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分“薅羊毛”的你, 请收好这份攻略

大皖新闻2024-07-18 17:44:23  92

大皖新闻讯积分兑到“三无”餐盘;积分到期不提醒,被扣100分;好不容易抢到全积分兑换的锅,折算后价格虚高。消费者以为是用积分“薅到羊毛”?却发现自己才是“羊毛”。7月18日,多位合肥市民与记者分享了那些与积分有关的郁闷经历。

有数据显示,积分兑换已成普遍现象,受众主要集中在18至40岁。律师建议消费者及时关注商家有关积分兑换的提醒或提示,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保留促销信息、商品截图、聊天记录等重要信息,为后期维权保留证据。

事例1:兑到“三无”餐盘

“兑换了餐盘,到货后发现厂家和材质啥都没有标。”合肥市民徐女士向记者吐槽,其是某知名在线购物平台会员,看到有积分即将过期,考虑到实用和划算,她选购了一套创意陶瓷家用餐盘,规格为7英寸,共4只,花费了4988个积分。

用积分兑换餐盘的商家已关店

到货后,她检查发现餐盘包装简陋,也未找到生产厂家、材质等信息。因担心使用有健康隐患,她向店铺客服提出退货,却被拒绝。“理由是积分兑换的商品不能退货,也不退积分。”她不予认可,并向平台求助,“积分也是我消费才累积的,为啥不能退?”但得到的,仍是不予退货不退积分的回复。

最后,徐女士按照客服的提示,才注意到兑换页面有积分兑换后不予退还的描述,只能自认吃亏,并将餐盘作丢弃处理。

事例2:到期不提醒

合肥赵女士在一家文具连锁精品店花88元购买会员卡,店员介绍会员购物积分可翻倍,积分可用于兑换无门槛代金券。“准备给朋友买份礼物。”赵女士介绍,7月初,她来到店内消费,准备将已有积分兑换现金券,打开店铺小程序时,却发现只剩800多分。

经过店员提醒,她找到了积分明细查询,发现100分因过期被扣,“以为积分攒着能多兑点券,结果白白被扣了。”

赵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围绕积分兑换市场出现的问题和存在不足,开展专题调查。问卷调查即显示,66%消费者遇到过积分到期清零不提醒的情形。

事例3:抢到的锅标价虚高

“全积分兑换的一直没货,好不容易抢到一口锅。”合肥市民孙先生吐槽称,按照银行的积分规则,将积分折算后,这口锅标价虚高,算下来比官方旗舰店价格还高出大几十元,“原来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梳理注意到,对全积分商品无法兑换的投诉有多条,主要涉及银行兑换渠道。一名网民表示,银行办卡时说消费有积分,积分能兑换商品,实际情况是全积分兑换永远没货,有货的必须积分加现金购买。

另一网民则反映同一银行称:5万到10万积分兑换没货,10万以上积分兑换还是没货,天天24点更新库存,也没见有,就是兑换不了。

事例4:轻信积分返现?20万元差点被骗了

购物积分,是不少平台和商家的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持续稳定消费。但现实中,有不法分子则利用赚积分能得实惠的心理,实施诈骗。近日,亳州程女士就因此被骗了20万元。

原来,程女士此前收到一个快递,内有一张带二维码的卡片。她以为是商家赠送的福利,出于好奇扫描二维码,下载打开链接中的陌生App。客服主动弹窗联系程女士,告知其可以通过刷单来赚取积分返现。“按照刷单金额积分,比如刷100元可获取100积分。”民警向记者介绍,商家承诺再按照积分进行一定的返现。

在客服的诱导下,程女士尝试刷了几单,赚到积分后得到“佣金”1800元。此后程女士不断加大投入,在想提取本金和“佣金”时,对方以“操作失败”“任务超时”等理由告知其所有款项已被冻结,需要再投入资金方能提现。

此时,程女士已累计投入20万元。看到对方一再推脱,她意识到可能被骗,因此报警。幸运地是,接到报案后,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反电诈中心民警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因反应迅速,民警成功帮助程女士追回被骗资金20万元。

数据:积分兑换已成普遍现象,以青年人为主

江苏省消保委近日的积分兑换消费专题调查显示,积分兑换已成普遍现象,以青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超七成的消费者曾使用过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积分兑换的受众主要集中在18~40岁。

同时,有积分兑换经历的消费者中,选择电商平台进行积分兑换的人最多,占比达38.7%,其次是商场超市、第三方积分商城等。近五成的消费者偏好兑换话费、流量、里程等,其次是纸巾、电器等商品和抵扣现金。

相关问卷调查中,消费者集中反映问题有积分换购产品价格虚高,积分可兑产品少,积分兑换产品质量欠佳,或存在三无产品等,超六成消费者遭遇积分清零不提醒。

而根据今年3月中旬黑猫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2023年有关积分、红包、优惠券的投诉超17万条,主要问题集中在积分到期不提醒、积分和购物券没有可兑换的商品、积分无故清零等。

声音:仔细阅读积分规则,尤其关注有效期等限制条件

结合本次调查,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平台应当建立明确完善清晰的积分兑换规则,设置合理的积分获取规则、积分兑换价值体系以及积分清零政策,切实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加强对合作方的把控和了解。

针对积分兑换消费现象,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李林律师认为,商家应设置合理的积分获取规则、兑换规则及兑换体系。同时,商家不能过分夸大赠品价值或价格,应对兑换商品的产品质量负责,且不得将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用于积分兑换。“商家在积分抽奖活动中,设置的最高奖的金额不能超过法律法规允许的最高限额(目前为人民币5万元),不得进行虚假抽奖或操纵抽奖。”

李律师建议,消费者在参与积分活动之前,应仔细阅读积分规则,关注商家有关积分兑换的提醒或提示,尤其关注有效期等限制条件;其次,在收到陌生号码、陌生短信时切勿随意点击不明信息或链接,“未经官方核验,慎重通过短信或点击短信内链接直接进行兑换、消费和充值。”他提醒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保留促销信息、商品截图、聊天记录等重要信息,为后期维权保留证据。

大皖新闻记者赵琳实习生胡从靖(受访者供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271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