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镇或许是距离綦江区最远的乡镇,要是30年前离綦江区最远的乡镇应该是万隆乡,只不过万隆乡在1993年并入石壕镇,所以石壕镇是距离城区最远的乡镇应该站得住脚。以前听说的石壕镇原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乡镇,到石壕镇后才发现这里不仅是拥有红色色彩的地方,而且还是一座原生态古镇。
石壕镇位于綦江区的南部,距离綦江城区75公里,要是走老路得有90公里以上。石壕镇的镇域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户籍人口为4.7万余人。4.7万余人的乡镇在綦江区来说不算是个人口大镇,但石壕镇位于綦江、桐梓、习水一区两县交界处,而且又是边远小镇,4.7万余人的石壕镇可以说是边陲人口大镇了。
石壕镇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因地处偏远,加上地方匪乱频繁,地方武装争夺地盘等原因,一直未能形成场,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才形成小场。小场位于东、北两处岩石间的壕沟里,小场亦起名为石壕场。石壕场地处川黔两省,桐梓、习水、綦江三县的结合部,尽管不能说鸡鸣三县,但三个县之间的走动非常的方便。
石壕镇东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的尧龙山,夜郎两镇接壤,西与习水县的仙源、温水两镇接壤,地理位置非常有优势。夜郎镇,古夜郎国的古都之地,温水镇则是习水的副中心,石壕镇靠近习水和桐梓两县的两个大镇,自古就是边陲贸易重镇。上述提到的四个镇,我去过温水、仙源、夜郎三个镇,唯一的尧龙山没去过,往后有时间争取去一趟尧龙山,据说尧龙山超级凉快是不是真的很有疑问。
民国元年石壕场改为石壕乡,后因军阀混战的原因,石壕乡改为联保、乡团、乡等建制,解放后仍为乡。1958年石壕乡改为公社,1962年改为石壕区,石壕区辖有石壕、羊叉、打通、吹角、大罗、万隆等乡。1983年保留石壕区,区公所位于石壕场,1993年石壕区撤销,石壕乡与羊叉、万隆合并设石壕镇。1986年打通乡则升格为镇,升格为镇的原因则是松藻矿务局总部就在打通乡。
石壕场镇上不仅百年老街有看点,红军烈士墓更是点缀这座边陲小镇。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8000余将士曾路过石壕镇,并且还发生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不算惨烈,但有5位红军将士牺牲。直接牺牲的仅有两位,司务长被俘英勇就义,另外两位则是伤重死于红军洞。当时条件有限,牺牲后的红军将士被村民埋在不同的地方,直到解放后的60、70、80三个不同时代将5位将士遗骨移葬帽儿山修建烈士墓。石壕烈士墓目前是省级文物单位。
红军桥位于石壕镇两河口,是香树村连接高山村的一座桥,原名两河口大桥,当地村民为纪念红军而改为红军桥。红军桥全长19米,宽3米,水面至桥顶高11米,其中桥墩8米,桥身3米。红军桥始建于清朝同治12年(1873),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红军桥是穿斗木质结构廊桥,木料为上乘马桑树,质量好得无法用文字去形容,稳固更是无话可说,要不然当年8000多红一军团红军将士浩浩荡荡行桥,要是有共振想来早给踩踏了。红军洞就在高山村,具体在哪里没去过,往后有时间再去看看。
石壕镇尽管远离城区,但并不能掩盖其所具备的富裕程度,上图的栋豪华高楼就是印证石壕镇的繁华。石壕镇若是没有一定的财力和号召力,想来修建起这么高的楼房真的非常难。不知道这栋楼是商品房还是安置房,要是安置房的话石壕镇的村民可以享福了。当然,要是商品房的话想来开发商累得够呛,毕竟近些年,特别是恒大暴雷后房地产持续低迷,要是商家想到石壕镇老一点房地产的油水恐怕有点难,倒闭都有可能。
游古镇、参观烈士墓、红军陈列馆,走一趟红军桥,然后吃一碗粉结束当天石壕古镇之旅。游玩石壕古镇最大的乐趣就是红军桥,可以下水游泳,避暑谈不上,但绝对是戏水的好地方。綦江区能避暑的想来除了丁山、高庙、高青,还有就是万隆场了,最吸引人的应该是花坝。以前就有万隆走夜郎的计划,后因诸多事情给耽误了,希望往后有时间继续石壕、万隆、夜郎这条路线。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