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和印度大差不多同一时间建国,而且,就连建国条件都差不多:都是面积广袤的人口大国,都曾被西方国家啊侵略,工业基础也都十分薄弱。
不过进一步对比,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条件,要比中国好上许多。这从人均也能看得出来。
与中国人口差不多数量级的印度,在建国之时,人均工业产值比中国高了好几倍。例如,化肥产量是中国的4倍,钢产量是中国的8倍,发电量是中国的4倍等等。
不仅有着比中国更好的工业基础,与此同时,印度的外交环境和外部局势也让人羡慕。
印度建国之后,同时成为冷战双方拉拢的目标,也因此,印度在双方左右逢源、渔翁得利,赚的不亦乐乎,国际环境宽松无比。
也因此,印度对外的军事和外交行动,也远比中国更为酣畅淋漓。比如在二战之后,印度成为全世界极少数吞并他国却并没有被实质上惩罚的国家。
独立后的印度,不但与巴基斯坦爆发过多次大规模战争,且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占据优势,同时,还用武力的方式收复了果阿地区,甚至在1975年更是悍然吞并锡金王国,将原来的独立国家设置为所谓的锡金邦。
被国人视为笑话的印度,却是名副其实的南亚霸主,它几乎打遍南亚无敌手。
无论是宿敌巴基斯坦,还是孟加拉、尼泊尔、锡金、不丹,亦或是位于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不是曾被印度军事侵略,就是被印度深刻影响甚至控制。
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肆意扩张打压其他国家,印度的这种典型的帝国主义行径,让不少中国网友确实羡慕至极。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印度一样随心所欲呢?为什么我们明明已经很强大了,对外却总是需要谨小慎微,顾及这个顾及那个呢?
印度的种种行径确实看着很爽,但是,如果因此认为印度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话,那就显然错误了。
事实上,擅长左右逢源、历史也十分悠久的印度,地缘和地理环境不但算不上好,甚至堪称糟糕。
看过立体地图的人,相信都对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印象深刻。
因为,在大部分都是低地平面的亚洲地图上,突兀的耸立着一个平均海拔超过4千米的广袤高原,这样的高原几乎成为整个世界岛的制高点,因此,青藏高原才有了“世界屋脊”的称呼。
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正处于这一片世界屋脊的下方,而且,还是直接相邻。
最为夸张的是,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南部、也就是与印度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为6、7千米,而且绵延数千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印度与中国的边境上,耸立着一条长约数千公里、纵深约同样有上千公里的无敌城墙。最为离谱的是,这个城墙还拥有着一个高度超过6千米的城垛。
这就太令印度绝望了,因为,这个海拔极高、环境极其恶劣、地形又极其复杂的无敌城墙,几乎从根本上断绝了印度进攻中国的可能。
因此,作为世界上两个最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虽然早就领土接壤,但是,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未有一起印度进攻中国的历史记载。
相反,曾强盛一时的吐蕃帝国,几乎将印度视为自家的后院,动不动就劫掠一番。
即便到了现代,情况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如今印度对于其北方的大国,最恐惧的就是数千米高度优势的被东方大国利用。
要知道,东方大国只需要在制高点上建立几个雷达,就可以轻松监控整个印度平原。
印度的一切行动,包括军事行动,飞机起升降落,都在监控范围之内。这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显然是无法容忍的。
印度进攻中国很困难,从喜马拉雅山进攻印度,就轻松太多。当然,前提是忽略后勤补给问题。
例如,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实际参与指挥这场战斗的阴法唐中将,对此就有过十分清晰的记录。
在人民解放军取得自卫反击战初期的胜利,并将印度军队击溃打跑之后,随着战线向南推移,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在进攻时发现,越往下打呼吸越通畅,天气越温暖,跑起来也越有劲儿。
所以在进攻时,解放军将士越打越痛快,越打战果越大,甚至有打疯了的战士脱掉棉衣直接冲锋。
然而,随着停战命令下达,从海拔低处向高海拔地区返回时,战士们的士气却变得低落起来,因为越往上走,呼吸越困难,氧气越稀薄,温度也越低,部分战士们的思想包袱也因此变重。
这一切,虽然也有历史、文化等原因,但是,地形原因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
许多人最为痛惜的一个问题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明明解放军取得了全胜,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也收复了近10万平方公里的藏南领土,为什么当时我们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主动停战,甚至主动放弃了明明已经被收复的近10万平方公里的藏南领土呢?
这其中有太多的原因,不过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解放军因为后勤的原因,根本无力继续打下去。
所以,不是我们的战士战斗力不够强,也不是我们没有继续战斗的决心,而是因为极其严苛的自然条件,使得当时的解放军如果继续打下去不但兵力无法增援,甚至连维持目前兵力的后勤补给也无法做到。
继续打下去的后果就是,只有几万兵力的解放军会彻底变成一只孤军,尤其在大雪封山之后,随时可能被绝对兵力的印军包围。这样一来,即便解放军如何善战,也不可能取胜。
所以,虽然地理环境十分糟糕,北方还耸立着无敌城墙,但与此同时,印度应该感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深厚的广袤的青藏高原,因为这片世界屋脊以及它带来的巨大的交通问题,让印度被天然保护起来。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古代无数个兴盛的中原王朝,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肥沃的印度平原,早就在中原王朝的征服范围之内。
可以说,正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存在,才保护了印度。
进军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困难?
且不说新中国成立之前内地进藏的难度之高,风险之大,哪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进军西藏依然是极其艰难的。
例如,1953年,进藏的部队遭遇了巨大的粮荒,因为党中央下定“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之后,为了不增加农奴制下西藏人民的负担,进藏部队数万人每天需要的数万斤粮食,全部都需要内地运过来。这就给西藏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当时,驻藏的开国少将慕生忠将军,亲自担任西藏运输总队的政治委员,负责具体运输事宜。
慕生忠将军从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多个省份买了2万多峰骆驼,计划从青海向西藏运输粮食。
由于所经路程长达数千里,且平均海拔4000多米,四处都是雪山和高寒缺氧的地区,所以,集结了二万多峰骆驼、雇佣了1000多名民工的西藏运输总队,跋涉了整整7个月,付出了30多人牺牲、4000多峰骆驼死亡的代价,才最终将200万斤粮食运抵西藏,给驻藏部队运来了至关重要的粮食。
在没有战事的和平条件下,动员了无数百姓,使用数万峰牲口,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用了整整半年多的时间,才将200万斤粮食运到西藏。
这就可想而知1962年作战部队的后勤补给条件之艰苦了。要知道,慕生忠将军当时运抵的目的地,还并不是条件更为艰苦的喜马拉雅山脉,而是拉萨等西藏腹地。
因此,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完全是驻藏部队以及西藏军民的后勤极限挑战,供应2万多部队一个月作战,已经达到了当时中国后勤补给的极限。
想要乘胜追击或扩大战果,不是部队战斗力做不到,而是后勤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数千年来,因为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存在,固然阻止了印度的北上扩张,但也牢牢的保护了印度免受北方的军事威胁。
然而,这一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就在百废待兴之时,动员数10万军民,先后开凿了青藏、新藏、川藏公路。
但是,这样的公路虽然大大缓解了进藏交通,由于高原环境太过恶劣,公路夏季会被暴雨阻断,冬季则屡屡被大雪封路,交通依然十分困难。
真正的想彻底改变西藏的交通方式,铁路无疑是最理想的。因此,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在修筑公路的同时,我们一直在竭尽全力的修筑联通西藏的铁路。
从1965年铁道兵开始修筑青藏铁路开始,整整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攻破了无数科技难关,动员了难以数计的人力物力财力,终于在新世纪完成了这一构想。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自此之后,西藏的解放军后勤补给和物资投放能力,有了质的变化。
以1953年,慕生忠少将历经艰难运输的200万斤粮食为例,当时,动用了数万牲口、数千人、走了整整七个月。而如今有了青藏铁路,我们只用一天的时间,用半火车皮就可以轻松地将其运至拉萨。
这样恐怖的投放能力意味着,几千年来制约中原王朝对于青藏高原乃至于其辐射区域的后勤和物资投放能力,被彻底解决。
也从此之后,中国对于印度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攻破了青藏高原交通天险的中国,从此之后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如果中印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居高临下,赢则可以乘胜追击,即便暂时失利可以从容坚守天险,随时发动反击。相信我们收复失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3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