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威力的回旋标是怎么炼成的

鸣人明事2024-07-11 16:49:36  52

先表明个态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对这次曝光的油罐车事件,应该对各类涉事企业,不分国企、私企还是外企一视同仁,查到是谁的责任,就根据责任大小进行处罚,涉及到刑责的,就应该适用刑法。

某惊报果然没有让我们看走眼。网民说得很有道理,你可以怀疑某惊报新闻的正确性,但是永远不要怀疑某惊报立场的坚定性。网民对这家媒体的印象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而是经过一次次的舆论验证形成的。

这次被人以“中储粮”为标签,冲上热搜的舆论事件,直到现在才写评论,原因有二:

一是这件事的报道者是某惊报。对这家媒体的报道,我宁可错过热点和流量,也要耐心等待,让消息多飞一会,以确定其报道的真实性与信息的完整性确实没有问题。

有时候,即便报道出来的那部分内容都是真的,但如果被有意过滤了一部分信息,舆论的关注重点就会完全不一样。

二是围绕这件事的评论,都是第一时间把矛头指向了中储粮,但对于那辆运输车辆的归属以及大豆油的去向,都避而不谈,这让我觉得不太正常。

一些媒体说为了省几百块钱的清洗费,就直接卸完煤油后装大豆油,一看就知道大概率不是国企的风格。因为你要是国企的领导,你也不会为了企业省几百块钱,让自己个人背这么大的风险。所以,国企为了这种小利而违规违法的概率,不是说绝对不会发生,但概率肯定要低很多。

这些年见到的舆论反转事件太多了,所以很多人都学会了对热点事件尽量不急于在第一时间发表看法,虽然这样会错过流量。

某惊报的这篇报道确实在客观上引起了国人对食用油运输安全隐患的关注和重视,对这一点的争议不大,但某惊报的报道信息又显然是不完整的,更关键的车辆信息与大豆油的去向,都被省略了。

这个事件最重要的信息,是自媒体补上的。他们根据油罐车在过收费站没有打码的车牌号,从公开的软件上,查到了这辆车半年内的位置信息。

这就不得了了。这辆车在煤油运输过程中,捎带着运输食用油,运输目的地,多了一个大家特别熟悉的名字:益*嘉*(武汉)粮油工业。大名鼎鼎的食用油品牌金某鱼,就是这家企业的。

金某鱼因此迅速卷入到舆论漩涡,有网民记起来,有消息称前些年金某鱼收购小炼油厂加工的地沟油被记者拍到了。

本来一些人是要把目标指向国企中储粮的,结果变成回旋镖,打在了这些人想维护的外企品牌上。

一些开始报道积极性特别高的媒体,从看到这个信息后,突然就哑火了。

现在在一些平台,这件事还被从热搜上撤下来了。还有一些平台,把一些继续跟踪这件事的文章转为只有作者可见了。

不得不佩服中文互联网一些媒体和平台对外企的保护力度,是国企根本没法比的。

还有一些账号,开始关注起“油罐车,作为物流链中的重要一环,其行踪的曝光,不仅让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物流行业的透明度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程度?”

是啊,要不是因为可以公开查询到这辆油罐车的信息,这次就可以继续重新集中舆论火力于中储粮,金某鱼的问题也不会暴露了。

所以就让一些人连车辆的信息公开都反对上了。

你说这些人是真心为了中国人的食用油安全而关心这件事吗?

某惊报搞这篇报道的初心,究竟是为了揭开食用油运输的问题,还是只为了把中储粮搞臭?成为这次舆论事件的又一个争议焦点。质疑者认为,自媒体都能查到的信息,一个有新闻采编权的媒体,按常理判断在技术上是不会掌握不到的。

所以,一直有人在在追问,某惊报为什么要忽略车辆的归属与这车大豆油的买主?在拍摄的视频里,有一张收据白纸黑字写着这批油的购买方是谁,但某惊报就是避而不谈,说一半,藏一半,还是更关键的那一半。

因此,舆论被引爆之后,舆论的焦点都指向中储粮,评论区都追着中储粮骂。很快,就有账号出来说国企不行,需要引外资进来。

这一套操作又是如行云流水一样熟练,说明这批人根本就不是为了关注食用油的安全问题,人家的目标就是国企,就是为了给外资铺路。

有那么多积极参与报道的财经主流媒体,都是只盯着中储粮,都不去追查那车油到底去了哪里。一时之间,中储粮成了千夫所指。

我对中储粮也是不满意的,整个反应慢腾腾的,完全不能适应舆论战随时都在发生的网络节奏。但中储粮在某惊报报道的这件事上,责任即使有,但肯定不是主责。要是民营企业作为卖方,习惯性做法是,只要是买方自提,作为卖方就不怎么管。对国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也没问题,可以说他没有尽到监管责任,但不管怎么样,中储粮的责任,在卖方、买方和承运人三者之间,肯定是最低的。

问题就在这里,中储粮的责任最低,却承担了最大的舆论压力。责任更大的买方和运输方,却被忽略掉。这正常吗?有助于食用油运输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吗?

这就是媒体选择性报道带来的结果,可能报道出来的信息,每个都是真的,但可以把你的关注点,引向他想要的方向。

如果这一次大家都只盯着中储粮,那么造成食用油运输安全问题责任更严重、也更关键的环节就被忽略了,所以,搞选择性报道的媒体初心,为什么会争议那么大,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而质疑某惊报的网民,也并不是为国企护短,而是要求不管国企、私企还是外企,都应该一视同仁,谁有责任就查谁,要查就要一起查,而不能跟一些媒体那样,碰到国企,就摩拳擦掌,甚至磨刀霍霍,一涉及倒外企,就马上偃旗息鼓,视而不见。

现在这个事,因为扯出了金某鱼,一些媒体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前后完全不一样。

凡是有这种表现的媒体,有一个算一个,初心都不是关心中国人的食品安全。

国内一些主流媒体,对国企和私企,对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双标,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有三次:

一次是2011年的康菲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因为主要责任人是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公司是美国企业,国内一些财经主流媒体,就一下子失去了新闻监督能力,也不抢新闻热点了,又因为中海油与康菲公司有合作,一些媒体人就专门报道中海油的责任,非要给这个事贴上国企的标签,将这个事件称为中石油渤海漏油事件。

一次是2014年麦当劳、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被曝光,因为这家公司是美资企业,中国的一些财经媒体,又泄了气,还有一家出来给这家外资企业洗地。

还有一次是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4月10日17时,兰州威立雅出厂水的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此后曾升高至约200微克/升,最高时超出国家标准20倍。一众媒体都在喷中石化兰州炼化,但对造成笨渗透进自来水最直接的原因,是这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自流沟维修保养不到位。而且,这家企业信息迟报延报,4月2日公司检测中心的采样未及时深入分析,4月10日在检测出龙头水苯指标严重超标的情况下,12小时之后,才报告给兰州市政府。

中石化炼油企业有责任,但不是主要和直接责任,为什么却遭受了媒体的集中炮火核轰炸呢?因为它是国企。为什么媒体对那家叫威立雅的水务公司,就轻描淡写呢?因为这是一家合资企业,外方是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

所以,一些主流媒体,对国企和外企之间奉行的双标,我是见得多了,都见怪不怪了。所以我说国足水平再差,也不敢往自己门里踢,但有些媒体人就敢公开这么干。

这次暴露出来的食用油运输环节的安全问题,不能放过。一些企业为了私利,置公众健康于不顾,这跟抗美援朝时,一些黑心资本家为了利润,向战场供应过期食品和药品,性质没什么区别。我们志愿军战士们平时吃的食物,有些罐头里的肉都已经腐烂,炒面也有很多被掺杂了发了霉的面粉。

更让人发指的是,很多志愿军战士因为用了不合格的药品,病情突然发生恶化,不明不白地牺牲在医院。有的战士本来只是小伤,因为用了有问题的纱布包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不得已选择截肢。有些纱布和绷带都已经发霉。

当时上海的药商王康年,不但采购劣质药品和过期药品,还让人将没有经过消毒的烂棉花充当医用棉卖给志愿军,导致志愿军出现非战斗减员。1953年,王康年被判处死刑。

时代变了,但是一些黑心资本的本性不会变。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为什么必须坚持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为什么不能完全私有化,原因就在这里。

特别是粮食领域,应该由国家控制,虽然国企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肯定没有完全私有化之后的问题严重。

为什么这次,媒体的报道指向中储粮,大家就特别警惕。不光是因为最先报道的媒体以前出现过的问题让大家保持警惕性,还因为中储粮早就成为国际四大粮商的眼中钉。

中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没有出大问题,中储粮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现代立体战,那些不见硝烟的战争形态早就成为了主流,我们要面对的不光是舆论战、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还有粮食战。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人都是要吃饭的,人不吃饭都是要饿死的。没有比控制粮食,更厉害的手段了。

国际四大粮商,也就是ADM、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路易达孚公司,有一个说法是他们控制了全世界80%以上的粮食交易。其中前三是美国企业,路易达孚是法国企业。英国《卫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活着,就无法逃脱这四大巨头!”。正因如此,粮食主要生产国之一的阿根廷和巴西,竟然都有那么多人吃不起饭。

如果我们没有中储粮、中粮等国有企业,我们的粮食供应也很可能被四大粮商控制。我们的大豆,就曾经吃过他们的大亏。

2003年,四大粮商利用定价权和舆论主导权,先发布大豆储备存在缺口的消息,半年内,大豆价格翻倍。

2004年,美国政府出来助力,美国农业部发布大豆减产报告,诱导中国粮油压榨企业做出大豆价格会继续上涨的预判,高价采购美国大豆。过了一个月,市场上又出现大豆储备过剩的消息,从2004年4月开始,大豆价格暴跌,7个月内,价格跌了一半。

中国油商损失惨重,普遍遇到了经营困境,大量榨油企业破产,其中的大型粮油企业有很多被“四大粮商”等外资低价收购。四大粮商借此掌控了大豆油从原料到加工的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

2006年,四大粮商又要故伎重演,将矛头对准了我国的主粮——小麦和玉米。以自然灾害为借口,散播小麦和玉米减产的消息,哄抬国际粮价,小麦的国际期货价格涨了3.4倍,玉米涨3.2倍,我们国内,小麦也从1400元涨到2000元,玉米从1200元涨到1800元。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储粮出手了。为抑制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中储粮平价抛售国家储备粮,平稳粮价,从一开始的10天抛售一次,到后来7天一次,到了最关键阶段,变成2天一次。因为中储粮,直到现在,“四大粮商”也没能控制我们的主粮,我们的主粮做到了安全自主。

这就导致,一些人对中储粮早就恨上了。

还有一些喜欢吃里扒外的人,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干扰和破坏。

2013年,一个后来被注销的叫天则经济的研究所,受福特基金会的资助,进行所谓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课题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做法是错误的,并由那个主张中国没必要跟日本争钓鱼岛的茅姓经济学家出来宣布,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理由之一是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认为中国粮食不足部分,可以从国际市场上采购,用市场化的手段就足以保证粮食安全。

这次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一些媒体对准中储粮口诛笔伐第一时间就保持了高度警惕,就是因为知道他们对于中国粮食安全不出问题一直心有不甘。

参加网络舆论战时间久的网友,对一些媒体或一些账号的立场是很清楚的,他们对国企是怎么态度,对外资又是什么态度,他们是希望中国的问题变得更多,还是更少,都心里明明白白,所以,我们许多网友对这些媒体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即便到现在,已经有足够的信息判断,中国食用油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在运输和买方的环节,而不是中储粮,仍然有很多账号还在努力把公众的关注度继续引向中储粮。这就不是认识问题那么简单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8375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