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华东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粟裕大将晚年评价这场战役时曾说道:
“宿北战役时华东战局第一个转折的标志,后面的鲁南战役是宿北战役的延续,从宿北战役开始,我们逐步实现了战略意图……”
然而,宿北战役从筹备到发起的过程并不顺利,粟裕大将晚年撰写回忆录期间,曾向妻子楚青坦白了自己当时的艰难处境……
一、最后工作、力不从心
1976年1月,粟裕突发心肌梗塞,险些撒手人寰,病愈之后,粟裕深感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决定抓紧时间撰写战争回忆录。
粟裕对妻子楚青说:
“过去,你多次劝我把战斗经历写出来,现在,我决定写,这或许是我能为党做的最后一项工作了。”
从这一年夏天开始,粟裕和妻子楚青开始合力撰写战争回忆录,粟裕回忆口述,楚青记录整理,夫妻二人琴瑟和谐。
撰写回忆录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粟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但是在向妻子讲述宿北战役时,粟裕的言语和神情却透露出一丝落寞。
楚青与粟裕一起生活了近40年,当然清楚粟裕的“难言之隐”,面对粟裕的回忆,楚青不自觉地身临其境,心情也随之发生波动,最后竟然流下了眼泪……
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上的形势并不乐观,国民党军队不断向山东、华中解放区纵深深入,两大解放区战略空间被压缩。
为此,粟裕向中央军委斗胆直陈,提议将华中野战军留在苏中,在内线打几个大胜仗,以保全和巩固苏中解放区,并由此创造了苏中“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结束后,国共双方的军事实力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国民党军队仍然占据战场主动权。
鉴于这一现状,中央军委决定将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并,陈毅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则被任命为副司令员。
两大野战军合并事起仓促,其中许多问题到宿北战役爆发前都被没有解决,粟裕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后来回忆说:
“这次参战的主要是山东野战军,除了叶飞的第一纵队,我对其他部队都不是很了解。”
二、意见分歧、并非藏私
粟裕不了解作战部队尚且还算小问题,两大野战军指挥人员意见不统一,才是矛盾的症结所在。
1946年11月底,蒋介石调派四路大军进攻鲁南和苏北,试图一举切断山东、华中解放区的联系,并歼灭华中野战军。
面对敌人的进攻,中央军委命令粟裕立即北上指挥反击作战,粟裕连夜返回华中军区驻地,陈毅随后赶到。
在华中军区驻地指挥部内,陈毅、粟裕和一众指挥人员进行了紧张的磋商,讨论一开始,双方就发生了意见分歧。
陈毅给出两个方案,一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全部开赴鲁南,将作战的重点放在鲁南,二是山东野战军开赴鲁南,华中野战军留在苏北,两大野战军分开行动,各自作战。
粟裕并不完全认同陈毅的观点,在粟裕看来,入鲁作战的确可以作为长期的战略方向,因为鲁南地区更便于我军组织防御。
不过,粟裕还认为我军暂时不能放弃苏北,而且要集中两大野战军先打击进犯苏北的国民党军队。
有必要说明的是,陈毅和粟裕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并不是因为两人怀有私心,想要保住各自主政的解放区。
当时,虽然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点是苏北,但是进攻鲁南的国民党军队却率先扩大战果,其中北线的国民党军队更是占领了枣庄和峄县,并威逼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所以陈毅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鲁南,一是要为后期两大野战军合兵一处做准备,二是要缓解山东解放区的危机。
陈毅的意见,其实也是山野其他指挥人员的想法,毕竟山东解放区形势危急,迫切需要华中野战军的支援。
即便如此,粟裕仍然坚持先打击进犯苏北之敌的想法,部分山野指挥人员因而情绪激动,对粟裕的意见进行了抵制。
三、难言苦衷、陈粟之争
晚年粟裕撰写回忆录时,曾向妻子楚青吐露了当时的苦衷,粟裕之所以坚持先打击进犯苏北之敌的想法,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敌人进攻重点是苏北,过早放弃苏北入鲁,对长期作战不利;
二、我军已经被敌人半包围,如不能在淮海打一个大胜仗,日后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处境;
三、七战七捷后,我军主动放弃了两淮,无论是战士还是群众,思想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不打一个胜仗,对军心、民心不利。
四、即便放弃苏北入鲁,也需要留几支部队在苏北进行敌后游击战争,而敌后游击战争同样需要一场胜仗的铺垫;
尽管粟裕当时已经据此向陈毅和山野其他指挥人员作了说明,但是对方根本“不买账”,粟裕甚至面临无法行使指挥权力的难题。
率先作出让步的是陈毅,作为一位优秀的最高统帅,陈毅一向实事求是,从不吝于公开反省自己的错误。
解放战争爆发前夕,陈毅和粟裕就因先内线作战,还是先外线的作战的问题发生过意见分歧,后来粟裕取得苏中七战七捷,陈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进行了公开自我批评。
两淮保卫战期间,陈毅和粟裕再次发生意见分歧,陈毅因未同意粟裕的意见,致使两淮失守,华中局势因而陷入被动。
陈毅经过反思后,致电给毛主席说:
“今后军事上多由粟裕来下决心,一定可以改变不利的局面。”
前两次陈粟之争,证明了粟裕的军事正确,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中央军委综合对比了双方的意见,最终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宿北战役结束以后,两大野战军合并,陈毅主管统战工作,粟裕主管作战工作,两人从此优势互补,携手打了一系列大胜仗,以至于后来才有了“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佳话。
更令人钦佩的是,粟裕并没有让这场争论出现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他只让妻子保留了一句话:
“两大野战军合并之后,指挥尚未统一,我独自前来,对部分同志还比较生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