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六国是“奋六世之余烈”。
诚如所言,秦人从春秋早期兴起,到战国末期屯六国,经历了多代先王的长期经营。
在这期间,秦人先是由强变弱,而又由弱转强,曾独霸西方,也曾被魏国击败而丢失河西之地。
秦人之兴,起于加入周的封建体制,秦人之强,则源于破坏封建体制的商鞅变法,最终它成为了周制的终结者。
(秦国)
一、河西之争
秦人兴起于今天甘肃的陇东高原,原来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外族部落,并不是华夏分封体系的一员。
秦惠公时期,周王室衰落,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
在此期间,秦惠公出兵护卫周平王逃命,周平王安全后,为感谢秦惠公的贡献,就将周人的龙兴之地岐、丰地区分封给了秦惠公,秦国正式成为周人分封体系的一员。
只不过周平王给的是一张空头支票,岐、丰地区当时被西戎各部控制,不在周人手中。
把这张空头支票变现的是秦文公,秦文公时代,秦人驱逐西戎,收复周人故地,获得周人遗民,这推进了秦人的社会发展水平。
(秦文公)
秦穆公时期,秦人又取得了对西戎的一系列胜利,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被周天子尊为“西方之伯”,就是西方诸侯国的首领。
穆公后期,秦人与中原大国晋国交恶,双方数十年十几战,互有胜负,各据河西一域。
三家分晋后,魏国作为战国第一个强国兴起,魏文侯任用吴起改革,创立直属于国君的职业化军队“魏武卒”,日渐强大。
公元前419年,魏国在河西前线筑少梁城,此举打破了秦、魏之间的默契,秦军不能进攻,遂沿河加固工事以为防守。
魏国在公元前413年和公元前409年两次小胜后,终于在公元前408年,命吴起发起决定性进攻。
(陇东高原)
吴起连克五城,将秦人赶出河西之地,秦人退守洛水。
魏国在河西设河西、上郡二郡,这是郡县制的起源,战国时代的通例是,旧地仍由贵族分封,新夺取的土地设郡县,由国君直辖,郡县的产生是周制加速崩溃的讯号。
秦献公即位后,多次进攻魏国,试图夺回河西,然皆不能克。
献公死后,著名的秦孝公出场,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启动了那场奠定了华夏未来两千年基本历史走向的改革。
商鞅变法后,秦强魏弱,“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地”。
(秦孝公)
河西地区是秦人扩张的开端,这场争夺战中,秦人由败转胜,这是秦人和东方六国攻守之势易变的标志。
二、吞二周而亡诸侯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继位,秦人开始称王。
秦惠文任王用张仪,以连横破合纵;任用司马错,吞灭古蜀国;任用犀首,背盟攻楚,夺取汉中之地。
公元前311年,秦武王继位,秦武王兵临洛邑,在玩弄周天子的宝器“九鼎”时,举鼎绝膑而死。
秦武王时期是秦国扩张的低潮,这一时期楚国灭越国而复兴,齐国也出了一代雄主齐威王,成为东方强国,赵武灵王则胡服骑射,向内亚游牧民族学习了最新的战争技术,走了技术强国之路。
(秦惠文王)
公元前307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秦人被迫吐出吞并韩国的土地。
之后,秦昭襄王分化联军,齐人转而灭宋,秦军在伊阙之战破剩余的韩、魏联军二十四万,转危为安。
前284年,五国联军灭齐,虽经田单复国,齐国亦元气大伤,失去东方大国的地位,于是秦人乘机攻破楚国国都郢。
(屈原)
在流放地听闻此事的屈原,留下了那篇凄婉的《哀郢》。
秦国的强大让屈原本能的感受到一种末世感,这种末世感与当年的孔子感受到的东西一样,周公创立的时代结束了,他们所处的阶级即将走下历史舞台。
秦楚之争是战国末期的主题,楚国是周制的最后一个堡垒,郭店楚简中留下的“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恒言君之恶者谓之忠”,体现了周人的价值观,郭店楚简的主人,当年可能和屈原并肩战斗过。
(郭店楚简)
伟大的爱国者屈原抵挡不住历史的车轮,秦王政继位后,发动了吞灭六国的战争,随着楚国最后的武士项梁的陨落,东方其余五国不能组织起任何像样的抵抗。
三、秦国强大的秘密
秦人能在秦孝公后一百多年里吞二周而亡诸侯,缘起于商鞅变法。
但是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秦法的具体措置中找到答案。
“民有二男而不分异者,倍其赋”,“父子兄弟同室共息者为禁”,“不得族居”
汉人形容秦人的风气是:婆婆到儿媳妇家借簸箕,儿媳妇口出怨言,婆婆批评儿媳妇不懂孝道,儿媳妇则“反唇相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亲情是社会最后的也是最强的纽带,秦法鼓励告亲,禁止容隐,鼓励父子、夫妻之间分清财产,就是在割裂这一纽带。
(商鞅)
正如阿里斯托芬在《云》中所讲的道理:亲情是不能用利益计算的,一旦用经济理性剖析亲情,要算清父亲养儿子是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家庭立刻就解体了。
秦法就是要打破周制时代宗族共同体的联结纽带,让每个人变成没有归属的“原子人”,一门一户在面对武断政治的专制暴力时,没有任何反抗之力,正如商君教导秦国统治者的:“欲治其国,必离其众,不离其众,彼将聚众”,民聚众则强,而“民强则国弱,民弱则国强,故有道之邦,务在弱民”
(睡虎地秦简)
“废井田,开阡陌”
以前有论者说这是允许土地私有,现在从睡虎地和青川出土的秦简已经明确打脸了这一说法,秦法是严格的国家授田。
这个措施其实是要打破宗族共同体的土地共有,后来打破了敞地制,被马克思斥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就是与此类似的改革。
拆解了宗族共同体后,父权家长的权威没了,吏治国家的汲取触角就可以伸到最基层,最大程度收割一切社会力量用于战争,正如商君教导的:"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
商鞅变法不是增加财富增量的改革,而是调整财富存量的改革,他夺下老农民过节时多吃的那半碗肉,抢走母亲给孩子多准备的一件花衣,化作飞矢和利剑,杀向了东方六国。他把原本分散在社会角落里,史学家看不到的财富集中在历史记载看得见的地方,实现了“富国强兵”。
后世不懂历史的编剧搞不清“大秦帝国”是怎么强大的,就开始胡编乱造,意淫商鞅的神奇,就好像商鞅有什么魔法,可以从天堂偷来财富,使民富国强。
(商君书)
商鞅变法的本质就是古典军国主义化,秦法就是永不结束的战时体制。
秦人把战时体制当日常生活,驱役百姓如牛马,不到十几年就死于无法忍受秦法的东方六国的反扑。
大秦帝国没什么神奇的,他不过是把周人可以燃烧八百年的文明燃料集中在一百年烧光了,这把冲天的大火烧尽了东方六国,也烧死了它自己。
这正应了《左传》上的话:“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参考资料
刘旭峰.战国时期秦魏两国河西之争[D].陕西师范大学,2021.
刘聪.秦国政治地理研究[D].武汉大学,202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