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吕克庄羽]历经波折,今年奥斯卡上斩获7项大奖的《奥本海默》终于在3月29日于日本上映。正如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所称,“面对这个美国科学家发明出来、摧毁两个日本城市(广岛和长崎)的武器,日本观众的反应是复杂和高度情绪化的”。
比北美首映晚了8个月
自去年暑期《奥本海默》在美国上映以来,日本人对这部影片一直格外敏感,海报曾在网上引发抗议——同档期另一部影片《芭比》宣传时使用了《奥本海默》中的原子弹爆炸图,遭到日本媒体和网友的批评,华纳兄弟日本分公司不得不公开道歉。日本RealSound网站3月30日称,《奥本海默》于2023年7月在美国上映,并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但因涉及原子弹爆炸,迟迟未能在日本上映。由于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观众当时无法看到这部影片,还是让人感到遗憾。此后,2023年12月,该片发行方发布声明称决定在日本上映此片,可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不少日本观众第一时间走进影院,感受影片中的原子弹诞生过程和主创的态度。民间团体“日本原子弹受害者联合会”负责人箕牧智之本人是广岛核爆的幸存者,他看完《奥本海默》后对美联社记者表示:“整部电影中,我一直在等待广岛核爆画面的出现,但并没有。日本人在想什么?对珍珠港发动袭击,发动一场他们永远无法获胜的战争。”另一名核爆幸存者、日本红十字会长崎原子弹医院名誉院长朝长万左男教授认为,《奥本海默》是一部“反核”电影,“我原以为这部电影因缺乏核爆幸存者的形象而存在不足。但事实上,奥本海默在几十个场景的台词中,表明了他对原子弹爆炸一幕的震惊,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只关心投下原子弹的一方”
虽然《奥本海默》以美国秘密打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领导者、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为核心,但该片并没有直接出现美国向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造成数十万人化为灰烬的惨烈一幕。反倒是奥本海默本人在目睹了美国本土核试验毁灭性后果后,试图向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表达担忧,自己也因立场的转变受到美国当局的严厉调查。根据影片所改编的原著《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所述,奥本海默总体上支持美国政府使用核武器,但他从未理解摧毁广岛后继续轰炸长崎的必要性。而对于日本人来说,一旦涉及原子弹,就会非常敏感。据路透社报道,日本一些影院在门口设有标志,提醒观影人“这部电影中有核爆测试画面,可能会引发人们对原子弹的记忆,须谨慎观看”。
有日本观众在影院外接受媒体采访时给予肯定,“这部影片很棒”“我被片中奥本海默内心的纠结所感染,一度哽咽”。一名日本家庭主妇在走出影院时表示:“这部影片只关心投下原子弹的一方,我希望他们把遭轰炸的那一方包含在内。”
广岛、长崎办试映会
据日媒报道,《奥本海默》在日本公映前,曾在广岛和长崎两地举办以高中生为主的试映会。一名高一学生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表示,“原子弹爆炸的悲剧在海外并不广为人知。(这部影片)如果能将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悲惨情况描绘出来,就能更清楚地表达原子弹的恐怖。”日本RealSound网站也评论称,与美国相比,日本的教育机构没有详细介绍过奥本海默这个人物。在观看影片前,当美国人说原子弹爆炸是“结束战争的必要手段”时感到有些“不舒服”。当越来越多地了解原子弹产生的背景时,就越能理解这一点。
一名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在核爆中失去了5名家人,他在观影后接受《日本时报》采访时称,这部电影将帮助观众思考拥有核武器意味着什么,“我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去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们普遍忽视核武器巨大威力的时代,毕竟这已经是大约80年前的事情了。”
有不少日本网友分享了观看《奥本海默》之后的感想。有人评论称,“美国人确实很擅长通过电影描绘历史,但投下原子弹的做法仍是犯罪行为,希望日本人能了解这样的事实”“奥本海默进行了大屠杀”。也有网友评论称,“电影本身十分具有故事性,获得奥斯卡也是理所当然的。”
《奥本海默》在日本政坛和电影界的评价也反响不一,前广岛市长平冈隆参加该片试映时表示,“从广岛的角度来讲,影片未能充分描绘核武器的恐怖”,他对电影中遗漏的内容持批评态度,“毕竟这部电影是为了验证‘原子弹是用来拯救美国人生命’的结论。”日本电影《哥斯拉-1.0》导演山崎贵在与《奥本海默》导演诺兰对谈时则表示:“我觉得日本需要对《奥本海默》做出回应。总有一天,我也想拍这种电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