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5年的全国大授衔,本该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可是有一位开国将军在授衔大会之前,却愤怒地撕下了自己的肩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在他看来,自己的军衔太低。或许军衔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关键问题在于,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无力和心酸。
当情绪累积到极点时,他才会做出如此冲动的事情。
毫无疑问,这位开国将军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否则,他的名字也不会出现在授衔名单当中。
可偏偏阴差阳错,在他的革命征程中,一些人力难以控制的事情出现,致使他的履历有了一段空白,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位将军究竟是谁?对自己军衔如此不满的他,结局又会是如何?
开国少将,怒撕肩章
1955年,解放军队伍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央军委统一对军中干部授予军衔,每个人在革命战争中的付出,此时都有了具象化的证明。
十大开国元帅,十大开国大将,若干开国上将、中将和少将,都成为了大授衔当中闪闪发光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原本,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在南京军事学院,却有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发生。
当年的授衔仪式并不是统一举办的,除了中央有规模浩大的仪式之外,地方也会举办相应的仪式。
这是因为,某些将领可能被任务拖住了脚步,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北京。
我军干部一向都会以大事为重,所以军委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些特殊的情况。
南京军事学院,就是一个授衔仪式举办点。在此处学习的将领,都会就地接受军衔。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在正式授衔开始前的半个小时,将领队伍当中却有了异常情况。一名少将撕下了自己的肩章,脸上是掩盖不住的愤怒之色。
他带着情绪,做出的举动在外人看来,也有些不太理智。他大声说,自己不打算开会了,也不想把这个少将肩章戴在身上。
很显然,他对这个军衔的认定极为不满,认为少将军衔太低。
这位开国少将,就是段苏权将军。
段苏权
其实,这也不怪他发脾气。他的“历史问题”被调查了这么久,现在竟然还成了他军衔认定的阻碍,这让他如何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情。
中央军委决定对他暂时授予少将军衔,正是因为这个让他受了不少委屈的历史问题。
那是1934年,18岁的段苏权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黔东独立师政委。一个18岁的师政委,这在整个革命队伍当中都是极为少见的,也从侧面反映了段苏权的能力。
对于这个临时且紧急的任命,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但是,组织上的一切人事调动,他都全盘接受,只要能为革命做贡献,他就没有意见。
就这样,师政委走马上任,承担了相当艰巨的任务。
1934年10月,黔东地区的局势非常紧张,主力部队计划向湘西转移,独立师的800多名战士,则需要吸引敌人的注意,留下来打游击,为主力部队尽可能多的争取时间。
段苏权深知这个任务的难度,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游击战本来就是红军的强项,他有信心,能够在战斗中充分发挥独立师的优势。
在接下来20多条的战斗过程中,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一万多名敌军,几乎被他们完全调动起来,也受到了有力的牵制。
而主力部队则抓紧时间,赶赴湘西。
等到时机成熟,师长和政委都决定向外突围,争取早日到达湘西,和主力部队会合。可是,这突围之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狡猾,几乎堵死了他们前进的所有方向,将他们紧紧包围起来,用围攻的方式,把他们的力量分割成了几个零零散散的部分。
要知道,段苏权等人的人数本来就不占优势,若是能够形成集中的力量,那战斗胜算肯定要更大一些。但若是被分成了部分,战斗力必然会被削弱。
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们也遭到了诸如伏击之类的打击。11月下旬,段苏权和师长一起,带着剩下的600多号人转移到了梅江场。
在此处,敌人仍然穷追不舍,明枪暗箭更是防不胜防。没过多久,段苏权的脚踝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那一瞬间,疼痛仿佛蔓延到了全身,四肢百骸都像被放在火上灼烧。钻心的疼痛严重的伤势,让他没有办法再支撑自己的身体,狼狈的倒在了地上。
军中的战士们对他们的政委都非常敬佩,因此绝对不会放任他一个人落入敌手。大家拼着性命,把他从最危险的战场上背了下去。
大概是哀兵必胜,他的伤刺痛了所有战士的心,大家一鼓作气,占领了梅江场,还开仓放粮帮着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了一些生活难题。
第二天,敌人加大了进攻力度,他们又撤出梅江场,继续奔波在战斗的道路上。
此时的段苏权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别说战斗能力,他甚至没有办法独自站立。不管是在马背上还是在担架上,他脚上的鲜血都流个不停。
与此同时,疼痛也没有一刻不在折磨着他。为了不影响士气,他不能表现出明显的痛苦,只能强忍着所有的不适,忍到脸色苍白,满头冷汗,忍到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看他这个样子,师长心中极为不是滋味。
若是段苏权再这么跟着大家伙儿一起赶路,他的脚迟早会废掉,性命恐怕也会不保。可若是将他留下来,白色恐怖之下,乡亲们大概也不敢在家里藏匿红军战士。
其实,段苏权的心里也想了很多。
他这个样子,再这么走下去,只会成为战友们的拖累。大家不仅需要打仗,需要克服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还需要分心照顾他。
与其成为整个队伍的绊脚石,不如暂时先停下来,看看自己还有没有造化,能够脱离险境,能够回归大部队。
他鼓起勇气,对师长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只要师长能够带着部队赶紧离开,只要大家能够平平安安地到达湘西,那他就知足了。可以说,此时的段苏权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历经艰险,回归部队
当地有一个名叫李木富的老乡,他和妻子都是好心人,看到段苏权如此可怜的模样,便决定壮着胆子,将他收留。
可以说,是李木富夫妇给了段苏权一线生机,他们是他的救命恩人。
不过,老乡还是不敢明目张胆地把他留在自己的家里。村子里突然多出个陌生人,一定会有人怀疑。
段苏权被安置在一个隐蔽的山洞当中,李木富夫妻俩每天都会给他送一些红薯稀粥,勉强能够填饱肚子。
只是他脚踝上的伤,确实还是个大问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段苏权藏在山洞中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地,被当地的反动兵团给知道了。他们找到山洞,把他身上的衣服以及所有可以换钱的东西,全部都搜刮得干干净净。
段苏权
他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力,只能像案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宰割。
就在兵团团长举起枪,想要了结他的性命时,李木富冒着危险开口,劝团长把他留下来,反正他也是个残疾人了。
这个老乡,本来连自保的能力都不太具备,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却肯为他说话。这份恩情,段苏权没齿难忘。
他知道,自己已经给李木富带去了麻烦。而且恩人夫妻俩的房子,可谓是家徒四壁,他们自己生存下去,都已经非常艰难。他想,自己必须要离开这里了。
邻居苏仕华给他做了拐杖,在他离开之前,最后又帮了他一把。这些帮助过他的人,他都铭记在心。
一路乞讨,跌跌撞撞,段苏权靠着拐杖,竟然真的走到了遥远的岳阳。他离自己的家乡茶陵越来越近,也打算回家养伤。
在这里,比之前更加狼狈的段苏权又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对方名叫刘维初。
刘维初也是茶陵人,两个人有着相同的乡音,对对方也是非常亲切。而且,看到他的模样,刘维初也生出了同情心,想要帮助他,能帮一点是一点。
他被刘维初带回了家中,流浪了这么久,终于有了个暂时的落脚点。
像个乞丐一样邋遢的段苏权,终于能洗头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把自己的一头乱发打理干净。收拾完毕之后,他终于恢复了一点过去的样子。
刘维初是个厉害人,不仅热心肠,还懂中医,为他治脚伤。大约40天后,段苏权终于能直立行走了。
看到他的情况一天天好转,帮人的刘维初也是打从心底里高兴。
段苏权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消息之后,也赶紧赶来,对着恩人一个劲儿地道谢,把受尽了辛苦的儿子带回了家。
想来,老父亲应该是很心疼的吧。看到自己的骨肉如此模样,怎么可能不心疼。
回家之后,段苏权的心也没有安定下来。他还想参加革命,还想回到部队,还想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
在父亲的授意之下,他结了婚,韬光养晦地过日子。但他一直留意着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直到打听到一个姓谭的老战友回家,他觉得自己终于看到了希望。
段苏权是待不住的,从战友口中得知共产党队伍的最新情况之后,他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归队的路程。
终于,在1937年,他从湖南茶陵赶到了山西太原,找到了任弼时同志。
掉队三年的段苏权,回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任弼时看到这个“死而复生”的战友,心情当然是惊愕和激动。他们都以为段苏权已经不在了,还给他开过追悼会。现在,他居然回来了。
然而,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下葬之时,未穿军装
段苏权还不知道,他的独立师师长已经牺牲,战友们也几乎都已经在1934年全军覆没。他一直牵挂着的队伍,只有零星几人回到了大部队中。
而且,因为他与组织上失去了很长时间的联系,中途也没有同志能够证明他的经历。所以,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调查。
不过,能够回来,对段苏权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情,他也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
谁能料到,这个历史问题,竟然能遗留这么久,在军衔认定之时,让他变成了一个少将。
段苏权心中的愤怒,委屈,憋闷,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了。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之后,这么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救命恩人。
全国刚刚解放时,他就一直在探查刘维初的情况。在他心中,这个恩人,是自己一定要报答的。
1950年,他专程派人回到茶陵,看望刘维初。在那之后,他还把刘维初接到自己的家中,希望能够用实际行动来回报。
两个人之间情谊深厚,他的好意,刘维初也心领了。不过,这个勤劳的湖南人,还是想要回到家中,想在家做一些劳动,不愿在段苏权的家里吃白饭。
最初救下他性命的李木富夫妇和帮助过他的苏仕华,他同样也没有忘记,多年来一直未曾停止过寻找恩人。
遗憾的是,1983年他重游故地时,没能亲眼看到几位恩人。事后,李木富才知道相关的情况,也才把方面的情况告知了当地部门。
段苏权接到从地方寄来的恩人的照片,心中是无限感慨。他也没忘记给当地县委写信,请相关部门一定要照顾在白色恐怖中愿意对红军伸出援手的善良正直的乡亲们。
至于他自己的事情,着实令人唏嘘。
1993年,段苏权遗憾离世。与众多开国将帅不同的是,他的身上并没有穿军装,只穿着一身简简单单的中山装。
而且,他也没有被覆盖军旗。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本人的意思。或许少将军衔,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坎儿吧。
任弼时的夫人参加了葬礼,她了解他的过去,也知道,他这一辈子,受了许多委屈。
结语
常人很难想象,1934年段苏权被留下之后。到底是凭着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坚强的挺下来,才能回到老家,才能最终回归组织。
段苏权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也饱含着心酸与顽强。他的故事,如今或许鲜为人知,但应该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参考: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段苏权“暂授少将”的“历史问题”》 《湘潮》2010.09期
《唯一穿中山装入殓的开国将军》 《共产党员》2012.02期
中共庆阳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