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简墨
题图 |《去有风的地方》
裴琳原本是贵州某旅游团的导游,辞职后回乡对老家房屋进行改造,创办了一家售卖咖啡和甜品的店铺。
2022年采访她时,她账号的粉丝寥寥无几,几乎没有变现能力。当时采访时,她反复确认记者的身份:“你们采访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如今两年过去,裴琳的粉丝数已经增至12万,她实现了广告营收,家人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作为最早进入“小院改造”赛道的短视频博主,裴琳的成功离不开先机,也离不开好的内容。在她之后,短视频平台上又涌现了无数新的改造博主,他们或是对承租的小院改造,或是对家乡老宅翻新,还有些则专门承接小院改造项目,一边通过工程盈利,一边拍摄视频变现。
没有一个中国人,
能拒绝拥有自己的院子
2022年离职回家后,季荷发现家里的老房子濒临倒塌,小时候觉得高耸入云的柱子也已霉斑点点。她揣着在城市打工攒下的几万元,同父母商量在家创业,将老房子翻新为饮品店,为县城和镇上的居民提供一片休闲去处。
那一年,乡村经济已经如火如荼,不少回乡青年以在繁忙中寻找宁静,在尘世中打造桃源为卖点,以紧邻乡村的城镇人口为目标客户,在乡村开办咖啡馆、甜品店、奶茶店等。
回乡开咖啡店、甜品店是很多小院博主的选择。(图/受访者提供)
作为回乡大潮中的一员,季荷对即将开始的事业满怀信心,她不止一次在网络上看到回乡创业成功的案例,也安慰自己:“即使创业失败了,也可以在乡村低成本生活,改造房屋也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
季荷改造的小院位于乡村,低矮的瓦屋被重重树荫掩盖。如果不是熟人,很难注意到这个似乎被遗忘了的角落。好在,村子的位置足够便捷,驾车到县城不过半小时,到镇上只需十分钟。乡村的恬淡自然和城镇的繁华便捷似乎是两幅画卷,共同绘制了季荷的童年记忆。时至今日,她仍能清楚回忆起小时月光从空中洒落,在院中蒙上一层柔光,她和家中的堂亲拿着手电筒,在房前屋后的草丛里抓蟋蟀的场景。
年轻人回乡改造小院,被视为逃离职场的一种选择。(图/受访者提供)
步入职场后,季荷不时会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单调、枯燥的职场生活就像是轻轻落下的棉花,一团接一团,压得她渐渐喘不过气。她顶着压力,希望能在大城市努力挣钱,回去县城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她和身边诸多未婚女性的共同目标。
直到一次周会上再次被直属领导嘲讽“没有脑子”,季荷才下定了回家的决心。考虑到积蓄不够给首付,而村里的房子距离县城不远,且自己是家中独女,季荷拿出所有积蓄,开始改造小院。
在社交平台上,季荷分享了即将回家改造小院的想法。她发现,如自己一般裸辞回乡的人并不少,众多青年人都十分追捧在乡村安放心灵。
某种程度上,回乡契合了我国文化中对于土地、院子的浪漫想象,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基因里有很强的安土重迁的情感,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归隐的基因。在中国的诗词文化中,归隐是一件情趣高雅且充满浪漫色彩的事,容易让人联想到超脱物外,不受凡尘侵扰的生活。
改造没那么简单
怀揣热情和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回乡改造小院后,季荷慢慢发现,诗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过于悠然自得、令人陶醉,真正置身“桃源”的人并不能全身心体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怡然自得,环绕身边的是一些更为细碎和具体的事物。
从挑选院子内草坪的种类,到确定房屋的框架设计,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她亲自参与,亲力亲为,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
改造小院很有意思,但也不得不面对某些现实问题。(图/受访者提供)
对于季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并非设计领域的专家,也不是经验丰富的建筑师,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她的家人虽然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建议,但村里数十户人家的房屋都是基于同一张设计图建造的,这使得他们能够提供的帮助也很有限。更让季荷感受到压力的是,家人还提醒她,如果改造后的庭院无法成功吸引游客,那么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将变得“徒劳无功”。
一些村民也会不时地议论季荷的“壮举”,大家似乎觉得乡村和城镇不一样,咖啡和甜品是独属于城镇的资源,还有一部分人则单纯因她是女生发出质疑,觉得一个女生无法追平投资,实现营收。
这些声音没有阻挡季荷改造的步伐,她在网上大量检索了有关小院建造的视频,学习建筑知识、美学。在这个过程中,她受网上视频启发,在院子内栽满了花草,不料却招来了不少蚊虫,经常得除草驱虫。将院子内一处老屋拆了建成阳光房后,她才意识到围炉煮茶虽浪漫,但是它独属于冬季;其他季节如果在阳光房内活动,会觉得燥热异常。她越发意识到自身知识的有限性,以及网络滤镜下诗意的田园生活和现实的冲突。
被逼无奈地,她踏上了建完拆除、拆完重建的道路,家人在她的“反复无常”中也表现出了不耐烦。她被打上了”做事没有章程“的标签。
很多小院博主会拍摄视频,以期成为短视频博主。(图/受访者提供)
季荷没有用镜头记录这些曲折,乡村生活并不诗意的另一面被掩盖。小院改造完成后,季荷向网友展现的,永远是清新翠绿的环境、宽阔舒适的院落以及孩童欢快的笑声。渐渐地,她不再需要依靠甜品和咖啡店盈利,视频插播的广告费用几乎完全覆盖了建房耗资。后来,她关停店铺,成为了一名全职博主,实现了一边工作、一边陪伴父母的愿望。
院子走红后,当地政府曾将季荷的家作为本地宣传案例,鼓励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季荷渐渐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红”。偶尔遇到有人在评论区询问院子改造的细节,她也会热心解答。而对于那些在评论区频繁质疑院子真实性的声音,她表示:“这恰恰说明了我的改造是成功的。”
接的广告多了,不买账的粉丝和看客也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指责季荷“每条视频都有广告,真的很扫兴”,有些广告主看到这些评论后,会要求季荷将视频删掉,有人追着评论:“怎么,说两句就要删除拉黑一条龙?”
改造很香,做视频不一定
与季荷成功改造小院的经历不同,李瑞雪回乡改造小院至今鲜有所获。
李瑞雪改造的小院位于乡村,村子到镇上大约5分钟,到县城约10分钟。房屋是一座红色瓦顶、白色墙面的老房,建成已有50年,屋内墙体斑驳,掉落的粉屑压在水泥地上,盖住了几代人在老房内的稀疏记忆。
李瑞雪曾在外地工作过一段时间,繁重的工作和经济压力时常让她觉得喘不过气,既无法凭借微薄的薪水在都市安家,也没有理由彻底躺平。
刚好老家院子长期无人打理,有坍塌的风险,她便辞去了奶茶店的工作,返回老家对小院进行改造。
村子是保留村,可以投入较高的财力、人力改造小院,几乎不需要考虑拆迁风险。在保留房屋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她与家人前后花费16万元加固房屋,翻新内部,还在院子内新建了茅草亭,种植了绿草皮、棕榈等植物,为顾客打造了清新自然的用餐环境。
在李瑞雪的小院中,她加入了许多艺术符号。(图/受访者提供)
在短视频平台上,李瑞雪分享了小院改造的视频,解释小院名字的由来、改造用途以及颇为自得的改造角落。她希望通过拍摄短视频为小院吸引客流,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独立的短视频博主,实现广告增收。
但流量就像海浪,李瑞雪常常在潮涌起伏间迷失方向。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用心剪辑了视频,却几乎没有人看,那些她随手拍摄的视频效果却意外的好。其间,她与共同经营院子的姐姐发生了矛盾,改造小院的步伐也被迫停止。她更新视频的频率更低了,距离最初的梦想也越来越远。
更让李瑞雪感到心力交瘁的,是兼顾孩子和事业并不容易。身为母亲,她不得不在无法全身心照顾小孩时,抛弃事业选择家庭。她和丈夫商议后,以每月1500元的价格将小院租给了一位短视频博主,租期3年。同期,他们还将村里的另一处院子,镇上的一套房、县城的一套房子全部出租了。每月,李瑞雪能收到约6000元租金,与之前经营小院所得几乎持平。
将小院出租给一名视频博主后,该博主也更新了有关小院的日常。(图/受访者提供)
不久前,李瑞雪入职了当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内容并不繁重,且老板允许员工带小朋友上班。白天,李瑞雪将孩子带到公司上班,晚上丈夫下班后,她则将孩子全权托付给丈夫,与朋友一起摆摊卖小吃。
成为短视频博主的梦想越来越远,李瑞雪已不再执拗,但也未放弃拍摄视频。出摊卖小吃时,她仍习惯性地在头上佩戴拍摄设施,记录下自己的摆摊日常。
视频中,她的声音欢快洪亮、充满活力。在一声声“要辣椒吗?”的询问中,乡村生活的画面变得真实且鲜活。
校对:遇见
运营:嘻嘻
排版:黄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