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香港保单在内地居民眼中,堪称是一块投资的“香饽饽”。自 2012 年起,内地投保人通过各种或合法、或非法的途径,购置香港地区保险公司分红产品的规模达到数千亿港元之巨。然而,现今在资本项下人民币“进出”仍然被外管局紧紧守住篱笆的情况下,内地投保人意欲将香港分红险保单变现,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我在五年前购买的香港保单,分三年缴纳,每年需缴付 100 万港元,2016 年便已缴完。如今我想要进行保单质押贷款,看到有报道称其他投保人没办法退保,我也向银行咨询过,无法操作。但我急需用钱,所以非常焦急,或许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变现了。”12 月 5 日,上海一位私营企业主名为张明(化名),他向《华夏时报》记者如此说道。
本报记者获悉,不久前有网友发帖表示,其在香港某公司购买的保险产品,因急需用钱退保,之后保险公司将退保的保险款汇入境内某银行,却被原路退回。香港保单的提前变现障碍,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无知而犯下的错误尚可被原谅,然而明明知晓政策早已下达禁令,仍选择非法将资金转出,现今难以取现就并不值得同情了。并且在涉及香港分红保单时,其实有相当比例的资金涉嫌洗钱行为,这一点金融监管部门是心知肚明的。”上海某大型寿险公司产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就在同一日,记者还致电了几大国有银行的客服部门,他们均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境外保险(除旅游意外险等少数情况外)相关资金都不能通过支票兑付、电汇等任何方式在银行提现。
“境外的保险类业务通常不能提取资金,仅在旅游等情况下的意外险、医疗险发生赔付时才可以。目前国有大行都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中国银行的相关客服人员在接受电话咨询时如此说道。
招商银行的电话客服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香港保险支票兑付是不被允许的,票据业务需要是没有保险字样的光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6 年 4 月,原中国保监会多次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个方面作出了提示。
其一,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要亲自前往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若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第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的法律,倘若发生纠纷,投保人需要依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第三,汇率风险需要自行承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银联曾经颁布过《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明令禁止通过银联通道去缴纳具有投资分红性质的香港保单。
此后,央行推行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外汇管控。每人每年 5 万美元的换汇额度并未降低,然而在办法实施以后,每人每天仅能兑换等额 5 万人民币的美元以及其他外币,而且跨境汇款 1 万美元及等值外币也都需要进行上报。
记者同样知晓,就在上述那位网友的香港保单退保失败引发广泛关注之际,外管局给出回应表明,依据现行的外汇政策法规,境内居民个人前往境外进行旅行、商务活动以及留学等,购买人身保险(健康保险以及意外伤害保险),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之下是被允许和支持的;而对于居民个人前往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以及资本项下的交易,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 3 号)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汇发〔2007〕1 号)等现行的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尚且没有开放。
香港保单的双重“隐忧”
“过去是购买香港保单资金出去有困难,现今则是资金回流困难重重。”某外资寿险公司业务总监名为李芳(化名),她同样向本报记者如此说道。
李芳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近期在上海发生的真实事例,她有一位客户赵某曾经在香港购置了诸多保险,每年缴纳的保费近乎百万,夫妻二人购买了保额 3000 万的寿险保单、保额 500 万的重疾保单;孩子也买了保额 300 万的重疾险、终身寿险,还给孩子购买了一些理财险。
“当时这般大额的保费缴纳也是历经诸多波折,主要是资金难以流出,只能通过其他途径了。但是在前年的某天,赵某骤然发觉自己的银行卡已被冻结,里面有 400 多万的现金、300 万的理财产品以及 200 万的国债、债券等。仅仅是因为他的这张卡曾经与一个地下钱庄有过资金往来,而这个地下钱庄出了事,所有跟这个地下钱庄有关的,所有有过资金往来的账号全部都被冻结了,迄今为止已经两年多了还未解冻。想要解冻恐怕也是遥遥无期。”李芳对本报记者这般说道。
在李芳的观念中,她的客户赵某仅是其身边众多购买过香港保单的客户之一,他们不单为香港保单的缴费难题发愁,理赔和合规性问题在当下都已成为他们心头的隐患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内地前往香港投保的增速已然呈现出显著的下降态势,并且鉴于汇率优势已然消失,香港的分红险保单已然不再受到内地投保人的青睐。
11 月 30 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即香港保监局发布了 2023 年首 3 季的香港保险数据,在这期间毛保费总额达至 4286 亿港元,当中内地赴港投保的数额为 468 亿港元。尽管和疫情的三年相较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下降的趋势却已相当明显。
香港保监局指出,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按季度降低 32.9%至 150 亿港元,不过前三季的相关保费为 468 亿港元,占据了个人业务总额的 32%。
内地访客前往香港购买保险,更为偏爱购置哪些险种呢?从新造保单的数量来看,占比最大的是终身寿险(19198 份)、危疾(11522 份)以及医疗(1690 份),分别占比 55.6%、33.4%、4.9%,各自同比增长 6474.7%、3467.2%以及 429.8%。除此之外,储蓄寿险的占比相对较低,仅有 2.0%。
投保暗藏风险
实际上,因为保险专业用词、条款描述、保险责任以及理赔条件等重要部分跟内地保单都有区别,内地访客针对香港保单的相关内容主要依靠保险代理人的说明,并且代理人自身的素质高低不一,推荐香港保险的机构也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因素给内地访客购买香港保险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8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