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在资历上是要深过韩先楚的,当年志愿军共有三位副司令员:邓华、韩先楚和洪学智,邓华是第一副司令,排名在韩先楚前面,彭德怀元帅曾赞过邓华:“邓华知识面广,头脑还很灵活,考虑问题眼光独到且周到,作战还有勇有谋,是个带兵的好助手。”甚至到了后期,中央直接让邓华担任志愿军总司令,是上将中唯一一个统帅百万大军的人。
韩先楚起步比较晚,解放战争才大放异彩,被誉为“旋风司令”,本来按照韩先楚的资历级别,很难接近战略级别的军事选择,但历史总是会把优秀的人才推向历史选择的风口浪尖。
一、打台湾到底应该谨慎行事还是果断出击
新中国成立后,剿灭老蒋的残余势力,是我军的头等任务,金门战役失败的阴影继续笼罩在海南岛的四野部队。
当时毛主席远在苏联访问,也非常关心解放海南岛的事情,他老人家在1949年12月31日,发来电报要求邓华“应速到雷州半岛前线亲自指挥一切准备工作”,就是为了让前线最高指挥邓华能够实地勘察海战现场,实事求是地抓实抓紧渡海作战工作。
当时邓华的意见是吸取金门战役的经验,谨慎行事,“岛上有敌十万,如只采取大规模登陆速决的方针,则所需机帆更多“,邓华想要等待更多的机帆,争取在1950年年底完成任务为原则,总体来说,比较保守。
韩先楚的意见是不必等木帆船改装成机帆船,解放海南岛的突破口应该是广泛搜寻和征集木帆船作为渡海工具并要靠风作战,最好的时机就是利用谷雨(4月20日)前的那阵季风。
实事求是地说,其实邓华的作战策略更为稳妥,因为海南岛跑不了,有着充足的准备再发起战役也不迟,战略大家如同毛主席,也是倾向于同意了邓华的作战时间。
韩先楚的作战策略则比较冒险,颇有粟裕的风格,但其实韩先楚是充分考虑过的,如他电报所说:我军的运载工具是木帆船,靠风前行。如果真的6月以后才发起进攻,风不助力,这就根本无法登岛作战,那么,解放海南岛,就将再等上一年。同时,韩先楚将他的意见越级上报给毛主席。
说到底,毛主席在战略统筹上,还是有很长远的格局,支持了韩先楚的意见。事后,也说明在战略眼光上,韩先楚更为领先一点点,但邓华并不能说错,只是战略眼光更考究对时机的把握。
二、先打砥平里还是先打横城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当时有两个攻打目标摆在志愿军眼前,一是砥平里,二是横城。
韩先楚认为应该先打砥平里。砥平里是位于横城、汉城之间偏东的一个小村,这个地方几乎位于朝鲜半岛的“肚脐”位置,是个战略要点。如果砥平里失守,西线美九军右翼和美十军左翼就会将全部暴露。
邓华则认为应该先打横城。因为横城有三个师,而砥平里只有一个法国营守在那里。按照我军不以一城一地论胜负,而是要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传统策略,邓华确实也没错。
经过权衡,彭总选择支持邓华的意见,先打横城。当然,在横城战役,志愿军歼敌12000人,俘南朝鲜士兵7100人,美军500人,收获颇多。但等到后面,再派温玉成去打砥平里的时候,美二师二十三团就赶到了这里,砥平里这个小地方一下就被四个步兵营、一个坦克营、一个炮兵营六千余人挤得水泄不通。
最后,志愿军无奈撤退,美军取得了第一个胜利。
兵者,诡道也!暂时放弃砥平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消灭敌人三个师的横城战役固然没错。这种战略设想放在国内战场或许可以,但那是机动性极强,重火力装备齐全的美帝,应该以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美帝斗争,可能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不如抢占重要战略要点。
横城战役打的再好,也只是战术性的胜利,无损美军的实力;而砥平里一旦美军增援,无法拿下,那么,美军的战线就能连片,很难被志愿军逼退,我军只能全线转入防御,这是战略上的失败,因此,在先打砥平里还是先打横城的选择上,韩先楚的战略眼光,还是稍微超前一些。
三、总结
韩先楚和邓华都是我国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们的军事能力在上将这一档,都是排在前列的。打仗是一个极其复杂精密的体系化工作,打海南岛,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可能认为韩先楚在战略上更更胜一筹,更接近于“帅才”,但稳妥的战略也不能说错。
同样,打砥平里,我们也是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美帝增援了,我们不好打了,导致我军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但当时我们本身的兵力也不足,即使首先打砥平里,如果在打的过程中,美帝也增援了,那又该怎么办呢?所以,邓华选择打横城得到了彭总甚至毛主席的支持。
本文无意分出先后,只是想说,一个“帅才”有时候真的需要未卜先知的天赋,海南岛事后证明了,韩先楚是正确的;砥平里就没法证明了,但历史假设有如果,如果志愿军先打砥平里,抗美援朝是否又是另外一种结局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