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7280万盎司,已连续两个月保持不变,4月的净增持规模也已放缓至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月度增幅,释放了黄金需求放缓的信号。
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特别是考虑到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掀起的“囤金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全球央行分别净购买黄金1081.9吨和1037.4吨,创下历史新高。为何中国央行选择在此时放缓增持黄金的步伐?
美元流动性优势犹存,黄金避险属性受挑战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黄金在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定位。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长期以来被视为重要的避险资产和价值储存手段。
然而,与美元相比,黄金存在流动性不足的“硬伤”。全球市场上美元的交易量远超黄金,在危机时刻,市场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往往超过对黄金的避险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元指数不跌反升,而黄金价格表现平平,便是例证。
此外,持有黄金本身不会产生收益,其价值完全依靠价格上涨,这也限制了黄金在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外汇储备增长是买黄金的前提,稳汇率成当前首要目标
从历史经验来看,央行增持黄金往往发生在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例如,2001年、2009年、2015年和2018年,全球央行都曾在美元走弱、外汇储备增加的情况下大幅增持黄金。
反之,当外汇储备承压时,黄金反而可能成为抛售对象。2014年油价大跌,委内瑞拉为平衡国际收支,被迫抛售了近200吨黄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也曾动员民众将黄金回收给政府,以应对外汇储备不足的困境。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新兴市场汇率波动风险上升。中国央行面临着“稳增长”和“稳汇率”的双重压力。
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97亿美元,降幅为0.30%。央行表示,将“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这表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是当前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央行放缓增持黄金的步伐,或许是出于维护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增强人民币汇率韧性的考量。
多元化配置需量力而行,黄金投资需谨慎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央行放缓增持黄金释放了哪些信号?
首先,黄金价格上涨并非没有风险。央行作为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增持或减持行为都会对金价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黄金并非万能的避险资产。在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关联的今天,没有任何一种资产可以完全规避风险。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需求,理性看待黄金投资。
总而言之,央行放缓增持黄金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谨慎选择,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黄金投资,避免盲目跟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