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是我国一项法律制度,按照法律、道德和公序良俗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促成和解,消除纷争。我市目前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543个,人民调解员1.8万余名,在左邻右舍、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化解矛盾、预防犯罪、维护安定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及时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的校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也应当发挥作用。今年5月,我市首个少年权益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少调委)在市北区成立,少调委由退休政法干警、退休教师、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日常开展校园普法、少年纠纷调处,为有需求的少年提供法律帮助,为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提供第三方决策等多元化服务,并联合审判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案件诉前调解与执行和解等活动。近日,记者走进市北区司法局,探访人民调解进校园的生动司法实践。
普法
法律故事进校园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学生小升初阶段,开始进入青春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的校园法治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大有裨益。市北区少调委成立后的首要工作便是普法进校园。
少调委主任陈宝传带着自己编写的50多个涉青少年校园民事权益的法律故事走进校园,通过讲述生动的法治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能干什么事。 “这些故事贴近生活,孩子很喜欢听,听多了自然法律意识明显提高。”陈宝传表示。“有一次,我给初一的孩子上完法治课后,孩子放学回家,因为琐事被妈妈凶了几句,他认为这是虐待儿童,便打电话报了警。警察上门,他害怕得躲了起来。孩子知道要保护自己,但对什么是虐待缺乏认知。当保护措施突然到位,他自己都被吓一跳。这虽然是自我保护手段过当,但就是法治意识的萌芽。” 陈宝传表示。
普法不仅要有好故事,还要跟得上时代。市北少调委专门打造了“青少年事务处理”视频号,目前该视频号原创内容已经有60多条。7月15日的一条视频以玉米地为背景,陈宝传手持自拍杆,边走边讲一名学生在体育课上受到正常磕碰而向学校碰瓷的案例,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网友留言互动积极。“这是我回老家时拍的,一会儿采访结束,我还要再拍两条,其中一条是两个孩子在学校打闹,一个被抓破脸了,一个被打出鼻血了,后者家长找到学校,要求大额赔偿。我要再说说这个事,坚决抵制碰瓷学校。”陈宝传说。
记者了解到,视频涵盖内容广泛,和当下教育以及教师工作热点紧密结合,宣传和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在校老师一致好评。
调解
既保护孩子权益
也不让母爱父爱缺位
市北少调委目前常驻人民调解员有6人,少年权益调解群现已有37人,涉未成年人权益调解工作已经“真刀真枪”地开展起来。
这是一起正在调解中的纠纷。一对年轻夫妻诉讼离婚,法院一审判不离,六个月后才能重新起诉立案,最快今年9月份宣判。这期间,探视孩子成为了双方矛盾的焦点。陈宝传介绍,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因孩子奶奶做饭太好吃了,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吃饭,女方对公婆意见很大,认为这样容易导致孩子脱离集体。但公婆认为女方在家连饭都不做,不应提出如此异议。男方虽然表示女方可以来家里探视孩子,但目前针尖对麦芒的状态,双方见面即起冲突,每次都不欢而散。
陈宝传说,每次和女方通话,她的情绪都颇为激动,调解电话已经打了很多次,每次都是一个小时以上。就目前双方的对立状态,就算法院判离,将来探视也是难题。在这起纠纷中,陈宝传关注的是既要保护好孩子,又不让父爱和母爱缺位。
“在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下,我们正在探讨成立未成年人探视基地,家长把孩子带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地方,比如公园、小剧场,或者是有妇联组织进驻的公共场所,在能够探视孩子的情况下,还能提供公共服务。如果能付诸实践,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陈宝传说。
“少年纠纷案件由于其特殊性,人民法院执行 ‘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原则。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要认识到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性,掌握未成年人心理和情绪变化,磨炼和打造适合未成年人案件解决的方式方法,发挥多元化调解优势,通过法院、司法、社会、家庭等全方位参与,合情合理合法解决好涉及未成年人纠纷案件。” 陈宝传说。
创新
大小调解员齐上岗
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市北区少年权益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人民调解组织是全市首创。如何让人民调解工作走进校园、融入到学生中?少调委有新招,有实招。
让未成年人在治理校园欺凌中承担主人翁角色。“目前少调委已经选聘了65名小小调解员,并为其发放证书,我们对小小调解员‘干什么、怎么干、自己干不了怎么办’都有明确的定义。小小调解员主要是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12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懂事理,有是非观念,也能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班级出现小打小闹,小小调解员及时发现、及时调解、及时制止。一旦发现蓄意和恶意的欺凌,小小调解员调解无效,及时报告‘大调解员’。”陈宝传告诉记者,当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挑头主持正义的孩子时,矛盾就会化解在萌芽状态。
“聘任小小调解员,激发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及时发现、制止欺凌行为,这是校园法治教育的创新。同时,这也是普法实践活动。小小调解员不是围观者,而是监督者和现场的记录者,无论是否解决纠矛盾纷,他们收获的是法治素养的提升。” 陈宝传说。
市北少调委成立之初,马上聚集了一批政法机关退休干部,以及老教师、律师等,他们组成570(谐音“无欺凌”)守护服务团,为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提供优质公正的法律服务,并不断吸纳学校管理岗位的老师参与进来,不断壮大“大调解员”力量。
陈宝传把23个涉及到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案由、法律条文整理成册,发给在校老师,当教学管理中遇到这些问题时,老师可“按图索骥”及时准确发挥“大调解员”的作用处理好纠纷,为孩子们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成立少年权益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枫桥经验’在市北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是打造特色化校园法治建设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少调委作为多元解纷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载体,运用调解手段解决未成年人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损害未成年人利益事件,同时引导未成年人运用法治思维正确处理身边纠纷,提升自我保护和自我调处纠纷的能力。这是人民调解进校园,守护平安校园的有力举措。”市北区司法局局长蒲增杰表示。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