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室追“光”、解新基建难题……技能人才也可“挑大梁”“当主角”

金羊网2024-07-14 18:06:51  63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周聪通讯员粤仁宣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端研发人才,同样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7月15日,是第10个世界青年技能日。作为技能人才大省,广东的技能人才发展如何?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随着产业升级,越来越多技能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在新质生产力领域脱颖而出,最大力度地发挥其效益,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价值。

从工装到白大褂

00后技能人才在科研实验室追“光”

说起技能人才,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在各类机械中来回穿梭的工人形象。

但实际上,在广东,有这么一群高技能人才,他们早已脱下工装,穿上白大褂。他们与国内外顶尖科研人才一起共事,积极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提高科技研发效率,有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来自季华实验室工作的谭家辉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从技师学院毕业后,谭家辉看到了季华实验室技能人才招聘信息,抱着好奇的心态闯入了光学领域。

从一名“光学小白”到高端光学装调测试平台研究人员,谭家辉的出现,不仅让实验室“大佬”看到了技校生的潜力,同时也让更多的技能人才看到了就业新机遇。

在面向自由曲面的高精度离子束修形装备研制项目的研发上,镜子加工成为突破难点。“因为镜子的面是自由曲面,上下左右都不对称,所以加工的时候机器的头可能会磕碰到镜子,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谭家辉解释道。

通过模拟、修正,不断调整镜子的运行轨迹,确保正式加工时不产生磕碰,谭家辉最后成功将镜子的精度做到10纳米。

在季华实验室工作三年,谭家辉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组长”,他与科研人员通力配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我们技能人才也可以在科研领域大有作为!”作为实验室里的“技能大师兄”,谭家辉自豪地表示。

2022年起,季华实验室与佛山市技师学院合作开设的第一期“订单班”开班,19位年轻的技校学生走进季华实验室不同的研发团队,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高端科技的研发和落地中。

“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劳动。”季华实验室总装中心主任张鑫表示,“我们从谭家辉身上看到了技能人才的发展潜力和工作能力,以及跟我们配合的熟练度,所以现在也会去招收这方面的人才。”

事实上,在广东技能人才走向科研早已不是个例。在广东省技师学院,先后有8人前往北京大学从事科研项目开发和成果实验,并参与了甲酸制氢燃料电池、拉曼光谱仪器、吸收光谱仪等项目。广东技能人才参与开发的成果取得了教育部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破解乡村“全光网”难题

让世赛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如果说谭家辉是技能人才走进科研院所的佼佼者,那世赛冠军梁嘉伟则是技能人才提振乡村振兴的代表者。

七年前,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梁嘉伟一举斩获了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在该赛项金牌“零”的突破。

走下赛场,他将自主研发创新的“十指熔纤法”等多种技巧,及一系列世赛成果积极转化,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新基建指导专家,用所学技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百千万工程”。

在梁嘉伟看来,在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布线并不是接个网线那么简单,而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世赛结束后,他积极将世赛经验转化进企业生产。全国很多企业慕名而来,向梁嘉伟学习光纤熔接、光纤认证测试。“不少企业反馈,在线路应急抢修方面速度提高了60%。”梁嘉伟说。

在回到家乡中山之后,梁嘉伟带领团队与三大运营商合作,成立中山市“青年突击队”,协助解决“全光网”乡村新基建技术难题,助力农村“三线”(即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整治。

“乡村新基建,就是要把农村像蜘蛛网一样的线,归纳起来变得整齐美观,同时优化和改造乡村的铜缆和光缆,让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用到最快最优的网络。”梁嘉伟说。

在抢修改造一线,光纤熔接的场景往往十分复杂,这无疑对光纤熔接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梁嘉伟带领团队攻关光纤熔接机改良技术,并于2022年获得了光纤熔接发明专利。

作为一名乡村新基建指导专家,梁嘉伟用所学技术建设美丽乡村,坚定地在这条路上奋勇前行。“未来我会继续把世赛经验成果转化,投入到更多美丽乡村的建设中!”

新质生产力加快起势

广东厚植技能人才发展沃土

“工程师画龙、技师点睛”,这句制造行业里的老话,形象地指出了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

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从珠江畔的“小蛮腰”到“全球最大高铁站”,从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到全球最大江海移动船坞,一个个世纪工程的背后是百万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

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技能人才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广东有7.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每4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广东造”,全球7成以上消费级无人机产自广东,这些都是广东技能人才发展的底气所在。

广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表示,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全省技能人才供给逐年增长。

目前,广东基本建成较为强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共有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6万,每年输送毕业生超17万。在人才培养方面,广东坚持“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为帮助青年群体直达优质就业岗位,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通过真实岗位、真实标准、真实培养,让青年“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广东不仅善于培养技能人才,更看重培养技能人才发展沃土。长期以来,技能人才渴望提高经济待遇、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可。广东开展技能人才立法工作,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以法治手段为技能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日前,广东正式颁布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立法原则,不仅破除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壁垒,更拓展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观念变革打开技能就业新天地,杜敏琪表示:“广东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稳定就业,带动收入增长,扩大人力资源供给,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读——

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97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690万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全省共有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6万,每年输送毕业生超17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招生、就业两头旺。

全省技工院校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800多家大型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普遍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模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8865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