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乌巢虽精彩, 却违反古代作战最基本的常识! 罗贯中当过兵吗?

虫子天下2024-07-11 18:49:28  142

在官渡之战当中,火烧乌巢可以说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关键一战。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对于火烧乌巢的描写,可谓非常的精彩。

嗨!大家好!我是大鱼号虫子天下,关注我,持续更新更多关于文学故事的点评!

为了衬托火烧乌巢的精彩,作者在描写这段故事的时候,一方面是想表达袁绍有勇无谋,一方面是想表现曹操深得人心。

于是,不仅许攸投靠了曹操,还在许攸的建议之下,曹操派人火烧了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

于是,就是这么一场大火,导致袁绍军心涣散,曹操乘胜追击,从此,袁绍不再是曹操的对手。

但是,虽然火烧乌巢的战斗精彩异常,却在这场战斗当中出现了一个违反古代作战最基本常识的事情,你发现了吗?

火烧乌巢,是许攸投靠曹操之后发生的事情,因为许攸对袁绍的部署非常了解,因此建议曹操偷袭袁绍的粮草基地。

而在偷袭袁绍的粮草基地之时,曹操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将士们直接前往,而是冒用袁绍部下蒋奇的名义。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却说曹操领兵夜行,前过袁绍别寨,寨兵问是何处军马。操使人应曰:“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碍。

乍一看这段描写很正常,并没有什么错误之处,但只要想起杨修之死的事情,就会知道这段非常精彩的描写,真的是违反了古代作战最基本的常识。

提起杨修之死,最著名的两个字当属“鸡肋”,这个所谓的“鸡肋”,一方面是曹操口中之食,另一方面则是一个古代作战非常重要的安全因素,那就是“口令”!

也就是说,古代作战,尤其是夜间的防卫,在看不清对方的情况下,许多时候都是依靠口令来辨别敌我的。既然曹操在对战别人的时候,能用到所谓的口令,那么袁绍在对战曹操的时候,怎么可能不在夜间使用口令呢?

所以,当曹操装成是蒋奇的部下前往乌巢的时候,沿途的袁绍手下,不可能仅仅因为曹操自己说是蒋奇部下,而他们看衣服就觉得是自己人就放行,怎么着也得询问对方的口令吧。

可能有人会说,许攸原本就是袁绍的手下,现在投靠曹操,自然就知道袁绍的口令。

这不假,但是书中的细节写得很清楚,曹操火烧乌巢,并不是许攸投靠曹操的当晚,而是在次日。“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

在袁绍已经知道许攸离开的情况下,袁绍怎么可能不更改自己的口令呢?

难道说,作者罗贯中在描写这段故事之时,忘记了这个最基本的作战常识吗?或者说,罗贯中当过兵吗?

关于罗贯中是否当过兵这件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不可能体现出来,所以也不好据此而判断。但如果从罗贯中所描写的许多精彩的战斗场面来看,罗贯中有可能是当过兵的,或者说,至少得有上战场作战的经验。

不然,如果仅凭想象,那些战斗场景,真的很难写得如此精彩。

或许,当过兵的罗贯中在描写火烧乌巢的时候,只想着怎么让曹操成功,却忽略了古代作战的这个最基本的口令常识了吧。

你们觉得,大鱼号虫子天下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请留下你的评论!

下期预告:许攸投靠曹操,曹操真的不怀疑吗?

欢迎关注虫子天下,看更多文学故事点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81950.html
0
最新回复(5)
  • 张允看趣事2024-07-14 00:05
    引用5
    罗贯中元末人士,张士城手下当过官,见过古代战场打过仗,所以明末满清用三国演义学兵法,罗贯中虽有很多虚构情节但曹操亲帅部队袭乌巢取自史实,外加许攸头号内鬼潜至乌巢毫无问题。
  • 湖泊高山课程2024-07-13 15:38
    引用4
    故事而已,漏洞总会有,但比起当今的影视剧,严谨多了。罗贯中肯定不懂军事,阵前将领单挑这种事,不会发生,更别说"三英战吕布″这种以多欺少的故事
  • RUA RUA2024-07-13 12:11
    引用3
    其实是狠多事情的,袁绍渡河而攻,河西,河东,河中,,东西只渡一次河,,河中渡两次,而且进军速度不齐,只能等,曹操才有机会,要是大军集合河西直到许昌
  • 阿发学长2024-07-12 20:15
    引用2
    你明白了吗?曹操所过的都是别寨(书中说有几次),证明下寨距离太远,一时改的口令还没使达到位是正常的,所以劫乌巢这个故事不用怀疑
  • 磕了一个星星鲲2024-07-12 17:37
    引用1
    沙雕!当时又没有即时通讯手段,怎么可能各个营盘之间“每天统一口令”?口令只在本营盘通行,各营盘之间全部通信一次,光传令兵都要跑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