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大概率也维持不了多久

肆大财2024-07-15 18:18:37  114

7月初,2.75%储蓄险开始陆续上架了。

距离去年7月底,储蓄险的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了3.0%,过去才不到一年

01

今年以来储蓄险的降息和下架,相比往年,明显是更低调了。

往年是大开大合的“运动式”的:

比如7月底要下架3.5%的储蓄险,6月初就通知了,

给保险公司预留一个月左右的展业时间,也给保民提供了一个月的决策考虑时间。

因为各方都准备充分,所以下架的销售业绩也突飞猛进。

但是这次2.75%的储蓄险上架,是陆陆续续。

3%的下架,是突如其来的。

一般是一款产品“通知”下架,给不了几天时间就没了。

似乎也不想闹出多少动静,

有那么点温水煮青蛙的味道。

这肯定不符合保险公司的利益,这么卖,能卖多少业绩呢?

思来想去。

根源,大概率是保险公司背后的那双“无形之手”,不希望市场“借”下架之名,兜售太多3%的储蓄险。

现在允许卖3%的储蓄险,是因为保险公司要生存。

储蓄险定价,要结合国内整体的利率环境。不能降的太快,太快,储蓄险就无人问津了。

但是保险是久期金融产品。

现在卖出去,未来10年后、20年后、30年后甚至更久的时候都需要兑现的。

如果未来持续降息,势必会影响保险公司长期的投资收益率,当前以3%的复利兜售,

未来保险公司就很可能就会亏钱……

所以,如果大环境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降息的时间通道,并且还不知道降到什么时候,具体降到多少。

那么少卖一点,对于那双“无形之手”来讲,也是一种控制全行业风险的手段。

我们来算一下,从3%降息到2.75%,

我们保民要少拿多少钱?

(换个角度看,就是保险公司未来要少给多少钱)

同样是30岁女性投保,同样是一次性放进去50万

一个是买陆续下架中的3%复利的增额寿,

另一个是买陆续上架的2.75%复利的增额寿,

投保第20年,也就是50岁的时候,

买今年新上的2.75%的产品,和3.0%的产品比,收益缩水11万左右。

再往后,投保30年,60岁的时候,

今年2.75%的产品比3.0%的产品,收益缩水17.4万,直接砍没了普通家庭的一辆车。

投保40年,70岁的时候,

收益缩水了26.6万,少拿一半多本金(折合一辆小米SU7)。

如果时间再拉长一点,持有50年,到80岁的时候。

已经少拿了40万。这数字放到中小城市,差不多已经是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02

事实上,2.75%的预定利率,大概率也维持不了多久。

为什么?

以当前的经济环境,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继续降息”的迫切性非常高。

保险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大环境降息,它就会跟着降。

当前我们国民经济的现状是什么?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

我们的大部分行业,都陷入了产能过剩。简单讲就是,生产的商品,有一部分卖不出去。

一个商品被生产出来,无非是3个去向:

要么被国内自己人消费了;

要么被国内自己的企业购买了, 用于再生产,也就是投资;

要么出口,卖给了老外。

一个国家,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出口减去进口,叫净出口。

消费+投资+净出口,折算成货币,就是一个国家的GDP。

经济如果出现发展压力,那么这三个中的至少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出现了困难。

目前的我们的困境:

世界进入乱纪元,全球消费疲软,我们的商品出口,自然不会特别顺利。

国内的消费则是一直疲软,短期也没看到太大的上升潜力。

商品在国内不好卖,在国外也不好卖,自然,大部分的企业也不会愿意再追加投资……

简而言之,都挺难,亟待破局。

怎么破?

降息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降息有很多好处:

市场降息,对企业来讲,贷款成本下降,利润上升,投资意愿就会上来。

同时利润空间大了,也可以降低产品售价,刺激市场消费。

也有利于出口。

对于消费者来讲,降息之后,把钱存在银行就越来越“无利可图”,

变相的,也会刺激一部分人消费。

所以,只要经济没有全方位的复苏,未来几年,我们大概率会继续降息。

03

过去几年,我们的降息政策其实非常克制。

甚至可以说是小心翼翼。

2022年以来,美联储开启了加息模式。

在美国加息的刺激下,为了防止国内资本外流(美国加息,全球资本流向美元),欧盟、日本、加拿大等被迫紧跟美国加息的节奏(通过加息挽留资本)。

一时间,除了我们在“逆势降息”,全球都在加息的路上狂奔。

不加息,甚至“逆势降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经济下行之后,我们的发展压力。

但是,逆势降息也是有代价的。

即便我们奉行的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一部分资本从我们的股市肉眼可见的流出。

如果没记错的话,

A股已经连跌了3年,今年是第四年。

港股已经连跌了4年,今年是第五年。

另外,虽然“独立自主”,在降息的力度上和节奏上,我们也受到了美联储加息政策的钳制。

克制,小心翼翼。

但是,坏日子总会过去,美联储加息也有到头的时候。

2023年7月,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

于此同时美联储降息的步伐,也越走越近了:

当前市场的普遍预计,美联储最快可能在今年9月份实施降息。

而按照美联储官员的预计,2025年,美联储可能会实施5次降息。

而一旦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国内和国外的降息将进入“同频共振”,我们过去逆势降息导致资本外流的压力也就没了。

换句话讲,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

我们很可能会继续降息,并且会有比较大降息动作。

届时,储蓄险2.75%的复利还能不能保住,我是打个大大问号的。

写在最后:

当然了,当前最重要的,是3%复利的储蓄险,还没完全下架完毕。

如果你真的有需要的,

有长期存钱的、养老的需要,一定要赶紧了。

此时不珍惜,后会可能就无期了。

可以预见,3%的储蓄险,在未来1-3个月内,将“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快的话,就是个把月。

慢的话,估计也就在一个季度以内。

并且,大概率是偷偷的,通知一款,一两天下架一款。再通知一款,又是一两天下架……

尤其是好产品,你可能一个犹豫,就是再无机会。

但愿,这是我最悲观的预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4815.html
0
最新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