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于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崩,爱新觉罗?旻宁即位为帝,是为清宣宗。在皇帝突然驾崩,立储密旨又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清仁宗继后钮祜禄氏的懿旨,可以说在清宣宗的即位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清宣宗到底是怎么即位的,孝和睿皇后为何不立自己儿子,而拥立旻宁呢?
皇帝驾崩敕书下落不明,皇后懿旨助旻宁顺利即位
按照《清宣宗实录》和《清史稿?宣宗本纪》等史料的记载,旻宁的即位过程似乎极为顺利,在嘉庆帝驾崩之后,大臣们便打开鐍匣,取出了早在嘉庆四年(1799年)便已经写下的敕书,宣示了旻宁的储君地位,随后旻宁护送清仁宗梓宫回京,顺利继承皇位。
然而,从相互矛盾的史料来看,旻宁的即位过程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庆帝自圆明园启程前往热河秋狝,命皇次子智亲王旻宁和皇四子瑞亲王绵忻等随驾,此时的他还是“身体丰腴,精神强固”。然而,当他于二十四日抵达热河行宫后,便“圣躬不豫”,更是于二十五日深夜因病情加重而暴崩。
按照御制《古今储贰金鉴》的规定,自清世宗改制以后,清朝便开始推行秘密立储制度,此后历代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宣布,只预立密旨二道放好即可,一份封存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份封存于皇帝随身所带的金盒中。
爱新觉罗?永琰
按理来说,即便皇帝突然驾崩,只需要大臣将立储密旨拿出来,当众宣示储君人选,便可顺利完成交接。然而,嘉庆帝驾崩后,他那份随身携带的密旨偏偏找不到了。
按照包世臣所撰《戴公墓碑文》和《清史稿?宗室禧恩传》等史料的记载来看。嘉庆帝晏驾之时,军机大臣托津和戴均元便督促随驾太监寻找立储密旨,然而众人一番翻箱倒柜,直到嘉庆帝驾崩,也始终没有找到那封立储密旨。
于是,随侍清仁宗身边的大臣们便分为了两派,以总管内务府的宗室大臣禧恩为首的一班大臣,认为应该迎立旻宁即位,但以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为首的一众大臣却认为事关重大,还是应该以皇帝的密旨为准,因此始终没有同意。
禧恩和托津、戴均元相持数日难以决断,而就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得知嘉庆帝突然驾崩,又无密旨传位的清仁宗继后钮钴禄氏竟然不顾秘密立储制度和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宗家法,从京城发出懿旨,其中写道,“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付托,抚驭黎元。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明确表示支持皇次子旻宁即位。
在这种关键时刻,孝和睿皇后的这封懿旨无疑对旻宁的即位至关重要,以至于旻宁接奉懿旨时,伏地叩头,感激不尽。也正是因为这封懿旨,托津和戴均元等大臣便也不再坚持,决定拥立旻宁。
戴均元
奇怪的是,就在众人都已经做出决断之后,那封怎么也找不到的密旨竟然又冒了出来,按照《戴公墓碑文》所说,乃是由一个小近侍找出来的,“七月,公偕满相托文定公扈滦阳围。甫驻跸,圣躬骤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公与文恪督内臣检御箧十数事。最后近侍于身间出小金盒,锁固无钥,文恪拧金锁发盒,得宝书。公即偕文定奉今上即大位……”然而这也未免太巧了。
而在《清实录》和《清史稿》等史料中,则只记载了公启鐍匣之事,即嘉庆帝晏驾前,诏命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鐍匣,宣示御书,宣示了旻宁的储君地位,清宣宗遂奉密旨即位。对于此前发生之事,则是只字不提。
孝和睿皇后为何不立亲子,而拥立旻宁即位?
嘉庆帝前往热河时,孝和睿皇后之子、皇四子瑞亲王绵忻亦随驾前往,那么在迎立储君的关键时刻,孝和睿皇后既然已经选择了干政,为何不迎立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拥立旻宁即位呢?应该有以下两点原因。
嫡长子身份的优势。旻宁虽然只是嘉庆帝的次子,但却是嘉庆帝第一任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之子,而其长子穆郡王不仅只是諴贵妃所生,而且早在两岁时便夭折了。也就是说,旻宁乃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虽说清朝立储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历经上千年传承的封建礼法制度又岂是那么容易被抹除的?在先帝没有确立储君的情况下,嫡长子身份的天然优势是根本不可逾越的。
爱新觉罗?绵宁
旻宁深受父祖宠爱。旻宁自幼便深受祖父乾隆帝和父亲嘉庆帝的喜爱,“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围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乾隆帝不仅经常对其赏赐,更是在晚年亲自主持了旻宁的婚礼,以致旻宁婚礼的隆重程度放眼整个大清都是极为罕见的。不仅如此,清高宗甚至还打破常例,特许新婚夫妇继续住在了皇宫。
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徒进攻紫禁城,旻宁在这次事变中不仅指挥得当,甚至亲自以鸟枪击毙两人,事后又表现得极为谦逊,以致嘉庆帝对其颇为称赞,不仅加封为和硕智亲王,就连御枪也被赐名为“威烈”。此后,嘉庆帝对旻宁日益器重,这是朝野众所周知的。“十八年九月,从幸秋狝木兰,上先还京师,而教匪林清党犯阙之变作。是月,戊寅,贼入内右门,至养心殿南,欲北窜。上御枪毙二贼,馀贼溃散,乱始平。飞章上闻。仁宗欣慰,封上为智亲王,号所御枪曰‘威烈’。”
在没有找到清仁宗密诏的情况下,如果孝和睿皇后想以皇后身份扶持自己的亲儿子绵忻上位是有很大的困难,毕竟绵忻当时只有15岁,即便再有能力,再老成持重,年龄摆在这呢,朝臣是会服从绵忻还是会服从已经38岁的旻宁呢?答案结果显而易见,朝臣们当然愿意服从年长的旻宁呢了。
所以孝和睿皇后如果硬要扶持绵忻继位的话成功概率很低,毕竟她不是慈禧那种能独揽大权的女人,没有清仁宗密诏明确规定让绵忻当继承人,那么朝臣们肯定不会服从,闹到最后甚至会引起政变,结果很可能是孝和睿皇后身败名裂,而且绵忻也不会得到好处。孝和睿皇后膝下虽然有两个儿子,但与旻宁相比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如此情形下,与其斗个两败俱伤,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反而能够让旻宁对自己感激涕零,以保全母子三人。事实上,旻宁即位之后,对待其母子三人的确犹如亲生母亲和亲兄弟一般。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