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
据《史记》记载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自公元前2世纪初的冒顿单于起至公元1世纪末北匈奴西迁止,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续了整整三百年。
此后,离散的匈奴又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近二百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才在中国史籍上渐趋消失。
在匈奴存续的年代里,他们与中原农耕民族产生了不断地争斗,但是《史记》一书不仅称华夏人为炎黄子孙,也将秦人、楚人、吴人、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鲜说成是炎黄子孙。
约公元前3世纪,匈奴的统治结构逐渐形成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匈奴广义上被认为是塞外的游牧部落,体貌具有突厥蒙古种群特征。古代的中国北方地势平坦,多草原荒漠,生活在这些地区的部落人群具有非凡的迁徙能力。一个充满了战争,劫掠,并吞,迁徙,往来及通婚的广袤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的界限很难划分。
匈奴在强盛的时候,东破东胡(后称鲜卑,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带),南并楼烦、河南王地(陕西和陕西北部),西击月氏和西域诸国(武威、张掖和酒泉一带),北服丁零和坚昆(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此外,匈奴还控制了新疆和中亚一带。这样一个大帝国令关内的人们又狠又怕。战国时代,北部边境与匈奴接壤的燕、赵、秦三国纷纷修筑长城,以拒匈奴。秦统一天下后,才把各国所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对匈奴始终心存忌惮,据说他曾预言,亡我者胡。到了汉朝,中央政府才有机会举全国之力与匈奴抗衡,最终瓦解匈奴。
本书就是一本简明的匈奴史,可以说匈奴的存在,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自西周到西晋的中国历史。作者在真实考据的基础上,用轻松幽默的笔墨,将匈奴的起源、发展、壮大、全盛及衰落整个历史进程娓娓道来,是一部比小说更有料、更耐看的历史书。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