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通辽7月12日消息(记者魏全民)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中科羊草种植基地如同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这里,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生机勃勃的“草海”泛起绿波,站在这片土地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然的纯粹与和谐,让人心旷神怡,望着碧波荡漾的场景,又有谁能想到,曾经这里却是寸草不生的盐碱滩。
茂盛的羊草(央广网记者 魏全民 摄)
今年66岁的谷秀琢,是小街基镇三十方地村村民,现在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到这里转上一圈。“小的时候这片地全是碱甸子,白茫茫一片,一刮风碱面子就起来,特别呛人。这几年种草,环境好了,空气新鲜了,像野鸡、小山兔、小狐狸啊都有了,看着心情就好。”抚今追昔,谷秀琢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开鲁县通过大力发展中科羊草种植,全面推进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小街基镇有草牧场26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沙沼地和荒漠化土地较多。2019年,开鲁县积极对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共同开展“羊草新品种选育及中科羊草推广应用项目”,在生态修复治理任务较重的小街基镇试验示范种植多年生优质乡土草种中科羊草。
说起羊草生态治理的优势,长期驻点在小街基镇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羊草团队工程师刘辉如数家珍:“中科羊草具有抗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另外它有着丰富的横走根茎,能在地下不断复制形成网络,在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改良、毒害草治理、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上表现明显,一年种植能受益20—30年,更适合长效生态治理。”
刘辉(右一)和苑庆飞(中)交流草籽测产情况(央广网记者 魏全民 摄)
七月,是羊草收获的季节。在小街基镇中科羊草种植基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正在察看草籽成熟情况。“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草原生态修复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内蒙古是全国羊草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有82.8万亩,开鲁县的羊草面积占内蒙古的近八分之一。目前,全国中科羊草19万亩原种繁育基地中,开鲁县面积达8万亩,是全国中科羊草原种繁育基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今年产草种预计能达到1600吨,可为沙化草原治理修复提供80万亩优质原种。”刘公社介绍说。
刘公社(左)察看草籽成熟情况(央广网记者 魏全民 摄)
开鲁县从自身地域环境出发,打造全国种子繁育基地,着力推进以羊草为基础的生态修复工程,让盐碱荒滩重披“绿衣”。
割草、晾晒、收籽、打捆、装车,割草机、搂草机、捆草机轮番作业。“现在收第一茬草和草籽,九月份还能再收一茬草。一年亩产干草约600公斤、草籽20公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价格,亩均效益能达到1500元左右。”算起经济账,正在忙碌的小街基镇镇办公司、内蒙古中科羊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志军难掩兴奋。
一边种草,一边发展相关产业。开鲁县走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科研+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羊草产业发展模式。小街基镇三十方地村,从2019年开始种植中科羊草,现在村集体种植的560亩羊草已进入丰产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艳军看着眼前的一片葱茏特别感慨:“村集体每年的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还在逐步增加。在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的带领下,2023年有6户村民种植中科羊草,达到了2000多亩。”
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让羊草产业茁壮成长。“现在已经有48家羊草企业入驻到小街基镇,全镇种植羊草5.2万亩,带动农户500多户。依托中科羊草,全镇牧业年度牛羊存栏从2019年的17.7万头(只)增加到了如今的25万头(只)。”小街基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苑庆飞说。对于下步打算,苑庆飞信心满满:“继续加大原种扩繁,2026年将发展到10万亩。同时,进行草产品深加工,延长草产业链,进一步加强联农带农机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标准化牛舍(央广网记者 魏全民 摄)
曾经,那些被盐碱覆盖、充满荒凉的荒滩,经过开鲁县精心的生态修复和科学规划,已然转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洲”。这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7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