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在赛道上出了两次严重事故之后,就没人敢拿某粗粮品牌“苏7”到赛道上刷圈了(不敢用真车名字,实在惹不起),尤其是在品牌方对事故作出正面回应并给出应对措施之前,确实不应该进行如此高风险的测试。
没想到,风险越高,就越能吸引到高手来挑战。
刹车G值不到0.8G,说明了什么?
7月6日,在懂车帝夏测赛道测试中,车手马青骅对包括“苏7”在内的多款纯电轿车进行极限圈速测试。
马青骅是谁?这是第一位参加F1周末赛的中国车手,同时也是WTCR的冠军车手,是目前公认的国内最顶尖的房车赛车手,人送代号“小马哥”。毫无疑问,他是所有对“苏7”进行刷圈的车手中,段位最高的一个。
测试结果如何?
在参与测试的7款车型中,“苏7”(四驱超长续航版)排名第三,落后于智己L6(超强性能版)和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四驱版),成绩还算不错,但测试过程中出现了惊险的一幕:“苏7”在弯道中冲出了赛道!
根据懂车帝直播回放显示,当时马青骅正驾驶“苏7”在大直线上全速冲刺,入弯前尾速超过200km/h,但在接下来的右转直角弯中,“苏7”发生了严重的推头,车辆直接冲出了赛道。幸好弯道外侧有较大的缓冲带,让马青骅有足够的空间救车,最后他把“苏7”再次驶入赛道,继续进行比赛。
从“苏7”的车内画面可以看出,入弯前全力制动时,车辆的最大G值一直没超过0.8G。这是什么概念?现在一辆普通家用车正常情况下最大刹车G值普遍都在0.8-1G,某些高性能车的最大刹车G值更是能超过1.3G。
“苏7”在冲出赛道前最大刹车G值没超过0.8G
从动力性能来看,“苏7”四驱版绝对可以纳入高性能车的范畴,而作为职业车手的马青骅基本不可能在赛道上严重误判刹车点,对此我们可以断定,“苏7”这次冲出赛道的原因与前两次赛道事故一样,都是刹车系统在高负荷状态下出现热衰减所致。
马青骅在测试后表示,“这车的动力太强,但刹车极限很低,刹车的回馈比较模糊, 最后已经完全没有刹车。这样的车如果开在山路,或者连续下坡,会发生什么?”
为何纯电动车不适合跑赛道?
在“苏7”上一次发生赛道事故后,就有知名车评人公开呼吁大家不要再拿纯电动车到赛道刷圈,没想到,那次事件的热度还没过,新的险情就出现了。看来,这问题确实要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
距离“苏7”上一次在赛道上发生意外,仅过去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众所周知,纯电动车的动力普遍都比同级燃油车更强,车身又明显更重,根据动能公式E=1/2 mv2(m为质量,V为速度)可知,车越重、速度越快,制动系统所要承受的动能就越大,若刹车片、刹车盘、轮胎等与制动性能相关的部件冗余度不够高,在赛道或激烈驾驶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刹车性能衰退甚至“没刹车”的情况。
动力系统与制动系统性能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纯电动车上,而“苏7”是体现得最明显的车型之一。
以这次刷圈的“苏7”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Max版为例,其电机总功率达到495kW,总扭矩高达673Nm,“零百”加速最快2.78秒,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纯电动车都要快,妥妥的超跑级动力。它所匹配的刹车卡钳也是出自大厂Brembo的四活塞固定卡钳,而且卡钳已经覆盖了近三分之一刹车盘的面积,看起来规格是挺高的。
问题出在刹车片上。把SU7的刹车卡钳拆下来就会发现,其刹车皮面积只与某些单活塞卡钳所配刹车皮的相当,有博主对比过,SU7刹车皮的面积甚至比高尔夫GTI的还小!注意了,SU7(四驱版)的整备质量比高尔夫GTI重了七百多公斤,而且动力是它的三倍以上!
超跑级的动力,超2.2吨的车重,但只配上两厢紧凑型车级别的刹车片,这样的车不可能在赛道上进行极限驾驶。
没事比肩保时捷,出事只是家用车?
“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轿车,为何要上赛道?”
“这不是赛车,日常开没问题的。”
“下赛道前得改装刹车啊!”
……
在这次圈速测试的相关报道里,不难找到与上面类似的评论,不管出发点是什么,这至少反映出,人们开始意识到纯电动车是不适合上赛道的。
但问题是,为何相关的圈速测试还是越来越多,而且网友的关注度都很高,关键是流量都还不错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圈速测试历来都是检验汽车动态性能最公平的方式,再亮眼的账面数据都不如一个圈速榜来得有说服力。
需要说明的是,从燃油车时代开始,汽车的圈速测试基本都是在原厂状态下进行的,只有大家都是原厂状态,测出来的数据才最公平,最有可比性。
就像懂车帝这次夏季圈速测试,包括“苏7”在内的多款纯电轿车,都是原厂规格的量产车,而且都是由同一名车手在同一条赛道下进行测试。“苏7”在其中一个弯道冲出了赛道,而其他车型则能正常通过,恰恰说明“苏7”在制动性能和弯道极限上不如其他测试车辆。
而大家关注圈速测试的更深层原因,车企的宣传与车辆的实际表现往往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引起了消费者的求真欲。
例如“苏7”在发布时就自称“50万以内速度最快量产车”,“性能对标保时捷Taycan”云云。作为普通消费者,被这些夸大的宣传话术不断洗脑,难免会产生不必要的过度幻想,总想看看它的真实表现究竟有几斤几两。
事实上,作为一款定价20万出头,且面向主流用户的纯电轿车,可靠、实用、安全本应是最主要的产品诉求,性能和圈速啥的只是附加属性。然而,某些车企在成本、经验和技术储备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硬要打造一款媲美百万级超跑的“性能车”,明显就是产品定位上的本末倒置。
多亏有了马青骅这样的职业车手给大家试错,让大家看清了那款 “速度最快量产车”的真实面貌,否则,在车企的过度宣传之下,总会有用户止不住好奇心,在开放道路上进行各种实测。不出事当然能比肩保时捷了,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只会祭出那句经典名言——“我们只是家用车而已啦!”(文|超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