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民党没有把泸定桥的铁索炸断?

丰银历史2024-07-12 15:51:23  59

如果1935年5月刘文辉果真炸了泸定桥,恐怕14年后他也就不敢跟邓锡候共同起义了,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泸定桥当时位于“西康”省境,并且是川康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驻守大渡河沿岸和泸定桥的虽然也是川军部队,但这支川军属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第24军,跟刘湘的川军不是一回事,那么刘文辉又是怎么跑到穷山恶水的西康呢?只因二刘争川时被刘湘所击败。

这个事对大渡河之战的影响挺重要,也算是老蒋自己酿出来的苦果,四川的军阀混战打到1929年左右时,刘文辉、刘湘已经成为势力最大的两支。

其中刘文辉的势力达到全盛期,所部第24军拥有七个师20多个旅140个团12万人以上的兵力,还控制着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70余县,占到四川全境的半数以上。任何一个军阀,在这样的状态下都会有称霸全川的念头,刘文辉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刘文辉和刘湘这对“叔侄”就把亲戚之情抛在一边,开始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厮杀,从表面上看,刘文辉占据较大的优势,兵多地广。然而在地利和“外交”上,实则刘湘更具优势,因为刘湘控制着重庆和川东,方便得到川外的军火物资供应,毕竟长江航道在他手里。

比如1931年,刘文辉以200万元巨资购进的国外武器装备,从上海起航经万县港时,即被刘湘第21军的部队扣留,这就极大影响了刘文辉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最关键的因素是二刘对南京政府的态度不同,刘文辉第24军的主要将领都是保定系的,在宁汉对立和中原大战期间,刘文辉要么支持汪精卫、要么拥护冯玉祥,总之就是反对蒋某人,换句话说,刘文辉的政治野心要更大一些,希望统一四川军政之后,还能在全国政治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而刘湘第21军都是“速成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身,刘湘也只想当个“四川王”,所以很早提出的“拥蒋统川”口号,取得了老蒋的支持。

简短截说,二刘大战的结果是刘文辉大败,部队也纷纷倒戈,最终只剩下20000来人的亲信队伍,而刘湘担心邓锡侯等其他军阀完全吞并刘文辉的部队后难免坐大,决定放刘文辉一马。

不但停止追击,还托人给刘文辉捎话:“我幺爸腰杆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压压他的气焰。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是一家人吗。我还是让他保留部分军队,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

就这样,曾经是王者的刘文辉瞬间沦落为青铜,1933年带着20000多残兵退守川藏交界地带,也就是后来的西康省,这已经是刘文辉最后的地盘,所以他是认真经营的。

同时也带来了两个后遗症:第一,刘文辉骨子里面恨死了老蒋,没有老蒋的帮忙,他不会惨败到这个境地,第二,西康不容任何势力染指,谁都不行,一直到抗战末期,中央军的势力都很难渗透进西康。

刘文辉刚刚在西康扎下根来,红军长征就路过了这里,因为红军是从滇北的金沙江南来的,一家伙就插入了大渡河左岸,若想通过天全、芦山前往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就必须通过刘文辉的防区。

老蒋在整个长征期间第三次兴奋起来,打算让石达开的事件重演,所以一边命令薛岳加紧追击,一边命令刘文辉据河死守,必要时一定要炸掉泸定桥,可是他忘记了,刘文辉最烦的就是他。

因此泸定桥能够保全,其实最大的因素就是刘文辉执行老蒋的命令不坚决,对这个曾经帮助刘湘打败自己的家伙,他有本能的逆反心理,如果是中央军或者是刘湘的部队守桥,恐怕凶多吉少了,这是后遗症之一。

另外一个后遗症引发的问题是,炸掉泸定桥,红军主力将无法前往四川腹地,难道留在西康跟自己的部队死磕吗?前面说了,这是刘文辉最后的老巢,如果红军跟川军第24军在西康打得两败俱伤,当薛岳的中央军到来时,西康还能姓刘吗?

还有一个因素刘文辉也必须考虑,泸定桥建造起来非常不易,因为大渡河水急浪高,根本无法打桩架桥,而这个铁索桥是清初时期,集合半个四川的能工巧匠,才利用“索渡原理”造出来的。

全桥铁件总重达到40余吨,其中铁链重量21吨,13根铁链平均每根重1600公斤,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工程难度极高,再造一座,在民国时期也极其不易。

因此这样一座桥炸起来容易,将来重建谁出钱?作为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处,一旦交通截断,西康与四川的贸易将陷于停顿,吃亏的肯定是他刘文辉嘛。

所以在红军强渡安顺场之时(只有一条船),刘文辉已经判断出红军的前进方向是四川,在西康省境只是路过,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炸桥?所以对老蒋炸桥的命令,刘文辉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执行。

地方军阀是受夹板气的,虽然刘文辉打定了主意不炸桥,但是泸定桥却又必须真守,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放水明显的话,老蒋是饶不了他的,王家烈就是前车之鉴。

在刘文辉看来,以一个营加机枪一连、迫击炮一连死守桥东,同时拆掉铁索桥上的木板,红军冲过来的机率是零。泸定桥全长不到104米,红四团奔袭到桥西头时,桥板已经拆掉80多米,以寻常的军事眼光来看,武装过桥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红军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在薛岳追兵甚急的情况下,中革军委命令已从安顺场渡到河右岸的红1师和干部团为右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指挥北上包抄泸定,红军主力为左纵队,以红四团为前锋奔袭泸定桥,以夺桥为第一要务。

那么一旦刘文辉炸桥、或者夺桥不能成功,主席以并不轻松的口吻命令说:“假如两路不能会合,被分割了,刘、聂就率部队单独走,去四川搞个局面”,言外之意,红一方面军主力将不得不在康藏边区坚持斗争。

这恐怕也是刘文辉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他对阻截红军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个人判断,刘文辉当时的真实想法应该是:桥不能炸,炸桥的最大损失方是他自己,老蒋最后一定是卸磨杀驴。

桥还要守,对方方面面都有个交代,如果红军夺桥失败,刘文辉的部队将坐看红军与中央军决一死战,如果红军夺桥成功,更说明其战斗力的强大和自己判断的正确,而自己的责任也大大减轻,后果并不严重。

正是在这样复杂心态之下,刘文辉的部队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在安顺场,红一团17个勇士用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成功,这就是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刘文辉的兵就是用人堆,也应该守得住吧?

结果是溃散了,而这条船最多能装40人,往返一次需要耗时一个多小时,一昼夜最多能渡过去600人左右,近30000红军从这里过河在时间上已无可能,因为薛岳的追兵已经进至西昌以北的礼州,距离安顺场只有三天的行程了。

然后是在泸定桥,红四团22个勇士在没有桥板的情况下攀索攻击,兵力也不到一个排,战斗中仅牺牲4人,刘文辉的部队最终还是没能守住,红军突击队的战士们固然英勇,川军士兵难道都是泥捏的?

在接到命令堵截红军之时,刘文辉的部队已经恢复到六个旅的兵力,如果是全力以赴,守个渡口守个铁索桥真的非常困难?所以说,川军第24军出工不出力,也是红军创造战史奇迹的原因之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注意红军的前进方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345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