军效忠的是老蒋而非史迪威,哪怕是兵败野人山,也要将部队带回这是老蒋对他的暗示,而杜聿明也准确读懂了老蒋的这一操作,在回国之后并没有被过多呵责,哪怕他是兵败的最直接责任人。

那么再回到戴安澜这件事上。

杜聿明太了解老蒋了,他知道徐庭瑶在桂南会战中之所以被撸掉38集团军总司令这个职务并非仅仅是因为打了败仗,要说桂南会战的两大指挥官白崇禧和陈诚,虽然都被降职,但仍有实权,反而被追责最狠的却是取得昆仑关大捷的第5军所在的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

所以说,老蒋要撸掉徐庭瑶,肯定有场外因素。

抗战期间的徐庭瑶

其一,可就是在抗战之前的西安事变中,徐庭瑶作为何应钦手下第一大将,他是积极主张武力解决张公子的,通过武力救出老蒋,这无疑是将老蒋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老蒋所不能忍的,而且在事变中,就数徐庭瑶最为积极,这里面的想法不为人知,但肯定是老蒋不喜欢的。

其二,还是因为何应钦,徐庭瑶作为何派的中坚,在抗战后期老蒋重点打击何派的基础上,徐庭瑶势必肯定会当成何派左右手打掉,从而平衡何派和土木系的实力。

因此,杜聿明判断老蒋撸掉徐庭瑶,既是因为私仇也是出于限制何应钦的目的,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注定了徐庭瑶是要板凳坐穿……

在西安事变中的何应钦系主战派将领们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杜聿明真的敢那封信给老蒋看,依照老蒋的性格会怎么看他们三?

你戴安澜打了几个胜仗就不知道几斤几两了,挟功自重,想要跟我谈条件?你杜聿明带人过了野人山就能随便提要求,帮助属下这么干?你徐庭瑶到了现在还想要付出带兵,想再来一次西安事变?

所以,为了保存戴安澜的体面,同时也为了避免老蒋无谓的猜忌,杜聿明自然是不能将这封信交上去。

可杜聿明之所以能成为第5军系的话事人和解放战争老蒋的救火队长,身上的担当多少还是有点。

老蒋和杜聿明(剧照)

既然不能给信,那就只能迂回的跟老蒋说这件事。

于是在回国后不久,老蒋在召见杜聿明的时候,他先是负荆请罪,说了一顿客套的话,如“败军之将,要以死谢罪”之类的话,在得到老蒋的“原谅”之后,峰回路转。

他跟老蒋说

“校长,5军在缅甸丛林损失惨重,能战者十不存四,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机械化部队损失殆尽, 而此时为了恢复战斗力,除了获得美援物资之外,还需要还要更快地培训各级干部,而月公(徐庭瑶)是有过这个经验的。”

杜聿明的话点到为止,但老蒋可是聪明人,再结合有人曾跟老蒋说戴安澜交给过杜聿明一封信,他自然也能猜中七七八八。

在C位的徐庭瑶,旁边有杜聿明、郑洞国和邱清泉等第五军系核心们

可老蒋怎么可能会重新启用徐庭瑶呢?

但他又想招揽杜聿明,于是也是假模假样说让徐庭瑶去机械化学校当教育总监,同时任命杜聿明担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可第5军军长的位置却给了负气出走的原第5军副军长邱清泉。虽然邱清泉也很服杜聿明,但毕竟不如廖耀湘和郑洞国来的亲近,所以也有一种变相的监视……

所以,当初戴安澜让杜聿明送信给老蒋,也能看出海鸥将军对于政治还是很单纯,他太高看老蒋了,如果杜聿明真的敢送信,那后来的第五军系真的可能就不存在,甚至于解放战争压根就不会出现杜聿明的身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479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