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4月1日消息(记者陈静 通讯员曾涛)拉开幕布、接通电源、试机、调整角度……3月27日晚上7点半,在重庆市奉节县青莲镇新政村2社的一个农村居民点,71岁的乡村放映员曾宪林正熟练地操作放映器材,8点电影正式开始。当晚是一部现代悬疑片《黄金大劫案》,观众来自附近的居民,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曾宪林从1973年11月开始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到如今已整整51个年头。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到如今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曾宪林放映的影片超过800部10000余场次。
71岁的曾宪林在乡村给居民放放映电影(央广网发 曾涛 摄)
肩挑背扛第一代乡村电影人的坚持与执着
1953年10月,曾宪林出生在奉节县青莲镇(原奉节县竹园区建农乡)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被推荐到万县地区电影公司组织的农村放映员速成班学习。学习了一个月后结业上岗,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放映员。
“我在读初中时看过一次电影,黑白片《智取威虎山》,当时觉得很稀奇,内心感到无比震撼。”曾宪林说,没想到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这份特殊的职业,让他对电影越来越热爱,不管有多远,无论刮风下雪,都阻挡不了去放映电影的脚步。
当上放映员后,曾宪才发现工作并未有想象中那样轻松。首先工作时间经常是黑白颠倒,白天休息,晚上工作。曾宪林清晰地记得,有一年放映故事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一个地方放完已是凌晨2点,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路去另外一个地方。
“放电影的设备差不多有300多斤,除了放映机,胶片,幕布,还要自带发电机。”曾宪林说,“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就这样靠肩挑背扛,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那时候没有公路,全是山路,遇到特别陡峭的山路,脚打滑摔跤是常事。除此以外,放露天电影最怕是下雨落雪,机器淋雨了就会发生故障停摆,甚至坏掉。所以,任何时间,我们都会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放映设备。”
放映不仅是职业更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从1992年开始,乡村电影放映的工作,由原来两人组变成只有曾宪林一个人,但他没有任何怨言,仍然活跃在大山之间,只要观众喜爱,他就没有理由选择退出。
随着胶片放映时代结束,数字放映时代的到来,年近花甲的他又从头开始学起,直到顺利完成放映任务。对于曾宪林来讲,放映不仅仅是他挚爱的终生职业,更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怀和美好记忆。
曾宪林的获奖证书(央广网发 曾涛 摄)
由于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曾宪林先后荣获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颁发的“2009年度重庆市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先进个人”,奉节县电影公司颁发的“2011年度农村惠民电影先进工作者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只要身体允许继续当好基层农村文化的传播者
据了解,目前重庆的乡村放映员大概有上千名,他们的身影仍活跃在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给当地的居民带去文化大餐。“现在放电影的大多是老一点的同志,曾宪林算是我县年龄最大的农村放映员。”奉节县文旅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与曾宪林同龄的那代老电影放映员差不多都退休了,只有他,71岁仍在继续工作,这在重庆乃至全国都不多。
40多岁的肖大哥告诉记者,他是看着曾宪林的“露天影院”长大的。“小时候,我们经常跑几十里山路去看电影,他(指曾宪林)到哪里放,我们都跟到那里看。”肖大哥说,“哪怕是一部电影看了好几遍甚至10遍以上,也乐此不疲。”
“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继续当好一名基层农村文化的传播者。”曾宪林说,为乡亲们送去欢乐,通过一些科教惠农助农短片,也把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千家万户,是自己的荣幸。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