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钊
“中国的新三样出口在全球市场上有显著影响,有助于推动全球绿色化转型。”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间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接受《证券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力。今年中国出口会有所提升,而且中国高质量且有效控制成本的绿色出口,对全球经济也有所帮助。
朱民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间隙接受《证券日报》等媒体采访(刘钊/摄)
“近年来,全球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不仅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还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使得预测贸易情况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传统模型主要基于市场经济,而现在需要考虑政治因素。”朱民表示,“这种趋势对全球经济增长不利,因为贸易增长一直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近几年,贸易增长速度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现象。”
他认为,尽管面临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仍然坚持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降低了税率,并且还在继续降低。中国继续支持全球化,扩大市场开放,包括在电信服务、数据跨境流动和制造业等领域。此外,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服务大国,服务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朱民建议,中国出口应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增加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区的出口。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15%,这些产品在墨西哥、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组装后,再出口到欧美等大市场。
“出口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中国通过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绿色出口,对全球经济做出了贡献。”朱民表示。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开放也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的深度、广度持续提升,开放的系统性和制度性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2023年,跨境人民币收支规模达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达58%,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货币。2024年1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在全球占比大幅提升,一度突破4.5%,超过日元,跃居全球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
“世界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有需求的,表现为人民币作为央行的外汇储备的比重是在不断上升的。”朱民指出。
朱民举例表示,截至今年2月份,中国的所有跨境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现象占比是30%。此外,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的跨境交易总额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表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货币市场领域的实际使用正在增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