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日前,有西安网友通过网络留言板表示,建议公交车上放置小型售货机售卖饮料。该网友提出,既可以满足乘客在车上口渴的需求,提升乘客体验感和满意度,也能为公交公司提供一笔可观的收入。对此,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回应称,目前正在对售货机型、连接电源、商品选品等相关事项进行调研,条件成熟时将进行试点。据悉,此前多个省市在公交车上试点设置冰柜或小型售货机。(华商报)
随着地铁快速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公交车的生存空间不可避免会受到挤压。从多个城市此前的统计数据看,公交车客流持续减少。以广州为例,2018年到2023年,广州公交日均客运量从约627万人次下降到近300万人次,五年间客流量减半,在公共交通中的客运占比也从约39%下降到24%……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呼吁公交运营模式调整的声音频频传出。“在公交车上装售货机”的思路,因之有了市场。
其实,在不少城市,公交车上早就安装了售货机,自助售卖饮品、纸巾等小商品。之所以如此,一则是“有必要”。我们知道,公交车长期都是高度依赖财政补贴的,营收通常不足以覆盖成本。近些年来,随着客流减少,公交车公司的经营压力更是与日俱增,增加多元创收和自我造血能力,迫在眉睫;再者,也是“有条件”。时至今日,不少公交车上经常都是三三两两的几个乘客,空间余量极大,自然摆得下售货机。有些线路的公交车上,就算摆上个冰柜,也是绰绰有余。
深圳、石家庄等城市先行先试在部分线路公交车上“卖货”,相关的购买率、客单价、销售业绩、利润等等关键数据,并未对外公开。这对于形成一种普遍适用的公交车经营新范式、新经验,无疑是不利的。当然了,公交车“打开思路”,未必非得局限于装售货机。事实上,很多城市的公交车运营公司,都选择了一些线路的车辆进行了精品化、个性化改造。以往的通勤交通工具,华丽变身,成了“文旅专线”“文创公交”“观光巴士”,其载客量下来了,但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场景,空间体验、客单价等等都获得了显著提升。
从“通勤化”到“多元化”“精品化”,是一部分公交车转型的必由之路。其未必就一定要装上“售货机”,可是重新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却是必须直面的课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