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8年开始,苏联进行了两次”以5年为期限”的国民经济计划,苏联靠着2个5年计划,轻松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尤其是在重工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那么,为何在民国时期,国府大搞的“黄金十年”却连大炮都造不出呢?
其实,这倒是冤枉国府了,那时候国内不仅可以造枪造炮,还能够制造军用轰炸机、运输机和战斗机,以及军舰等。
中央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生产车间
比如1934年,在杭州投产的中央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便是国内技术领先的飞机制造厂,引进了国外的生产管理经验,还有美国工程师负责监工指导。
当时,中央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不仅可以生产霍克—3式战斗机,还可以生产诺斯罗普轰炸机、道格拉斯侦察机、伏尔提轰炸机等军用机型。
同时,国府还在贵州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专门制造航空发动机,用来弥补关键技术的空缺,奈何国内战局动荡,航空发动机事业一度受阻。
但是,因为核心的技术被外国人卡脖子,导致民国时期的重工业。尤其是国防重工业根本没有形成体系,比如机器机床之类要从国外进口,飞机的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国内也无法制造。
当时,很多军阀都有自己的兵工厂,比如东北王张作霖建立的沈阳兵工厂,可以直接生产150毫米口径重炮。
然后,广东的军阀陈济棠,也是引进过自造105毫米重炮产业技术、并建设琶江制炮厂。
还有山西军阀阎锡山,虽然说他确实是不咋地,但是人家自己开办了兵工厂,而且还制造了一批150毫米的榴弹炮,这款炮至今还收藏在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被认为是镇馆之宝。
在抗战前,国民政府虽然说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一统,但在经济方面实际控制的地区只有两湖和江浙沪、依靠掌握着全中国海关收入,有着巨大的财政资金入口。
但是,即便是有这样的条件,国民政府直属的兵工厂,却不争气,只能生产少量的晚清制式的山炮,以及迫击炮和步枪等。
黄金十年的水分实在是太大了,没啥资格和苏联比较。
当时,苏联已经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底子不差,即便是掉队了,依然是列强水平,了。在建设时期也还算和平,经济危机还借机发展了一波工业;在苏联的生产能力得到基本恢复后。
苏联当局,便统合全国人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广大干部人民一条心,十分愿意勒紧裤腰带搞工业建设,自然也就很快实现了工业化。
反观民国政府呢,连各地军阀的税都收不上来,还是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国家底子上就比不上苏联。
同时,还有一个重点值得注意。蒋氏在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还在赔偿清朝的战争赔款,因为对于民间掌握不足,农业税几乎都归地主和军阀所有。
既然收不到农业税,蒋氏便利用自己的军政权力,严格控制海关税收。当时,南京国府的七成收入都是靠关税支撑着,两成靠出口原材料(比如钨砂等),一成就是盐。
但是,一旦国内大搞工业化建设,也就无法进口,没有进口物资,关税收入便大受影响,甚至没有关税收入。
所以,南京国府为了能够赚钱,实际执行的是去工业化政策。
表面上,在黄金十年里推动工业建设,但是更多发展的都是一些代加工和轻工业产业,重工业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依旧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所以,在民国时期便会听到很多带“洋”的名字,比如洋行、洋枪洋炮、国产火柴变成洋火,国产螺钉变成洋钉,国产石灰便转为洋灰……
甚至在民国时期的卷烟行业,国产香烟也是被英国的哈德门和老刀牌(说实话,影视剧里经常出现老刀牌香烟,我还一直以为是国产的)挤的完全没有市场。
只要疯狂进口,国府的关税收入就变高。所以,在抗战前夕,国府从始至终就根本没有大力发展国防重工业的打算,何谈和苏联相提并论呢。
民国的黄金十年,本质上就是假的,工业化更是无从谈起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