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袁世凯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袁世凯先是掘了满人的墓,当上了大总统,然后又自掘坟墓,复活了帝制,来回一折腾,彻底把自己作死。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君主制;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一共过了83天的皇帝瘾,之后陷入四面楚歌,同年6月6日,撒手人寰,时年57岁。
然而在他死后却留下三大谜团,其中两个后人已解,还有一个至今成谜。
第一个谜团:安葬地
袁世凯死后两个多月,也就是1916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但他明明是河南项城人,人称“袁项城”,为何不葬于项城而是选择了安阳呢?
说起来,这事儿与袁世凯的一段家事有关。
袁世凯父亲叫袁保中,育有八个子女,长子世昌、次子世敦和两个女儿为原配所生,其余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凯排行第四,是庶出,而且在七岁时又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
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母亲刘氏去世了,病死于天津,之后灵柩运回项城安葬。当时袁家主持家务的是嫡次子袁世敦,他认为刘氏为妾,不能从正门出殡,而且也不能与袁保中合葬于正穴。
尽管袁世凯的政治地位挺高,但在家族中仍旧没有什么话语权。和袁世敦争执一番,甚至下跪求情,袁世敦都没答应。
最后,袁世凯只好另购坟地,才将母亲安葬入土。也因此事,袁世凯与兄长袁世敦闹翻了脸,两兄弟绝交,袁世凯发誓此后再也不会回项城老家。
所以,生前家事导致他死后不可能再回项城安葬,那为何又选择了安阳呢?
从现有史料来看,实际早在1910年,袁世凯就为自己选好了墓地,据其子袁克文说,这块墓地在太行山中。
袁氏家人在讨论安葬地时,袁克文主张按父亲生前的意愿办,但遭到了长子袁克定的反对,他坚决要将袁世凯葬于彰德府洹上村旁,也就是安阳。
安阳可以说是袁世凯的福地,在此地,他向世界展示过自己的军事实力,1906年9月的军事会操就是在安阳举行的。
在这次会操中,北洋官兵有四万多人参加,还有各国驻华官员和记者五百多人,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最大规模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凯对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由此被朝野及外国势力看成是大清的支柱。
可见,袁世凯当时是何等的风光!
再者,在慈禧死后,他受到醇亲王载沣的排挤,最后被解除了所有职务,令他回原籍养病,那段时间他也是在安阳度过的。
从心里上,袁世凯已经把安阳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有着很深的感情。而且有意思的是,他还在小站练兵时,就在洹上村买下了二百多亩地。
因为相传商朝名相伊尹曾在洹上村隐居三年,之后又复出;同时,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袁绍的发祥地,所以,在袁世凯看来,洹上村对自己也一定是一块吉祥宝地,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葬于此处。
因此,从情感上来看,袁世凯葬于安阳也没什么不妥。
第二个谜团:陵与林
袁世凯墓园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修建花费了两年时间,于1918年6月竣工,耗资70万银圆,其中北洋政府出了50万,剩余部分则由袁世凯北洋旧部个人捐款,多者为一万,少则两三千。
袁世凯墓被称为袁林,那么,为何用这个“林”而不用这个“陵”呢?这是他生前好友徐世昌的主意。
徐世昌认为,袁世凯生前因称帝而四面楚歌,况且生前洪宪年号也早取消,如果采用袁陵之名,则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林与陵为谐音,在《说文解字》中这两个字可互相借用,于是,名为林,实则为避陵之名,仍有陵之实。
自古帝王墓为陵,圣人墓则为林,袁世凯墓效仿孔林、关林,而称之为袁林,正可谓是一语双关。
第三个谜团:因何而死
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辞世,在他死前说了六个字:“是他害死了我”。
从遗言来看,这是被人算计了,那到底是谁算计他呢?历来对于这个“他”的解释有四种看法:
第一种说法:说这个他指的是术士,因为在袁世凯称帝后,曾找术士看过他的居住地新华宫,也就是原来的大总统府。
那位术士说,新华宫的门不好,不聚皇气,建议他在宫门左边建一个厕所,那就会好很多。
袁世凯当时没理会,后来反对他称帝的声音此起彼伏,他就真的在宫门左侧修建了一个厕所,结果他的皇帝宝坐依旧没有保住。
因此,有人认为,遗言中的“他”,指的是术士。
第二种说法:说“他”指的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因为这个长子把袁世凯骗得团团转。
袁世凯称帝,长子袁克定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如果那样,他就是皇长子,乃至太子,再至袁二世,爷俩都有皇帝梦。
但袁世凯一直在犹豫中,迟迟下不了决心,为了加速父亲称帝,袁克定不惜专门为父亲打造了一份私人报纸《顺天时报》,这份报纸只供袁世凯看,上面写有各种舆论支持他称帝的信息。
结果此事被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给揭穿了,袁世凯对长子失望至极,因为平日里他对长子十分信任,交给他办了不少事,没想到他竟然做出了这种事。
此后,他对长子也不予理睬了。
所以,不排除这个“他”,指的是袁克定。
第三种说法:指的是“二陈汤”
有人说袁世凯实际死于一剂猛药,就是“二陈汤”,何为“二陈汤”,实际指的是三个人,分别是陈宦、陈树藩和汤乡铭。
这三人算是袁世凯的亲信,陈宦与袁克定是把子兄弟,也是他称帝的积极支持者,袁世凯把四川交给他管理;汤芗铭是支持他称帝的地方要员;陈树藩是段祺瑞的心腹,也算是自己人。
但这三人先后都背叛了袁世凯,陈宦前脚上任,后脚就宣布四川独立;陈树藩宣布陕西独立,汤乡铭则宣布湖南独立。
这些所谓的亲信,在他遭受口诛笔伐的舆论暴风下,义无反顾的走向了他的对立面,在一周之内连续给他泼冷水,导致袁世凯气急攻心,一病不起。
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中曾说,袁世凯是“内外交攻,气恼成病而死”。
第四种说法:段祺瑞、冯国璋
袁世凯称帝后,引发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后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他们又要求他退出总统之位。
并且孙中山、梁启超等人,联合菜锷、唐继尧,发动了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形势只能通过武力解决了,于是他去找了段祺瑞。
段祺瑞接受国务总理后,马上就翻脸了,要求袁世凯交出权力,并让他把权力分一分,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责任内阁”。
袁世凯听了此话,差点就吐血了,权力一交,还有他什么事儿?
之后又去找了冯国璋,希望他从中调停,止息内乱,冯倒是答应了,但回头什么也没干。
袁世凯内心充满失望,过河拆桥的事,自己也干过,但没想到,自己也成了牺牲品。
他终于明白,他的时代结束了。
所以,这个“他”也有可能是指段祺瑞或冯国璋之流。
对于袁世凯的死因,从表面看是病症,实则源于心理,具体为上述哪种说法?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不称帝,或许人生还有转圜。
不过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最不靠谱的就是信任,谁又能保证什么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