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标性建筑——杭州大会展中心屋顶有一大片“会发电”的玻璃,这个特殊的“屋顶”每年发电70多万度,足够会展中心正常照明,降碳效果相当于在建筑物旁多种了3万多棵树;雄安高铁站是一座“会发电”的火车站,由4.2万平方米发电玻璃铺设的屋顶,年发电量高达580万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纷纷披上了“发电外衣”。
玻璃能“发电”,奥秘在哪里?
其实,在聊城也有这样一家科技公司,不仅能够生产这种“会发电”的玻璃,其自主研发的全透明发电玻璃,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于是,记者带着好奇来到这家公司一探究竟。
“看起来是玻璃,实际上是涂抹一层薄薄的碲化镉光电薄膜,变成‘会发电’的玻璃。”3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聊城开发区的山东猛犸新能源有限公司展厅,就被眼前这些看似普通的玻璃吸引。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碲化镉全透明玻璃,属于专利产品。即便在室内弱光环境下,一块不起眼的玻璃,也能每年发电50到150度,按最低30年生命周期计算,总发电量达1500度-4500度。
“其实‘发电’的不是玻璃,而是这一层薄薄的碲化镉薄膜,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20,肉眼是看不见的。”山东猛犸新能源实验室主任余强说,目前市面上发电玻璃基本属于不透明或非全透明,而猛犸的核心技术是全透明发电玻璃,光电转换率已经达到8%,比同类产品普遍高出2-3个百分点。“光电转换效率是衡量一块玻璃‘发电能力’的核心指标,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这个环节上‘较劲’……哪怕提升0.1%,都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也是一个极端复杂困难的历程。”余强坦言。
“和普通玻璃相比,这款全透明发电玻璃具有坚固耐用、透明美观、后期维护成本低等特点,还能将自然光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设备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晶硅太阳能弱光发电的缺陷。”余强介绍,全透明太阳能发电玻璃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位于聊城开发区的年产300万平方米全透明太阳能发电玻璃产线项目,总投资50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形成50亿产业规模,进而拓展全透光发电汽车玻璃及建筑玻璃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以“零地招商”的方式引进,盘活开发区某破产企业厂房,并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因此大大缩短建设生产周期,加快项目投产进度,2023年5月开工,12月竣工。山东猛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浩透露,公司全透明发电玻璃尚处于试生产阶段,5月将正式大批量生产。按照公司规划,不久的将来,在山东、四川等地,就能看到越来越多“聊城智造”的发电玻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