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们的长征: 五位红军将领后代讲述, 最惨时找敌人打听部队下落

百年人物志2024-07-19 10:09:00  84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前言

“九一八”事变后,因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东北人民被日本奴役和殖民统治长达14年之久。

在民族危亡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蒋介石却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调集百万军队“围剿”红军,意图一举覆灭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在前四次反“围剿”行动中,根据毛主席提出的“诱敌深入”这一战略方针,红军取得了伟大胜利,保障了中央苏区的安全。然而,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因博古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军事上听从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

在敌我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历史规律来看,从古至今,兵败如山倒,不少声音纷纷预测红军覆灭已成定局。

然而,就是在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候,红军却成功跳出了历史规律,最终取得了成功。红军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辛苦可想而知。

其实,中央红军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远途长征的计划,因此,可以看到,红军战士们在长征初期手上、肩上满满当当都是东西,他们带走了所有的家当。

中央红军在向西突围的过程中,先后突破了三道封锁线,作战部队损失惨重,后勤辎重更是惨不忍睹。因向西同红二、六军会合的路被堵死,中央红军又开始向川黔边界转移。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中央领导班子有了重大调整,形成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领导集团。

同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因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意图搞分裂,中央红军最终单独北上,于10月抵达吴起镇,率先走完了长征之路。

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虽然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获胜的功绩,更有率领全体中国人民缔造了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功绩,但长征的故事却不断地被传颂,长征的精神也已经成为了中国强大的精神支柱。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诞生了一千多名开国将帅。翻看这些将帅们的革命历史,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人都曾经历过长征。

这些经历过长征岁月的老红军、老将领们向他们的子女讲述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或通过手中的笔写下那段历史。

听一听这些老红军的后代亲口讲述父辈们的长征岁月吧。

金一南:“有一段时间连草鞋都没得穿”

在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方面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金一南少将的父亲是开国少将金如柏金如柏便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将领。

1983年,金如柏因身体原因被送进了医院,金一南经常来看望父亲。一天,他来到病房后,准备给父亲洗脚,这也是他第一次给父亲洗脚。当脱掉袜子,看着父亲的这双脚时,金一南震惊不已,脚板满是一块一块的老皮,手掠过还能够感到硌得慌。

金一南想不通为什么。父亲的办公室铺有地毯,上下班还有公车接送,一天中,走路的时间应该并不多。于是,他好奇地问道:“爸爸,你的脚上为什么会这么粗糙呢?”

金如柏这才向儿子说起了自己当年参加长征时的那段经历:“长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连草鞋都没有,光着脚继续走,脚板也渐渐磨出了茧。行军途中,又嵌进去了很多沙粒、尖刺。最开始的时候还有空停下来清理清理,后来时间一长也没感觉了。这还不是最难的,我后来被分配到了机枪连,此后,不仅要光着脚走路,肩上还得背着沉重的机枪。一直到我们跟红二军团的同志们会合后,才又有了草鞋穿。”

听着父亲的话,金一南震惊不已,他知道父亲曾经在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一直没有主动了解过其中的细节和故事。如今,父亲的苦难突然在自己的眼前具象化了,金一南眼中的父亲不再是自己的父亲,他第一次以一名经历了战火淬炼的老红军的形象出现在了儿子的眼里。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金一南第一次意识到:“我从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父亲。”

这时,他突然想到了1979年跟随父亲南下考察时的一幕。当时,金如柏在南下途中,一直在嘴里念叨着一个地名:“漳州,漳州……”。

车到了漳州,金如柏下车后,没做任何休整便来到了一个广场,看着眼前大变样的广场,他眼睛中满是光亮,激动地说道:“就是这里,就在这个地方,现在变化这么大了。”

原来,金如柏念念不忘的这个地方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地方。1932年,红军打下漳州后,毛主席在这里发表了讲话,金如柏和许多战士一同聆听了这次讲话。这件小事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当天,金如柏整理了一下着装,然后立正站定,挺起胸膛,一向不爱拍照的他特意在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前留下了一张照片。拍照前,他还不忘叮嘱“这次一定要拍好。”

1972年,金一南参军入伍。仅一年后便因表现出色受到领导提拔。金如柏得知后,给儿子写信,提醒他“继续待在基层好好干。”没过多久,第二封信紧随而来,这次不是提醒儿子了,而是自我反思,他在信中写道:

“让你回基层,从主观上看我也犯了错误,只想到让自己儿子经受锻炼,没有考虑到你首先是组织的人。”

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金如柏并没有觉得对不起儿子,而是对不起组织。这样的觉悟和精神令人震撼。

罗箭:“要记住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

新中国独立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核物理专家罗箭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儿子。罗瑞卿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依然脱离军校,坚持寻找党组织,并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情况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罗瑞卿在一次指挥作战中身受重伤,子弹直接穿过了左颊。毛主席、朱德得知后立即派医生前往抢救。经过几天昏迷后,他终于清醒了过来。

1934年10月,罗瑞卿踏上长征之路。这一时期,他虽然被安排在保卫局工作,直接参加的战斗并不多,但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他都经历过。

罗箭曾在一次采访中,向公众说起了他从父亲口中听到的长征中的故事:

红军在过草地前,提前准备了五天到七天的粮食,但谁都没想到,过草地过了一个多月,战士们带的粮食很快便吃完了。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只能挖草根,有的草是有毒的,有不少战士因此而殒命。有一些战士是被活活饿死的,还有一些是因伤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去世的。

在过若尔盖草地时,由于这里其实是沼泽地,很多战士们都陷进去丢了命。在这里,红军虽然没有遭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但他们这时的敌人已经变成了极端恶劣的环境。到最后,后面的部队在行军时甚至已经不需要向导了,因为他们只需要跟着前面人的尸体走就行了。

在过雪山时,罗瑞卿虽然有一匹马可以骑,但他基本不骑,而是将它让给伤员。这一小小的举动拯救了不少战士的性命。

罗箭曾说:“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有不少老部下的子女都赶来参加,他们不约而同表示要是没有罗瑞卿就没有他们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期间,罗瑞卿奉命负责会场外围的安全工作,为此,他日夜不休,时刻盯着安全保障工作。

在负责安全工作的同时,他也关注着会议的情况。当得知毛主席复出重掌大权后,他激动地大喊:“得救了,红军得救了。我们要好好跟着毛主席干革命”说罢,他便拉着身旁的警卫员滔滔不绝地说起了毛主席的故事。

无数优秀的战士牺牲在了长征途中,每当想起此事,罗瑞卿都痛心不已,他多次跟儿子罗箭说:“我们要记住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

“就算我们3000多人都牺牲了,那也是光荣的”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时任红9军27师师长的徐海东率79团掩护主力转移。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徐海东和全团战士们已经做好了全部牺牲的准备,因此,他们只接到了阻击国民党部队的命令,没有接到率领部队转移到哪里的命令。

没想到的是,在与红军主力失去联系,遭到国民党军分割包围的情况下,徐海东率领部队打退了敌人,还占领了阵地,继续坚持根据地斗争。

由于不知道红军主力的位置,也不知道他们向哪个方向转移,徐海东想了想,便将红四方面军中掉队的、受伤的战士们重新组织起来,重新组建了红25军,继续在鄂豫皖开展斗争。

这一时期,徐海东率领战士们在敌人的包围圈里跳来跳去,通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歼灭了大量敌人,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甚至能够从双方交战的枪炮声中判断出敌人的火力和用兵情况。

1934年底,徐海东率领部队西进陕南,创造新的根据地。

徐海东的女儿徐文惠说:“当时,父亲率领红25军一直打到了距离西安18公里的长安县城。但当时红25军对中央红军的情况一无所知。因此,徐海东便想了一个办法。他抓了长安县的县太爷,通过县太爷联系上了西安城防部队,结果得知西方城防部队都被调到西边阻击红军了。徐海东因此得知了毛主席和中央红军的大致位置。”

1935年7月,徐海东从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几天后,他们又从在西南公路抓到的一个少将参议口中得知胡宗南部和西安城防部队约24万人已经奉命前往腊子口方向阻击毛主席和中央红军了。

证实了这条消息的当天晚上,徐海东等人便召开了紧急会议,他提出要不惜一切代价迎接共产党,只要能牵制住敌人,把他们引到红25军的方向来,保证中央顺利北上,这对全国革命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就算我们3000多人都牺牲了,那也是光荣的。

就这样,徐海东率领红25军专门走大道,暴露自己的行踪,吸引敌人的枪口,为中央红军渡过腊子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徐海东多次率领冲锋团充当开路先锋,他也因此伤痕累累。在一次战斗中,徐海东更是被一颗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穿出后颈,昏迷了四天四夜后才醒了过来,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结果,他刚刚醒来就惦记着部队出发的事情。

红25军因为是从中原腹地直接插到北方的,所以,后来有不少人将红25军的这条路线称作“小长征”。

红25军虽然没有像其他红军队伍一样走那么复杂的路线,但红25军的主要将领却几乎都受过重伤,更有为此付出生命的。可见他们的长征之路也是布满了战火和鲜血的。

“只要有人在,就不愁将来没枪”

朱德作为红军总司令,他不仅肩负着指挥全军的重任,而且还发挥着精神领袖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朱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长征中,朱德双脚走过的路是最长的路,过了三次雪山和草地,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磨难。面对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野心膨胀,企图分裂共产党的企图,朱德顾全大局,与毛主席、周恩来告别,选择留下来同张国焘继续作斗争。

这一时期,张国焘给朱德施加了很多压力,甚至还有一些人在张国焘的唆使下对他谩骂,但朱德却始终坦然自若,保持冷静,不管他们怎么骂,怎么斗,他仍然立场鲜明地坚决支持中央北上的主张。

除了在原则是非问题上立场鲜明外,朱德受到全军将士们爱戴的一点便是他爱兵如子。朱德的孙子朱和平曾说:

“爷爷出身于忠厚勤劳的农民家庭,从小过苦日子。当时的红军战士大都是贫苦出身,所以爷爷的爱兵如子,是有生活基础的。”

红军在南渡乌江时,陈赓和宋任穷得知红五军团已从另一渡口过江后,便率领红军干部团将浮桥拆了。朱德得知此事后,罕见地大发雷霆,“九军团还没有过江,你们为什么要拆桥。立马重新架桥。如果明天早上7点九军团还没来再拆。”

朱老总的这次发怒给宋任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朱老总发火。

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后,挥师北上,在过草地时,朱德率领先头部队将缴获的牛羊留给后面的同志,他则跟战士们一起挖野菜、啃草根。因为他知道,后面的部队吃饭更困难。

朱老总爱兵如子,更不放弃每一位伤兵。他甚至下令将“多余的枪支都毁掉”,安排更多的力量驼伤病员。

对战士来说,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这样做是要被处罚的,但朱德却表示“只要有人就不愁将来没枪。”他甚至表示“处分的事情由自己一力承担。”

正因为有这样爱兵如子的总司令,红军将士们才能够拧成一股绳,团结在一起参加革命斗争。

“要用长征精神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左太北是红军将领左权的女儿,她说:“父亲曾说过,要用长征精神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左权曾在黄埔军校学生军教导团担任排长、连长。后又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可见,他是我党重点培养的人才。

1930年,左权回国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长征途中,左权率先头部队在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中多次担任佯攻、钳制和诱敌的角色,为红军主力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次地战斗中,他也成长为了我党一名优秀的高级将领。

左太北表示:父亲在过夹金山的时候,因劳累过度病倒了,聂荣臻也病了,而部队当时只有一副担架。因此,在行军途中,总能看到这两个人互相推让的画面。

左权跟所有的战士们一样,在极冷的天气中,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翻过夹金山。

部队在跟红四方面会师后,红一军团改编为第一军,左权被任命为军参谋长,并奉命充当开路先锋,率先北上过草地。途中,左权和战士们一起尝百草,尝试着找出30多种可吃的野草、野蘑菇帮助后续大部队过草地充饥食用。

在顶着寒风,忍着饥饿后,左权终于率领部队走出了草地。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特殊的使命,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参考资料:党的生活·青海2016年11期、世纪2016年6期、大江南北2016年9期、廉政瞭望2016年15期、《中华魂》2020年第2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遵义2017年11期、党史文汇2016年10期、党史纵览订阅 2016年12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773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