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郑维山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猛将,同时也是一位敢于坚持原则的优秀共产党员。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事情,即使是上级的命令也绝不买账。
1966年,毛泽东决定第八次会见群众,而这一次的人数达到300万之多,天安门根本容不下。但如果分两批,毛主席恐怕也受不了,毕竟当时的他也有73岁了。因此周总理组织有关部门一起开了个会,并且初步决定将群众接见地点放在长安街,毛泽东坐吉普车东西走一走。
然而就在这时,北京军区负责人郑维山却站了起来,他表示这个建议不靠谱。长安街确实能容纳百万群众,但是长安街两边暗处太多了,树木、窗口以及楼房都可能成为敌特狙击手的藏匿地点。因此不如安排在西郊机场,那里地势开阔,200米以内藏不住人,而且相当封闭,好警戒。
郑维山见周恩来的表态不明确,牛脾气上来了,竟直接发火回家。对此,周恩来却并没有怪罪,而是立即找人去追郑维山,并且表示:“维山同志,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对于郑维山这位性格将领,周恩来实在太了解了,他的脾气大是大,但只要认为正确就坚持,不管得罪了谁,掉脑袋也不怕。和平时代如此,战争时代更是如此。
1967年,周恩来更是亲自提名郑维山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其后,林彪将郑维山的任命告知了毛泽东。毛泽东脱口而出:“他是四野的人吗?”听到这里,林彪不禁哑然。
而听说最终人选是郑维山后,毛泽东感到十分欣慰,他早就听说华北野战军有个郑维山,此人打仗勇猛有原则,军中有“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之称。
一、
郑维山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经历过鄂豫皖四次反围剿、反六路围攻、长征等多次恶战。在西征中,郑维山的部队被马家军打散,他硬是一路讨饭回到了延安。
经历了抗日战争,郑维山又迎来了解放战争。1947年6月,正值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之时,中央军委原准备让郑维山随刘邓大军南下。然而聂荣臻却认为,华北部队同样需要这位虎将,因此他托朱德帮忙说情,好歹将这位极其能打的将领留在了晋察冀。而事实证明,聂荣臻的眼光真的非常独到。
郑维山之所以如此能打,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极有主见,从不拘泥于具体的计划,能够有变通地执行上级的方案。
1947年秋,华北野战军在清风店与敌军遭遇。野司下令,郑维山率领三纵撤离保定以北的徐水、定心、固城一带,转而西攻涞水。
然而郑维山却认为野司的方案是有问题的。我军的目的是将石家庄的敌第三军给引出来。如果攻打涞水,非但不会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反而可能打草惊蛇,让他们龟缩在坚城之内,这仗反而难打。
为此,郑维山给野司发了一篇言辞激烈的电报:
“我们没有考虑,也不准备打涞水,我的意见是就地坚守,争取情况的变化”。
聂荣臻知道郑维山的牛脾气,也没有计较他的态度,于是同意了他的意见。结果正是这一坚守,使敌人误以为抓住了我军的主力,引得敌第三军脱离石家庄北上。随后郑维山与友军部队合兵于清风店,全歼第三军,活捉敌军长罗历戎,进而解放了石家庄。
清风店之战,打得傅作义恼羞成怒。在此之前,傅作义与我军作战可谓是占尽上风,哪经历过这样的失败。
就在傅作义懊恼之时,华北野战军集中六个纵队,向平张路、平汉路发起了进攻,以图将傅作义的王牌部队——35军给引出来。
但老谋深算的傅作义不为所动,除了指示地方部队出击迎战以外,其主力平汉兵团仍然猥集于涿县和徐水之间。
敌不动则我动,既然傅作义不肯出兵,那就攻其必救。朱德、聂荣臻集中2个纵队攻打河北重镇——保定。果然,傅作义以为我军要动真格的了,于是由高碑店向南驰援保定。
战机随即出现,杨成武当机立断,命令郑维山率领第三纵队进攻防御薄弱的涞水。当时的涞水驻扎有35军第31师、可谓势单力孤。
1月12日早晨,郑维山正盘算着向涞水发动总攻的计划,忽然从东南方向我军阵地上传来了激烈的枪声,于是连忙问道:
“怎么回事?”
作战参谋立即询问第九旅,对方回答有一股敌人正在向拒马河桥头阵地进攻。
是什么敌人?
“雾太大了,看不清楚,他们判定是民团。”
如果是民团则不足为虑,于是郑维山命令第九旅立即将敌人消灭掉。然而过了一会儿,却传来一个坏消息,第九旅的阵地居然被突破了。
郑维山一下子警觉了起来,哪个民团会有这样的战斗力?随后急报接踵而至:“敌人跟踪追击,已经到了庄疃。”
郑维山立即命令侦察排:“给我查清楚敌军的底细。”
等侦察战士靠近一看:好家伙,这哪是民团,他们人均配备美式武器,身后还有百余辆美式道奇大卡车。再凑近一看,每个人都佩戴有虎头袖标。这个部队不是别人,正是傅作义的骨干部队35军第32师。
35军是傅作义起家的部队,每一个兵都是他的心头肉。听说31师面临危险,因此傅作义急忙让35军军长鲁英麟带领第32师驰援,并交代务必要把31师给救出来。
郑维山一听,来劲了,真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咱们打得就是32师,真是盼什么就来什么。因此郑维山果断给野司发电:“先打32师,再打涞水”。
随后第三纵队立即掉过头来,向庄疃发动了猛攻。然而敌军32师很骄狂,他们扬言除非对面是3纵第8旅,否则就滚开吧。
郑维山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奇特的要求,于是按照他们的意思,真的以第8旅为主攻。敌军见我军杀到,急忙躲进庄疃的民宅之中,拼命地反抗。
32师的确有点战斗力,在无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敌军与我军逐屋争夺,杀得血流成河。郑维山一见,立即调来山炮营,并将各团迫击炮集中,组成迫击炮群。
天刚蒙蒙亮,我军的炮群就发威了,数百发炮弹炸得庄疃火光四起、房倒屋塌。随即,我军全军突击,与敌人展开了进烈搏杀。仅用了几个小时,新编32师就损失大半,被歼灭7000多人。
在一个老百姓的菜园里,战士们发现了一具盖着一床被子的尸体。敌人俘虏兵一看就哭了:“这是我们的师长李铭鼎啊”。
32师大败,鲁英麟只好带着35军军部和95团无可奈何地徘徊于涞水至高碑店之间。而此时,我第二纵队已经为他布下了天罗地网。最终,第二纵队第一旅与鲁英麟部狭路相逢,我军仅用一个冲锋就打败了对手。在一辆指挥车里,战士们搜出了鲁英麟的尸体。在被俘虏之前,鲁英麟就已经拔枪自杀了。
虎头师覆灭,爱将身亡,傅作义痛心不已。他后来给35军训话时,专门点了郑维山的名:
“一定要消灭郑维山的第三纵队,此仇不报,有愧于我三十五军一名军人的称号”。
二、
1948年10月下旬,傅作义听说毛泽东已经驻扎在西柏坡,于是想出了一条奇袭石家庄的毒计,试图将中央指挥机会一举袭破。
然而出乎傅作义意料的是,他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机会,很快就被我军给截获了。军情紧急,聂荣臻亲自给郑维山打来电话:敌情突变,傅作义有偷袭我党中央的企图,立即轻装走捷径,以四天时间赶到满城,会和并指挥第七纵队,阻击石家庄来犯之敌。
对于郑维山和他的部队来说,四天五百里根本不在话下。然而敌情越来越紧,聂荣臻对郑维山说:“白天赶路,晚上小息。主席的意思是,你们要尽可能地加快速度。”
于是郑维山命令部队再次轻装,立即丢下背包、米袋和一切生活用品,只剩枪支和弹药。到了30日拂晓,3纵终于提前一天到达军委指定的地区。而此时7纵的情况十分不容乐观,敌94师右翼已经杀到了距离石家庄仅有100里的沙河。
第七纵立足未稳,很可能被直接击溃进而导致敌军突入石家庄。因此郑维山在没有军委指示的情况当机立断:“必须驰援沙河,坚决把敌人阻击住。”
就这样,郑维山鼓励部队不顾疲劳,急速向沙河前进。到了31日凌晨,3纵主力终于到达沙河附近,并且就地建立了防御。
傅作义为何会改变既定的作战方针呢?一方面,毛主席唱了一出“空城计”,他发表了一篇广播:“欢迎傅作义来石家庄”;另一方面,傅作义听说第三纵队突然从察哈尔南部转移到沙河附近。他和郑维山多次交手,深知三纵的厉害。他唯恐有埋伏,于是下令撤军。
就这样,党中央转危为安。但是郑维山还是有些不满,毕竟敌人逃得太快了,让他没能捞到一个仗来打。
到了1948年冬,决定华北命运的新保安战役打响了。在毛泽东的方案里,华北野战军西击张家口,将35军从北平引出来,进而将之一口吞掉。35军一亡,傅作义就只能选择投降了。
当听闻张家口告急,傅作义果然将35军主力一股脑地全派了出去。临行前,他反复叮嘱军长郭景云:“快去快回,见势不妙就赶紧回北平”。结果在新保安城,35军中了我军的埋伏,被团团围住。
傅作义心急如焚,于是立即命104军向西前进,试图与35军靠拢,救出他的心肝宝贝。对于104军的迅速接近,中央军委也没掌握这个情况,唯独只有郑维山发现了这个苗头。于是郑维山立即将此事告知了兵团部,但无论如何也接不通。
郑维山认为,若让104军和35军汇合,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即阻敌。但兵团和军委再三严令,必须现地不动。执行命令,对于个人来说是万无一失的,但对于整个革命的前途来说,不应机械地执行命令。
但是军令如山,如果郑维山判断错了,必将面临军法的严惩。但郑维山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他决定豁出去了。因此他命令第九旅配属第七旅的一个团继续围城,而自己则率领8旅以及7旅主力随他东出迎接西援之敌。同时他还指示电台,尽快恢复联络,向兵团报告纵队行动。
12月9日,郑维山的部队进入了预定阵地,此时35军和104军从两面向第三纵队袭来,十多架飞机轮番轰炸,三纵顿时陷入三面守敌的境地。就在此时,兵团部的谴责电报也到来了:
“中央军委并告郑维山:郑维山擅自将三纵围城部队主力调至沙城地区,如35军逃跑,郑要负全部责任。”
郑维山和三纵的担子是极重的,我军依托简单的攻势,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我军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最终35军和104军在相距仅有4公里的位置停了下来,始终没能接应上。
郑维山创造性的行动,成功阻止了敌人的援兵,将35军死死地困在了新保安。35军覆灭后,104军旋踵而灭。若没有郑维山,新保安战役乃至于整个平津战役的局面将大为不同。35军灭亡后,傅作义直接将桌上所有的文件都推倒了地上,哀嚎道:“我的政治生命全完了。”
郑维山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不仅能坚决执行任务,同时更能做到根据战场变化,果敢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相应的行为。这不仅需要超人的胆识,更要有超人般的智慧。
三、
朝鲜战争爆发后,郑维山以19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和老上级杨得志一起奔赴朝鲜战场。到了1952年6月,郑维山调任20兵团代司令员。
到了1953年,停战谈判已经进入了尾声,美军已经准备求和,然而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跳了出来,他疯狂地叫嚣:“即使美军不帮忙,也有独立统一北朝鲜。”
为了给李承晚一个教训,志司决定发动一场正面攻势,彻底打垮南朝鲜军。从当时的战线来看,敌军的阵地突入我军防线近9公里,敌军防守在888.3和949.2等高地上,居高临下的俯瞰我军。
为了拉直防线,郑维山动足了脑筋。在作战会议上,第三兵团司令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也有参加,围绕着怎么打,郑维山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而他的计划着实把大伙儿吓了一跳。
郑维山表示,要以潜伏的方法,将3000多名志愿军战士潜行到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待敌人换防之时,再将敌人一锅炖。
许世友评价道:“我打仗一向很大胆,没想到你郑维山更大胆。”要知道,敌人在888.3和949.2高地上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且修筑了永久性工事,可谓易守难攻。把3000人投送到敌人眼皮底下,还不能被敌人发现,这实在太困难了。只要有人动一动,后果就不堪设想。
郑维山说:“我做出这个决定很大胆,但也有把握。我认为敌人绝不会预料到我军会在阵前潜伏。我打仗历来只要有70%的把握就能打。”
就在这时,邓华的电话打了过来,他表示攻打883.7和949.2高地的时机并不成熟,我们的意见是不打。然而郑维山却说:“主意已定,错了我负责。这一仗一定要打,打不好就杀我的头吧!”
会后,郑维山调兵遣将。6月9日,60军的3500多名官兵携带大炮悄然潜伏在敌军的前沿,突击连距离敌人前沿不过200米。潜伏人员如果咳嗽或者打呼噜,敌人就能听到,到时候只要扔下手榴弹,我军就可能遭到惨重的损失。
6月10日,郑维山与众指挥员一起如坐针毡地等在指挥所,担心和焦虑弥漫了整个坑道。晚上8点20分,我军声东击西的炮火准备开始了。山坡下的潜伏部队在我军炮火进行延展射击时一跃而起,如同神兵天降一般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仅用1个小时零10分,敌人一个加强团便全军覆没。
郑维山力排众议的大潜伏计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当大家欢庆胜利时,却不见郑维山的身影,原来五六天没有合眼的郑维山早就睡着了。
郑维山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深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赏识。1966年,郑维山被调往首都警卫工作组,在周恩来手下工作。特别是毛泽东接见1000多万青年学生的8次活动中,他忠于职守、精心设计、组织严密,确保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青年学生的安全,而这也受到了毛泽东的极大赞扬。
周恩来在战争时期就认识郑维山,也知道他善于决断的优秀品质。因此当郑维山当着自己的面愤然离去,他也并不生气。因为他知道,郑维山就是这个脾气,而知人善任的周总理也并不予以追究,反而予以了认同。
1967年1月,周恩来亲自宣布郑维山担任北京军区代司令员,成为保卫首都、党中央和华北地区的重要领导人。
1982年,郑维山再次出山,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临行前,邓小平告诫他,要有20年的时间绿化大西北,此外还要培养10个接班人。到了兰州,郑维山组织大家植树造林,将沙漠变成了绿洲。
1985年,郑维山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到了1998年4月,83岁的郑维山被发现了罹患了肺癌。经历了为期两年的抗癌治疗,郑维山的病势愈发沉重。在化疗后,郑维山听说自己每天光医药费就要花费数百元时,坚定不让再用这些贵重的药物。他说:
“请不要给我用这些贵重的药物了,我尽量吃饭,好多节省医药费,用于军队建设啊!”
随后郑维山每天忍着剧痛,顿顿都吃稀饭和点心,但吃什么嘴里都是苦的。看着他难受的样子,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莫雷。
4月19日,郑维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在交待后事时,他对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们说:
“人总是要死的。请停止对我的治疗,多节约一些医药费。我一生没什么继续,请将我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上交组织作为最后一次的党费。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进八宝山,也不做任何送别仪式。尸体供医学部门解剖后火化,骨灰就撒在大别山屋脊洼的山上……”
5月9日晚21时10分,一代名将郑维山病逝,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