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智谷产业组
智谷趋势出品 | ID:zgtrend
无人驾驶车街头“狂飙”,比特斯拉FSD快一步的是国产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就业杀手吗?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充满着反对与质疑。但要说如今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能让六百多万网约车司机“放手”方向盘,恐怕并不成立。
从比较优势来看,无人驾驶出租车的特点在于舒适、安全以及暂时性的便宜。
滴滴最近披露的一项调查问卷中显示,乘客对网约车最大的诉求在于两点:女乘客可选女司机以及拉黑异味车。
这恰好对应了无人驾驶车的前两大特点。安全性而言,无人车将汽车的作用最大程度还原为了:把人从A运送到B。这将减少乘客与司机产生矛盾的可能性,也将避免因司机疲劳驾驶等人为原因导致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舒适性层面,对乘客来说,无人驾驶的环境意味着乘客将拥有自由度最大的乘车环境。比如想听什么歌就听什么歌,空调想开几度就开几度,不用忍受因司机在车上生活导致的异味,也不必担心会有司机绕远路等等。
这两点,是理性、冷静、可控的机器最大的优势。
不过,无人驾驶车暂时代替不了司机的原因同样现实。以萝卜快跑为例,由于其在部分路段无法行驶、停靠站点固定,所以行驶路线比普通网约车要长,乘坐“萝卜快跑”更适合不赶时间、起终点靠近“萝卜快跑”停靠点的人。
从产业规模化铺开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武汉的萝卜快跑,还是小马智行等其他自动驾驶商,也都只在限定区域服务测试,7*24小时也只适用于部分路段来弥补夜间打车难题,并不是全年无休的机器劳工。
另外,第一财经报道,无人驾驶汽车交易尚未合法化。当前无人驾驶汽车的临时牌照与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商捆绑一起,也就意味着无人车的市场流通还未打开,不能自由买卖,规模仍有限,对全国范围的网约车市场影响仍不足以造成几百万司机夜夜失眠。
历史规律证明,所有新技术的降临都面临着期待与惶恐的双重心理。
但如今将无人驾驶车视为拉响网约车/出租车司机就业红线的警报器,在某种程度上回避的是从去年就开始的网约车市场就业饱和预警,以及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的反抗和妥协。
简单来说,这个行业该治理的还不是正在发育中的无人驾驶车。
退一万步讲,人类追求技术的初始目标,不就是为了解放双手?
蜜雪冰城和农夫山泉看上同一门生意
炎炎夏日,最流行的降温单品,是“冰杯”。这门生意,同时被农夫山泉和蜜雪冰城盯上了。
农夫山泉早在去年5月,就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今年,农夫山泉冰杯在北京的小象超市和罗森便利店铺货,正式入驻了便利店系统。市面上的冰杯产品价格普遍在3至5元之间,农夫山泉并没有要把价格打下来的意思,小象超市上农夫山泉150毫升的冰杯10元3杯,均价3.3元。
7月3日,蜜雪冰城上线“雪王冰杯”,大杯价格只卖1元,堪称是冰杯界的“价格屠夫”。1元雪王冰杯,成功抢了便利店生意,不少网友将它作为移动制冰机,还有网友从蜜雪冰城“进货”,一口气囤它30杯。
如果从门店看,蜜雪冰城很适合做冰杯生意,毕竟截至去年12月底,蜜雪冰城已经有超过3万家门店,能与雪王一较高下的便利店只有美宜佳(唯一突破3万家的便利店品牌)。
但1元冰杯很可能是个亏本生意。潇湘晨报计算,在不包括封口纸的情况下,蜜雪冰城包装材料的单价就已经来到0.77元,占据了冰杯售价近八成。而外面制冰厂购买的冰块折合4元一斤,光是冰块成本就远远高于售卖冰杯的收入,更别说还有0.77元包装材料了。
为什么雪王亏本也要做1元冰杯生意?
1元冰杯之于雪王,恰如宜家的2元雪糕,目的是引流。今年,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盯上了蜜雪冰城所在的10元以下价格带,蜜雪冰城的流量有所下滑,急需引入新流量。
不过,部分加盟商门店根本吃不消,拒绝卖1元雪王冰杯。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已经道歉,称公司将加强服务培训,持续提升“雪王冰杯”的产品体验。
冰杯生意门槛不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入局者。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全国范围内活跃的制冰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了惊人的7584家,其中广东省以1930家稳居榜首,海南省则以674家紧随其后。
德国将移除华为5G设备,难道真因为被窃取数据了吗?
华为再遭“政治歧视”。
光明网报道,德国执政联盟以国家安全为由与德国企业达成一项妥协方案,将在2026年底前从德国5G网络中移除华为部件。德企将在2029年底前从5G接入和传输网络中移除华为和中兴部件。
从产业保护的角度来说,德国移除华为等中国制造的5G设备,是出于保护自身产业利益的目的。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德国的汽车、机械和化工等产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既有强烈的追求,也有极高的隐私意识。
而德国将华为的5G设备移除在外,就是顾虑“如果使用华为的5G设备,可能会导致企业数据泄露或被窃取”。
但这几乎是欲加之罪。
先不说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30亿人口提供了通信服务。其技术、产品性能、价格和兼容性等方面的优势,令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超过了爱立信、诺基亚。
就在德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就使用了华为的通信设备。如果强行更换,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和财政损失。
另一方面,依托5G网络搭建的华为云系统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欧洲及德国当地的众多企业已经实现“上云”,而“云端”企业的内部数据,都为本土化储存,并未传回中国。
因此,用数据和经济安全移除中国企业的5G设备,算是一个不太立得住脚的由头。实质还是在美国施压下,德方做出的妥协。
米力之争告一段落:董明珠赢了面子,雷军赢了里子
格力与小米的又一纷争,随着格力的胜诉暂告一段落。
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喜感。
7月9日,格力官方称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文书,要求小米不得再制造和销售米家电风扇,并向格力电器支付...185万元。
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结果罚金也就覆盖一个起诉成本。
7月10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发文,称并未收到任何电器相关诉讼。主打一个人畜无害、受了欺负的老实人形象。
10亿对赌过去10年了,雷军与董明珠之间的爱恨情仇,依然如此充满戏剧性。
表面上看,两边各取所需,但其实军儿赢得更多一点。
因为董明珠越是“跳脚”,越能说明格力在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
早在6月28日,针对小米空调销量超过格力的言论,董明珠称“我们在不断打假”,“(小米)的技术是什么?”,“谁是第一,消费者心里有杆秤。”
且不论格力的“核心技术”究竟是什么,在买个风扇或者空调的时候,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会去细究背后有多少专利,更不会去调查小米究竟“偷”了谁的技术。
性价比高、方便好用就完事了。
数据已经说明了这点。虽然格力的销量依然稳居第二,但截至2024年第26周,小米已经成为线上销量第三的空调品牌,市场份额15.13%,紧追格力的16.70%。
另外,小米真的很擅长“擦边”。
过去数年里,小米为了打造自己的生态链,成立了十多家投资公司,又通过他们投了一堆生态链公司,但股权占比并不算大。
比如这次格力告的“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小米只持有...8.04%的股权,位列第五大股东。因而小米完全有底气说,你格力告的是造梦者,关我小米什么事?
这种战术下,格力面对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至于董总,虽然花了大力气也就只把打官司的钱赚回来了,但至少在不少消费者心中,她留下了一个“重视知识产权”的形象。
不卷低价了?传淘宝下半年调整绝对低价策略
电商火拼低价将迎来拐点,网传淘宝弱化了绝对低价战略。
新浪科技报道,传淘天集团在618结束后(6月底)召开了一场商家闭门会,一线业务高管到场参与,会上明确几项变化,将于下半年正式实施。其中一个变化是,淘天集团即将开始调整其战略方向,放弃此前长期坚持的绝对低价策略,并重新审视其“五星价格力”评估体系。
2023年2月淘宝价格力策略启动开始,形成了“五星价格力”体系。这个评估系统主要根据单品在市场内的价格情况来给予1至5颗星评级,依此来判断单品的整体价格优势程度。
换句话说,商品的定价越低,星级越高,在平台上的曝光率和流量也越高。在双11大促中,价格力高星的商家,可以获得提前开卖、图片专属表达等特权。
不过以“五星价格力”为标准,也导致了大家搜索商品时率先看到的是工厂店、白牌店,品质上难以保证,也对天猫官方旗舰店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网传消息,下半年淘宝调整绝对低价策略,以“五星价格力”为主要依据的搜索权重分配体系,将重新回到按GMV(商品交易总额)分配的轨道上去。
不过,对于这一调整,淘天集团尚未作出回应。
腾讯变更薪酬福利发放方式,其他大厂跟不跟?
7月10日,腾讯发布全员邮件,称将调整内部薪酬福利政策。
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将年底“十三薪”摊到了月工资里;
二是“对于7月1日之后加入的员工,不再设立易居租房补贴”,而是也并入工资。据测算,该部分调整将使得月薪base增加3200元。
整体就是月薪base增加了,从纯base,到纯base+校招房补+服务奖/12个月。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腾讯这几年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这个改动使得公司在人力开支上的灵活度更大。
对于薪酬改革,大厂们表现出了两种态度。
一种是坚定的降本增效。此前,字节也进行工资绩效制度改革,员工年终奖统一调整为3个月(此前是研发统一3个月,但产品人员为6个月)。
另一种是更加开明宽容的改革方式。比如去哪儿网前阵子就宣布,从7月9日开始实施“自由办公”政策,每周三、周五可以自由选择办公地点,且无需提交任何审批。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确保员工们的工作质量,去哪儿网采取了包括加强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举措,而这会否变相给员工施加更大压力,尚需时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