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死后,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为何不坐下来,一起商议对策?如此,太平天国损失不大,并抓住1856年这次机会北伐,岂不美哉。
李秀成被俘虏,在自述中对天京事变是这么说的:“北王翼王密议,杀东王及其兄弟三,其余皆不得多杀。”
李秀成看来,天京事变是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一起策划,只杀杨秀清兄弟三人,不能殃及无辜,可知他们很克制。
韦昌辉、石达开策划行动,有没有得到洪秀全同意呢?答案是肯定,没有洪秀全点头,北王、翼王也没这个胆子,毕竟事情的合法性,需要洪秀全认可。
说好的只杀三人,结果死了两万余人,让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京事变明显扩大化了。
4年后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发动政变,也只是杀了肃顺几个人而已,清朝并未陷入相互厮杀的内讧,斗争技术水平很高。
辛酉政变为何快速结束,涉及面并不大?很简单,慈禧、恭亲王很克制,也做好了权力重新分配安排,形成“太后垂帘,亲王摄政”局面。
那么,为何杨秀清死后,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不能坐下来一起商议对策,如何处理杨秀清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问题呢。
杨秀清九月被杀,韦昌辉十一月底被处死,他们有两个多月时间来重新分配权力,为何就做不到这点呢?
之所以如此,与太平天国权力构成关系很大,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谁都不服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是4大军师,实际负责军政事务。洪秀全作为天王,只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
如今,军师仅剩韦昌辉一人。按理说,杨秀清死后,北王应该接管东王“遗产”,处理军国政务,辅佐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显然不愿意韦昌辉接替杨秀清。对洪秀全而言,韦昌辉、杨秀清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谁辅政,他都是“虚君”。
洪秀全想打破“军事负责制”,天王、军师都是他一人做,当正真的帝王。如此,洪秀全必须把韦昌辉踢出局,把石达开排挤在外。
对石达开而言,按照资历排位,也轮不到他辅政。韦昌辉负责军政,石达开啥也没有,且杨秀清死后,两人没了缓冲,矛盾不可避免。
基于此,石达开虽然参与策划天京事变,但没有奉诏勤王,而是留在湖北洪山,坐观局势的发展,让韦昌辉自己拼杀。
韦昌辉杀戮太多,群情激愤,石达开才从湖北返回来劝说。如此,韦昌辉自然恼火,讨厌石达开迟到,又斥责自己,天京事变只能白热化。
可以说,杨秀清死后,让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一起坐下来讨论善后事宜,压根就不现实。
太平天国如同一个股份公司,诸侯王都是带着股份参加金田起义,都有一套自己班底,岂能服从别人呢?
此前,杨秀清能名义上节制诸侯,是因为大家不敢掀桌子,不能否认“天父下凡”,以维持信仰的存在。如今,“天父”没了,大家也就没啥顾忌了。
缺乏一个绝对掌握大权的人物,诸侯都是股份入伙,太平天国缺乏凝聚力,注定难以妥善解决天京事变,无法做到只杀三人。
洪秀全能力、威望都不行,无法扮演王朝创业者的角色。后来,石达开外出单干,洪秀全还得妥协,多次派人去挽留,这本就不正常。
洪秀全是君,石达开是臣,君王反而对部下低三下四,这很难想象。要知道,朱元璋想要诛杀大臣,也就一句话的事,谁人敢反对。
1856年,太平天国达到极盛,此时清朝内外交困,最适合北伐。但是,太平天国抓不住这次机会,天王、北王、翼王无法坐下来商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