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24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1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是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在压实企业碳减排责任、推动行业低成本减排、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中国于今年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登记交易结算规则、碳排放核算核查指南和配额分配方案等共同形成了多层级的完整制度体系;建成了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手段,有效遏制了数据造假行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的碳价为各类碳金融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逐步形成。此外,与碳交易相关的配套技术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制定发布配套制度文件,遴选发布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方法学,组织建设完成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并上线运行。
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的又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政策工具。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尽快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研究探索碳金融活动的可行路径,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低成本温室气体减排功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