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还要诛心! 欧盟担心中国车企无力支付高额税款, 要求银行担保

都都聊社会2024-07-08 15:36:11  13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昭明

编辑| 昭明

7月5日,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规定正式进入了临时实施阶段,为期4个月时间,而在此期间,欧盟还要求中国车企获得银行担保,言外之意就是让我国车企确保有支付高额税款的能力。

这是赤裸裸地强盗行为,是赤裸裸地贸易欺诈!那我们该如何回击呢?

早在6月12日,欧盟宣布加征关税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行动,不过,我方没有直接对欧盟车企加征关税,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欧洲的农副产品上面。

继一月份对欧盟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之后,6月17日,我国商务部又对产自欧盟的猪肉和乳制品等农副产品展开了反倾销立案调查。

欧盟各国农民手里都有选票,德国甚至出现大批农民开拖拉机上街游行示威的行动,选择对农副产品出手,相当于直接打了欧盟的七寸。

与反倾销一并进行的是,我方一直在通过外交手段与欧盟进行沟通。

此前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访华,我方就鲜明地亮出了中国态度,希望德国能够发挥其在欧盟中的作用,尽早通过沟通让欧盟取消对中国车企无端加征关税的错误举动。

与此同时,被制裁的各大车企也在各自谋划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

根据欧盟制定的关税标准显示,上汽集团面临37.6%的额外关税,位居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吉利汽车和比亚迪,分别为19.9%和17.4%。

对此,这三大车企都表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因为欧盟对华制裁可是一轮接一轮,只是他们还是没有料到会一次性加征这么多。

加征关税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利润的减少,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他们各自转变起了思路。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个也是最立竿见影的,那就是直接选在欧洲投资建厂,这样就可以避开高额关税的成本。

在这一点上,吉利汽车已经做了示范,与瑞典当地的相关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

6月中旬,吉利欧洲创新中心(Uni3)CEO魏刚对经济观察报等媒体表示:

“哥德堡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将来吉利去欧洲乃至去美国发展的桥头堡。”

比亚迪同样也在努力,此前比亚迪就已经在匈牙利投资建设了第一座欧洲工厂,近期又准备在西班牙建第二个,一旦建成投产,那比亚迪电车直接就可以从欧洲运往欧洲,不仅避开了关税,还减少了运输成本。

只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反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因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目的之一就是逼我们在欧洲投资设厂,进而想尽办法迫使我们分享相关技术给他们。

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一旦让渡技术,那我们的竞争优势将荡然无存。

不仅如此,在欧洲投资设厂也会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因为谁也说不准欧盟下次会对华实施怎样的制裁,一旦这些在欧洲的中国工厂面临管控,到时候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这就不得不提第二个方向了,那就是直接取消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转而将目光投向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毕竟我国的电动汽车物美价廉,货好自然不愁买家。

对此,上汽集团正在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6月28日的上汽集团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透露,将通过在中东、东南亚等地的全球产销布局来平衡欧盟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

不过,这并非立竿见影的办法,因为很多电车已经被生产出来,有的甚至正在运往欧洲的途中,这个时候转运起来也十分麻烦,而且成本巨大。

也就是说,上面这两种方案都有着明显的弊端,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

那就是与欧盟死磕到底,通过庞大的市场和尖端技术来迫使欧盟率先做出让步。

要知道,我们一旦对欧盟国家在华销售的汽车加征关税,欧盟各国车企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我们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们的车可以内部消化,但欧盟的车企不行。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坚持到底,最终做出妥协的只能是欧盟,毕竟一直拖下去欧盟的损失只会更大。

至于让我们转让、分享技术的无耻要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理会,技术是我国车企外销的核心支撑,是决不能透露的商业机密,这点不容商量。

现在早已不是西方列强架起几架大炮就可以逼迫我们屈服的时候了,奉劝欧盟认清现实,不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参考资料:

经济观察报 2024-07-06 《欧盟高关税笼罩下的中国车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517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