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臭名昭著的汉奸, 挥笔写下4字流传后世, 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

洋洋爱说史2024-07-06 15:00:00  77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08年的一天,郑孝胥的家中来了一位前来求字的客人。

郑孝胥的书法当时在文化名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鼎鼎有名,因此,每天登门前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只不过,这位客人与他人不同,他求字既不是为了收藏,也不是为了艺术欣赏,而纯粹是图个开业大吉,求一块招牌。

得知对方的诉求后,郑孝胥提笔就写下了四个大字,来人这才千恩万谢,眉开眼笑的离开了。

光阴荏苒,岁月变迁,多年之后,写这幅字的郑孝胥成了大汉奸,然而,他当年提笔所写下的那四个字却并未和他的人一样被人们所唾弃,反而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时至今日,大街上依然随处可见。

那么,这四个字是什么?为何如今还在继续使用?

古人常说“人如其字,字如其人”,又说“心正则笔正”,大概是说,一个人的人品如何也能反映在他的书法水平上,然而,现实却往往造就了一些例外。

如宋代的蔡京、秦桧,如明朝的严嵩,又比如近代的郑孝胥。

看过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的读者一定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时,他手下的总理大臣就是郑孝胥,换言之,郑孝胥就是溥仪的“宰相”。

1932年,72岁的郑孝胥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劝阻,在日本人的帮助下,跟着末代皇帝溥仪来到了中国东北。

此时,东北全境已经尽皆沦陷于日本关东军之手,为了打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日军决定扶持已经退位的逊帝溥仪,在此组建“满洲国”,从而更好的统治东北。

于是,退位的皇帝溥仪摇身一变,成了“满洲国皇帝”,有从龙之功的郑孝胥自然也就是总理大臣了。

1934年9月15日,郑孝胥代表“满洲国”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签订了所谓的《日满议定书》,白纸黑字的承认了日本在东北的实际统治权,郑孝胥也因此成为了不折不扣、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成为汉奸无疑是郑孝胥人生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大污点,足以使他遗臭万年,但同很多恶名满满的人一样,郑孝胥在人品上和政治上相当不入流,但是在书法艺术水平上却极为高超。

郑孝胥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中是高门显贵,从他曾祖父那一辈起,郑家四代之内出了十位举人,其中有五人高中进士,三人成为翰林,很小的时候郑孝胥就跟随高中过进士的叔祖习诗词,学书法,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郑孝胥本人后来也曾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后又在晚清政府中出任高官,相继做过五品的广西边防大臣、正三品安徽广东按察使,以及一品的湖南布政使,由于在诗词、书法领域具有极高的水平,连皇帝都知晓了郑孝胥,甚至一些圣旨都会由郑孝胥代笔。

除此之外,郑孝胥的字在当时还经常被刻碑或者是做匾,如建于1905年的林则徐祠堂,其中的碑文就是由郑孝胥亲手所写。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创办银行。

1908年,交通银行成立,总行设于北京,它也是中国最早的四大银行和发钞行之一,交通银行的首任经理李经楚对郑孝胥的书法水平早有耳闻,于是便慕名登门,想要为新成立的银行求一幅字。

郑孝胥那时是参与新政改革的大臣之一,因此并没有拒绝,提笔便写下了“交通银行”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之后便被用作交通银行的招牌,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

据说,郑孝胥当时在写这四个字时,提出的价格是一个字1000两黄金,四个字他总共收了4000两黄金,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字千金!

后面没过几年,清政府便被推翻,郑孝胥的仕途也就从此终结,失去了官职的他搬到了上海,购买了一座小楼,并为其取名为“海藏楼”,以大清的遗老自居。

闲居上海期间,郑孝胥每日作诗写字,专门精研书法,他的书法水平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当时的书法界有“北于南郑”一说,“北于”是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南郑”就是郑孝胥。

由于书法水平极高,在上海期间,郑孝胥便以卖字为生,不过可不要因此而以为郑孝胥的生活有多凄惨,他提出的价格是每字10两白银,当时清华、北大的教授们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二三百两,郑孝胥随手写上几幅字,便能抵得上一个大学教授的月薪。

如果按照今天的购买力来算,10两白银则相当于7000元左右,即便是在当今,能够一个字达到如此价位的也不多见。

因此,即便郑孝胥当时提出如此的高价,前来求字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可见郑孝胥的名气之大和书法水平之高。

如果郑孝胥就这样了此残生,那么他大概率是以一个艺术大家的形象流传后世,比如与他齐名的于右任,还有与之交好的沈钧儒、吴昌硕等人都是如此。

然而,不幸的是,郑孝胥人生的最后几年却选择了和溥仪搅在一起,不仅帮助溥仪复辟,还和日本人勾结,出卖国家主权。

他的朋友们在得知后纷纷与之断交,郑孝胥本人也在当了几年的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后,于1938年病死,也有猜测说是被日本人毒死。

但不管死因为何,郑孝胥的汉奸之名从他和日本人勾结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坐实了,并且还会遗臭万年。

不过比较神奇的一点是,即便郑孝胥成了人人喊打的大汉奸,他当年为交通银行所写的招牌却一直在使用,不管是民国还是新中国都从未更换过。

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后,凡是交通银行的银行卡、建筑、文件以及宣传媒介中出现的行名,无一不是郑孝胥的手书。

其实,之所以会这样,也有一些特别的原因在里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交通银行在1987年曾经重建过,重建之后的交行有意的想沿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郑孝胥的书法水平确实很高,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众多的国学大师们都对郑孝胥的书法评价极高,赞不绝口。

第三则是郑孝胥的负面影响力终究有限。

汪精卫

虽然他也是大汉奸,但与汪精卫之流相比,终究还没到全民皆知的地步,负面影响力也小得多,如果不是历史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又或者有人专门介绍,一般人根本不知道郑孝胥是谁。

连郑孝胥的顶头上司溥仪都成了新中国的公民,郑孝胥的事情与其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郑孝胥的故事,向我们再一次的证明了,一个人的人品和他的作品没有必然的联系在里面,因此,要评价一个作品,也应当与他的人品分开。

看完汉奸郑孝胥写下四个大字流传后世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郑孝胥:百度百科

招牌的来历. 交通银行 - 交银金融网 2016-01-02

作为书法家的郑孝胥.人民网 2018-04-03

顾琰.郑孝胥与交通银行的半生缘[J].钱币博览,2008(3):38-39

中国知网《郑孝胥:“交通银行”的题写者》——俞栋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753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