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耿飚一向以骁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诸城,更是共和国的开国战将和功臣。但是,在他的孩子心目中,他只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18岁赵兰香嫁给32岁耿飚
耿飚跟着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之后,被送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当时学员们的学习环境一般,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石头制品,石黑板、石粉笔、石桌石凳,甚至连他们用的油灯都是石头的。毛主席看着大家过上“石器时代”,幽默道,“古人云,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们可成了‘神仙’了......”
刘伯承对他们说的话则更加的实际一点,他们这些小神仙们,天天都吃素,全部都打光棍,可不要真的不食人间烟火,若是有机会,还是要考虑找老婆。
耿飚和杨成武这些人本就觉得日子过得乏味,好不容易有八卦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大家纷纷起哄让刘伯承讲一讲他的恋爱史,刘伯承可不上他们的当,谈恋爱这种事,还是自己去有意思,听别人说能有什么意思?彼时的耿飚还没描摹出自己另一半的模样。
抗日战争初期,耿飚率领部队来到甘肃庆阳,在这里他见到一名叫赵兰香的女教员,赵兰香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两人拥有共同的革命目标,所以,在内心的牵引之下相知相爱了。
可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在赵兰香的家乡一直有一个习俗,庆阳的女孩子们是不允许和外乡人谈婚论嫁的。赵兰香的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从小到大都一直很遵从规则,再加上耿飚的身份,老人家不愿意女儿去过那些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说什么都不愿意答应他们二人的婚事。
但是,赵兰香已经认准了耿飚,此生她不会再嫁给第二个人,如此一来,父女关系也紧张了起来,赵兰香的父亲就算再不同意,也舍不得因此影响到夫妻关系,最后还是咬牙答应了这门婚事。
就这样,赵兰香嫁给了耿飚,婚后,她一面操持家务,一面积极参加革命工作。
1944年,赵兰香被组织上派去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此时的耿飚也在中央党校学习,在这段日子里,夫妻二人互相鼓励,他们两人渐渐地也学会了苦中作乐,在中央党校宿舍门前开垦了一块菜地,只是,他们没想到驻地里的老鼠会那么多,耿飚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被老鼠糟蹋了,气得火冒三丈,冷静下来之后自制了一种夹子,将夹到的老鼠埋在开出的菜地里面,到了收获的时候,赵兰香高兴的合不拢嘴,他们的白菜每一个几乎都有20多斤,两人兴高采烈地将这些菜上交给伙房,用来改善战友们的生活。
耿飚和赵兰香始终深爱对方,但是,他们都知道,等抗日胜利后,他们在一块的日子还长着呢,所以,两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大多数的日子里他们都是聚少离多。
一直到我军收复张家口之后,赵兰香被分配去军区联络所,这对夫妻才重聚,从这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
你真行,连特务都为你提供情报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这边也开始昼夜不停的寻找对付我党我军的法子。
其中一个阴谋就是试图将毛主席扣留在重庆,妄图让我党我军群龙无首,最后只能任由他们宰割。
对此,毛主席早有应对之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事实证明,毛主席确实很有远见。
在参加军调部正式成立前的第一次预备会议之前,在选位置的时候,美方参谋长作为会议主席坐在会议桌中间,将耿飚安排在他左边,国民党方面的参谋长蔡文治安排在右边。
对于这个安排,耿飚也能猜出几分,或许按照美国的习惯,他认为右边的要比左边的更加高贵一些,也有可能是参照外国议会的传统,让左派坐在左边,右派坐在右边,不过,不管对方有什么想法,耿飚都没打算和对方一般计较。
话虽如此,在会议上的辩论之中,耿飚可是寸步不让。
走出会场的时候,耿飚和蔡文治两人吵的脸红脖子粗,脸上的怒意都还没消失,不过,也不得不说,两人是不打不相识,这次的交手为他们几十年后两人的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6月,耿飚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问美国的时候,居住在美国的蔡文治夫妇邀请他和赵兰香一块去他们的家中做客。
回国之后,耿飚向叶剑英转达了蔡文治的问候,还建议叶帅邀请蔡文治来华访问,后来,蔡文治夫妇也确实多次回国访问,也来耿飚的家中做客,两人说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也不为过,即便有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在前,也不能阻止炎黄子孙之间的友好往来。
在军调部的日子里,一日,李克农安排耿飚将化学家陈景昆13岁的女儿接出来,作为他的女儿送去张家口,转去延安。当时耿飚是从北京饭店偷悄悄溜出去的,没成想还是被特务盯上了,他在街上走了好几圈,一直在寻找甩掉他们的机会,一直到确保将他们全部都甩掉后,耿飚才去了陈家,将小女孩接了出来,成功后他先让小姑娘住在他的房间里,对外宣称是他的女儿,次日,耿飚将小女孩送去了张家口。
只是,从这之后,特务们也聪明了一点,每次耿飚走出院门,都会有两个特务在他的身后紧紧跟着,耿飚每次都得在保证将他们完全甩掉才会去党组织。
时间一长,耿飚将很多特务的面孔都记得七七八八,就连他们的住所都知道。一次,耿飚发现一直监视着他们的特务已经好多天都没有露面了,他去找其他特务问了一下才知道,对方竟然染上了疟疾。当时,耿飚跑去街上买了一些奎宁,亲自给特务送了过去,这个特务见此感动坏了:“我这工作不是人干的,病了没有人管我,你们共产党到来照顾我。”
耿飚看着对方很有倾诉欲的样子,便当场和他聊了起来,特务出于投桃报李的想法,将针对耿飚他们代表团的特务内部分工情况和盘托出。
耿飚听着听着,装作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叶剑英那边呢?
特务迟疑了几秒,还是选择说出来:“那就不仅仅是派人监视了。”
耿飚一下子抓住对方话语里面的言外之意,套路了对方一把,他知道这些,他们还用其他的办法呢?耿飚装作兴味盎然的样子。
特务不疑有他,是啊是啊,只是具体的情况他也不大清楚,都是翠明庄那边的负责人在搞这些,最重要的是,诸如安装、窃听这类技术,就算他说了耿飚也不会懂的。
特务所说的翠明庄就是特务安排给叶剑英住的房子,在得知第一手消息后,耿飚立刻将翠明庄被特务安装了窃听器的消息告诉李克农,李克农刚开始也是有点不敢相信的,特务怎么会将这么机密的事情透露出来的,不会是假的吧。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李克农他们去翠明庄进行检查,结果真的找到了窃听器。对于耿飚,李克农不得不服:“你真行,连特务都为你提供情报。”
不过,他们没有将窃听器直接带走,而是按照原样放好,之后国民党代表来到翠明庄,李克农他们当着国民党的面挖出了窃听器。国民党代表面红耳赤,非常的尴尬。
应不应该勒紧中国人民的裤腰带,去援助阿尔巴尼亚
1950年,奉中央的命令,耿飚被调进了外交部,当时,周总理将耿飚叫到面前,同他说明,主要是让他去参加正在筹备的联合国大会代表团的工作,对于命令,耿飚一向是服从为上,只是,有一个小问题,他对于外交真的是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懂,完全是一个门外汉。
周总理听了之后笑着说可以边干边学,毕竟他之前已经间接的接触过一些外事工作了,耿飚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周总理还记得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就这样,耿飚开启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耿飚刚开始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一脚踏进了外交界,没成想,竟然铸就了一段传奇。
耿飚在外交方面耕耘的同时,他的妻子赵兰香也没有闲着,而是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块播撒友谊的种子,为了尽快适应工作,耿飚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耗费大约一年的时间,初步掌握了英语,在这一路上,他和妻子赵兰香依旧是互帮互助,20多年的时间里,耿飚历任瑞典......阿尔巴尼亚大使,成为了著名的外交家,在他的身后,一直有赵兰香的影子。
关于阿尔巴尼亚,还有一段小插曲。
1969年,耿飚作为党的“九大”派出的第一位大使,来到了阿尔巴尼亚,在他出发之前,毛主席还不断地叮嘱,需要加强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耿飚扛着重任来到了阿尔巴尼亚,结果发现,这里的人过得一点都不好,就连最基本的黑白电视机都屈指可数,阿尔巴尼亚当时提出,希望我国能够援助他们,我国动用了少得可怜的外汇,为他们进口棉花这些,结果他们反过来赚我们的钱。
更让耿飚寒心的是,他发现我国援助的化肥被他们堆在地里,在光天化日之下面临风吹日晒,日晒雨淋......要知道,从1954年以来,我国给予他们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已经高达90亿人民币,他们的总人口不过300万,人均下来要接受3000元的中国援助,反观当时我国农民一年的收入最多也不过几十块钱。
就在这个时候,耿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应不应该勒紧中国人民的裤腰带,去援助阿尔巴尼亚。等耿飚回国述职时,李先念还打趣他的胆子不小,他可是第一个提出这样意见的人。对于耿飚的提议,中央予以了肯定。
命运安排我生在中国,生在耿家,我要对得起我的父亲
耿飚他们在前方忙碌的同时,难免会忽视自己的孩子。作为耿飚的女儿,耿莹不满一岁就随着父亲南征北战,她就在父亲的马兜子里面,每次打完一仗,耿飚都会下意识的去摸一摸马兜,确定女儿在里面平安,就继续前行。
不过,耿飚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在一次打仗之中,警卫员一时不察,直接把耿莹放在了战壕里面,走的时候直接将她忘在了脑后,一直到他们跑了两里地,耿飚才一拍脑门想起来,他的女儿不在跟前,不过,他没有声张。在当时的耿飚看来,战士要比他的女儿更加的宝贵,若是回去,碰到敌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他不能在牺牲了女儿的情况下,再将战士的性命给搭进去。
若非马夫坚持回去救耿莹,耿莹很大概率会夭折。
在甘肃庆阳时,耿飚忙于战争,实在是无暇照顾女儿,只能将女儿送去老乡家里,希望他们能帮自己代养,后来,耿飚在看望女儿的过程中,和老乡的独生女赵香兰相恋并结了婚,长大之后,耿莹每每提到这件事,都会笑着说自己是父母的牵线人。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好奇耿莹亲生母亲和耿飚的爱情故事,对于这件事,就连耿莹本人也不清楚,她所了解到的信息是,在她出生三天后,她的生母直接将她送人,等父亲耿飚找到她时,她还藏在麦垛子里面,身上都是天花。
耿莹长大之后,耿飚还经常会笑着和女儿说,还好她露出来的地方没有留下印子,也不用担心她会嫁不出去。
受到父亲工作的影响,耿莹小时候也是东奔西走,一直到耿飚干起外交的活,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定下来。
对于女儿的想法和未来,耿飚并没有多加干涉,反正女儿很有主见。
上世纪60年代初,耿莹顺利从地质学院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地质队,爬了十年山,找了十年的矿。十年动乱后,她被调进了北京制药厂,在里面当了一名一个月37块钱工资的车间工人,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17年。
耿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若非遇到她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不会朝着父亲伸出求助之手的,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一性格,她的婚姻以失败告终。
耿莹丈夫和她提出离婚时,他们的小女儿才九岁的年纪,在很多人看来,肯定是因为耿莹看不上她那个农民出身的丈夫,不然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非要离婚呢?
其实,大家想的大错特错,因为耿莹和对方是地质学校的同学,但是,她的丈夫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家不但没有沾耿莹家的半点光,还因此处处受到限制。在长期的积累之中,丈夫还是主动提出了离婚,将两个女儿都丢给了耿莹,从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消息,而耿莹呢?她此后再也没有重组家庭,一直拉扯孩子们长大。
后来耿莹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直接下海经商,干的有声有色,她的事业板块刚有所扩大,上头就有了新政策:中央规定,高干子弟不可以经商,于是,一夜之间,耿莹所有的资产都被封了。
将近50岁那年,耿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美国打拼,对于她的这一决定,大家心中颇为担忧,她去了那里到底能不能生存下来呢?对此,耿莹信心百倍:“给我3年时间,如果3年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
耿莹说到做到,来到美国的第二年,她就有了6亩土地和54棵果树。她没有在中国人的生意圈里面打转,而是一力闯进了美国人的生意圈。
耿莹的生意天赋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她当初摆地摊的时候是最为艰难的,身边又没有朋友可以交流,有时候做着做着,她就会开车去山上大哭大喊,没有人知道她是耿家大小姐,哭完了以后她擦干眼泪,继续摆摊,既然大家能赚钱,她为什么不能?
耿莹达则兼济天下,她大获成功后为祖国作贡献,用四年的时间筹备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很多人都无法来接,耿莹年纪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要这样折腾。
对此,耿莹回答:“命运安排我生在中国,生在耿家,我要对得起我的父亲......”
1982年11月,耿飚卸任国防部长,1999年,退休在家的耿飚因为病重不得不住进医院,10月1日,耿飚隐隐约约听到走廊里面传来了熟悉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他坚持让工作人员为他打开电视,此时,电视里正在进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他受到感染,紧紧地将自己右手的五指并拢,想要敬一个军礼,可惜,此时的他已经浑身无力,只能将胳膊举到自己的眉梢。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旧坚持看完整个阅兵过程。
2000年6月23日,耿飚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