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数量大幅收缩的背景下,IPO业务收入越发向行业头部机构集中,能够参与资本盛宴的券商数量随之减少。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年内仅有21家券商实现了IPO承销保荐业务收入。同时,随着拟上市企业的大面积撤单,约52家保荐机构和600余位保荐代表人“白忙活了一场”。
600余位保代“白忙活了一场”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年内,仅46家公司首发上市,数量同比下降74%;首发募集资金总额338.356亿元,同比下滑84%。
服务46家上市公司的保荐机构合计21家,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民生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的IPO保荐项目数量均为4家。
如果按发行统计,年内,上述21家券商的IPO承销保荐业务收入合计19.74亿元,同比下降86%。华泰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年内的承销保荐业务收入均在2亿元以上,其中,华泰证券接近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达到15%;中信证券年内的承销保荐业务收入约2.6亿元左右,市场份额位列市场第二,接近13%;海通证券约在2亿元左右,市场份额为11%。
另一方面,拟上市企业在年内大面积撤单,最终导致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白忙活了一场”。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已有318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包括主板116家、创业板92家、科创板58家、北交所52家。
涉及52家保荐机构,合计636位保荐代表人。其中,中信证券终止审核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42家;其次是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均为25家;另外,中金公司的终止数量也达到了22家。
与这些大块头相比,部分中小券商由于保荐数量本身就较少,“撤单潮”之下不仅“颗粒无收”,甚至在审项目也完全清零,撤否率达到100%。
比如,2022年6月,宝钢股份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宝武碳业至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和华宝证券,这也是华宝证券当时在深市参与保荐的唯一的一个项目。今年6月份,已经过会的宝武碳业主动终止审核,华宝证券在深市的保荐项目数归零。
今年4月底,拟申报创业板的华一股份终止审核,保荐机构国盛证券在深市的排队项目数同样清零。
一位券商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未来,券商投行需加快从注重“可批性”向注重“可投性”转变。投行需加强对IPO项目的行业研判、质量筛选,重点选择高质量企业保荐上市。同时,投行需进一步打磨定价与销售能力,基于不同行业特征,完善差异化的估值定价体系,通过更高效的路演组织及销售推荐,向投资者准确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
Wind数据显示,目前,还有60家券商保荐的432家拟IPO企业尚在排队之中,其中,仅14家券商的项目数量超过10家。中信证券的项目依旧最多,为46家;中信建投为36家;华泰证券和民生证券均有25家。有30家券商的项目数量在3家以下,17家券商的项目数仅1家。
8000余从业者离开证券业
近段时间,金融圈降薪风波不断。事实上,对于证券行业来说,降薪从两年前就已经开始。
根据第一财经此前的统计,去年,中信证券以77.59万元/年的人均薪酬排名第一,同比下滑3.39%;中金公司人均薪酬69.68万元/年,同比下滑10.21%。早在2020年,中金公司人均薪酬曾高达116万元/年,也就是说,从2020年到2023年这3年里,中金公司的人均年薪下降了46万元,降幅达40%。
证券业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是一个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行业上升期高歌猛进,行业低谷时“节衣缩食”。今年在资本市场下行波动、IPO业务收紧、券商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降薪力度或有增无减。
Choice数据显示,年内,已经有8000余从业者离开了证券行业。截至2024年7月8日,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4.38万人。
其中,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的保荐代表人总计8779人,从保荐代表人的分布来看,头部聚集效应非常明显,保荐代表人数量排名前五的证券公司总共拥有保代2615人,占比达到30%。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分别拥有保荐代表人629人、609人、528人。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的保荐代表人数量也均在400人左右。
不过,在8779位保荐代表人中,几乎有一半的保荐代表人旗下的保荐项目数量为0。
今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及相关政策的实施,监管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强化“申报即担责”,督促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归位尽责。
年内,尽管IPO数量有所收缩,但监管力度不减。中国证券业协会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C(处罚处分类)显示,年内总计68名保代进入该名单。海通证券被罚的保荐代表人最多,合计12人;其次是中信建投,合计有9人,中信证券、华泰联合分别有6人、5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