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中华民族的鸟历,今天就来写写虫历吧!
在中国古代物候学中,鸟是一种最重要的参照,早期还有根据候鸟迁飞来确定季节的鸟历。其实,昆虫的活动也是重要的物候参照,姑且称作“虫历”。
《诗经》中记录了很多与季节相联的昆虫活动,比如《国风·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意为:四月的时候,狗尾巴草已经很茂盛了;五月的时候,蝉在鸣叫。鲷,即蝉,初夏季节,蝉的若虫从地下钻洞出来,爬至树上蜕壳为蝉,遂开始夏日蝉鸣。“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意为:五月里蚱蜢抖动双腿,六月里来纺织娘震动翅膀。至于后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写的是:七月里来蟋蟀在野外,八月里来蟋蟀进入屋檐下,九月里蟋蟀在窗户内,十月里来蟋蟀钻进我床下。《七月》用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人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虫历牵引着四季,时光的脚步历历分明。随着蟋蟀的鸣声变成越来越痛苦疲惫的清虚悲咽应答,生物们有声有色的一年也就又过去了。
古诗中每谈时令的推移转换,常常让自然虫鸟代言,都是极妙的句子。比如贾岛有诗句“一点新萤报秋信”,意思是说,秋天是随萤火虫出现而始。萤火虫三月出幼虫,没有翅膀的幼虫要经六蜕成蛹,雄虫蛹羽化后才漫天飞舞。按《汲冢周书》的说法,“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古人看到萤火虫经常在阴湿的草丛中出没,就以为它们是腐草所化。因秋天是萤火虫成虫最多的时期,所以古人认为,秋天是随萤火虫出现而开始的。在现代人的观念里,萤火虫是一种美好的小生物,暗夜流光,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浪漫和惊喜之感。但是古人对萤火虫的感情,要复杂很多。萤火虫经常出没在秋天的夜晚,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会把萤火虫幻想为孤寂幽冷的意象,它们的生命变幻、微小、短暂,等到十月份清霜凝重的时候,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流萤飞动,千古以来与悲秋、死亡、荒凉、孤寂纠缠在一起。
这种以草虫序时令的表达,我们看着很有诗意,但其实就是古人的生活白描。在一些少数民族流传的古老史诗中也都很常见。比如彝族史诗《梅葛》划分季节:“河边杨柳发芽了,大山梁子松树上,布谷鸟儿声声叫……春天就要到。河边水田里,蛤蟆叫三声,大山水菁里,青蛙叫三声,夏季就要到。天上雁鹅飞,飞飞地上歇,雁鹅叫三声,冬季就要到”。《梅葛》作为彝族的创世史诗,并无文字记载,千百年来,靠世代口耳传承下来,被视为彝族的“根谱”。不读书不识字的彝族先民,大多能把“天书”一般的梅葛,脱口唱得如同流淌的溪水,自然而流畅。从春光明媚、万物勃发,唱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的相配,从万物的相配关系联系到人类的恋爱婚姻,男耕女织,那是一部天人合一的、古老而质朴的民族史诗。
草虫对应着节序,寄托着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对自然的深情。那时候的人们心灵真是干净,流水,虫鸣,万种天籁,满耳满心。每一天,他们热爱一草一木,与虫类交谈,在夜深的小虫奏鸣曲里结束旧的一日,又在黎明的鸟鸣中开启新的一天。他们细细倾听着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声音,风雨雷电,鸟兽鱼虫,都有各自的轻吟低唱。自然界万物随著时令的更替周而复始,花开花落,夏蝉秋萤,随著季节时序流转,自然而然地,它们本身也就成了季节轮换的标志,伴随著春去秋来、寒暑更迭,周而复始地点缀著我们的生活。
有时候觉得,不管是功名利禄,还是求道求知,人生总想赋予某些价值的设定,确实像个阴谋,真不如鱼虫鸟兽、花草树木、阳光雨露和流水江河,一起并行于这个时间和空间里更有意义。所以我宁愿把自己也看做草木虫鱼的一类,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他们“悠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安然蛰处,或跳跃、或爬行、或飞翔、或欢鸣,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
庄周梦蝶,是中国文化与美学的至高境界,一花、一草、一虫之中,就有着宏大世界、自然之道。如果相信自然的善意,那满山的草木鸟鸣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人要经常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到大自然当中去。树叶响动、春夏虫鸣、流水湍湍,同音乐一样有着非语言的魅力,在自然中我们会感到平静,感到自己的一切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不会被焦虑所困扰。
此时此刻,春分刚过,清明未至,蛙鸣还没有此起彼伏,蝉鸣还没有密如雨点,蝴蝶还没有二三结伴,风中翩跹,但水流中已有新长成的小小青蛙,像酒徒那样在大口吮吸夜露,一阵温润的春风吹过,蛛网的拂动伴随着树叶的拂动,泥土上升的腥气飘散开来,一定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在茂密离披的草窠里微动,它细细的腿抓住了草叶的颤动。
春夜已经蓝透了屋子
树的枝桠撑满夜空
在这蓝色画布上
成千上万的花
次第绽放
虫也开始叫了
虫也开始叫了
谁的心也在颤动
饱满如一粒种子
一枚果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