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战役: 20万德军血战190万苏军, 杀伤110万, 却打出了阴影

论戈2024-07-06 23:50:00  69

如果给俄罗斯历史上的名将排名,俄式军事思想之父苏沃洛夫、击败拿破仑的库图佐夫、红军战略家图哈切夫斯基都是第一梯队。

但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强人的上面都会出现一个人——朱可夫

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朱可夫元帅绝对是俄国名将的代名词。在卫国战争里,他是唯一在苏联北、中、南三个战场,和德军三大军群交手的高级指挥官。

朱可夫指挥了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围城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己之力扑灭三处大火,让苏联转危为安。

但如此英明神武的朱可夫,他手底下也不是没有败仗。

在朱可夫的老战友、老对手科涅夫的回忆录里,朱可夫在1942年于勒热夫发起的一系列攻势简直是在乱来。

勒热夫战役打了一年多,苏军伤亡100多万人,很多新兵都倒在了第一场战役里,却打不动德军的防线。

尤其是“火星行动”,即第二次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朱可夫坐镇中央指挥,让科涅夫带西方面猛攻德军,结果却损兵折将,科涅夫因此遭到斯大林批评。

尽管整个“勒热夫攻防战”都是苏联的伤疤,却成了德国名将莫德尔的功勋。莫德尔以一个第9集团军20万人死守勒热夫突出部长达一年,杀伤了数以百万计的敌人,被后世封为传奇。

那么,苏德于1942年展开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是怎么爆发的?朱可夫为何折戟?在这场经典的攻防战中,莫德尔为何能挡住数倍的苏军?

1942年,苏联站在悬崖边

1941年末到1942年初,苏德战场上雪片般的战报飞往柏林和莫斯科,苏德千万大军在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对峙,每天发生小战役数百次,日均伤亡近万人。

对于两国领袖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莫斯科附近的战报。

当时,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冬天发动“台风行动”,猛攻莫斯科,斯大林拒绝手下的迁都建议,并下令领导干部坚守首都,市民全部划入民兵备战,连女人都在城外修筑工事。

莫斯科战役可以说是苏德之间第一次真正的决战,朱可夫坐镇指挥,靠着从西伯利亚调来的生力军,加上严寒和德军的资源短缺,最终苏联人取得了胜利。

随着苏军在风雪中挡住德军进攻,斯大林下令展开反攻,但一开始的反攻不太顺利,因为苏军本身也伤亡惨重。

莫斯科战役的这次胜利,实际上在地图上几乎没有显现,从战略上说,苏联仍然还在被德军压制着,德军前锋第9集团军就在勒热夫-瑟乔夫卡一带。

这里距离莫斯科就150公里,德国的4号坦克越野时速40公里,一个早上就能到达。

不过,因为苏联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南北进反击,围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大部分部队后撤,最后只有第9集团军仍坚守勒热夫突出部。

柏林的德军参谋,甚至前线的高级将领都认为现在应该后撤,不仅要放弃勒热夫,甚至应该放弃俄罗斯中部,全面收缩战线,防止苏军反击。

希特勒却不这么认为,他坚持告诉自己的手下,德军距离胜利只差临门一脚,中央集团军群不能后退。尤其是勒热夫,这里是进攻的锋芒,士兵们应该扎在这片土地上。

作为勒热夫的守军,德国第9集团军的地位特殊,和南方的第6集团军是东线唯二的“重装集团军”,专门负责为德军开路。

在1941年夏天,第9集团军有17万人,和第二装甲集群一起狂飙突进,在明斯克包围圈、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吃掉了近百万苏军。

但在1941年的冬天,德国人被苏军和苏联的气候打败,仅仅第9集团军就减员10万人。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施特劳斯上将还被冻出病来,1942年初被迫离开前线治病。

当时第9集团军实际只剩一个军的体量,人员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能投入作战的部队才5万多人。

苏联方面,虽然顶住了德军对莫斯科的围攻,苏联仍然站在悬崖边上。

彼时美国刚开始对苏援助不到半年,大力援助则是在12月珍珠港事件后开始的,那一点点物资无法撑起苏联的正面战争。

而苏联后方的征兵还在进行当中,训练新兵需要时间,搬迁的工厂重新投产也需要时间。

但德国不会给苏联时间,1942年初,南方集团军群占领了克里米亚,下一步就会进攻乌克兰东部,南下高加索。莫斯科正面的德军距离莫斯科100多公里,他们也可能再次发动进攻。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最高层命令朱可夫必须趁着天冷先给莫斯科解围,必须打掉勒热夫突出部,第一是为保卫莫斯科,第二是为了鼓舞苏联军民士气。

1942年1月,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和朱可夫的西方面军发动百万人,进攻勒热夫-瑟乔夫-维亚济马卡一带,苏军称为“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

西其中,方面军70万人主攻勒热夫,苏军认为德军在零下40度的寒冬中无力反击,情报显示他们缺乏冬装。

苏军如果南北围攻夺下维亚济马,就能包围、歼灭勒热夫德军。

斯大林摩拳擦掌,心潮澎湃,朱可夫却很沉默。作为军人,朱可夫知道一个事实——苏军体量大,但都是新兵,硬实力不够。而且严寒的影响是双刃剑,苏军也是人,也怕冷。

但领袖信心满满,朱可夫也只能从命。

防御之狮莫德尔 VS 救火队员朱可夫

面对苏军百万人袭来,德军立刻组织反击,但施特劳斯因病离开前线,第9集团军一时群龙无首。

中央集团军群火线提拔莫德尔去带兵,莫德尔完成了半年内从军长到集团军司令的跃升。

1月19日,莫德尔到达前线,第9集团军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围攻,很多防线已经开始崩溃。

苏军出动空降兵、骑兵快速穿插,第11骑兵军一个师开战后杀到了维亚济马城附近,奥列尼诺地区的德军第23军被苏军包围,第27军被两个苏军集团军围攻,伤亡也越来越大。

此时的第9集团军缺乏兵力,尤其是装甲力量,最终在莫德尔的要求下,后方调来5个师给莫德尔指挥。

有了新鲜血液后,莫德尔马上发动反击,他让装甲兵向苏联军队的纵深出击,冲垮苏军防线,切断公路。

在战斗中,德军发现苏军虽然人多,但部队很不灵活,反应慢、火力弱。被德军穿插后,苏军阵脚大乱,被围的德军趁机收缩战线,加入反击。

在勒热夫,苏军的第一次围攻就这么被德军化解,在德军反攻阶段,苏军伤亡十几万人,两个集团军被打残,朱可夫非常郁闷。

实际上,当时的苏军问题不少,主要是士兵和军官的素质较低。毕竟1941年末从西伯利亚和远东调来的部队都被打残了,眼下部队新兵很多,军官也没有深入培训,打起仗来瞎指挥。

而苏军的伤亡之大,让前线的德国指挥官也印象深刻。按照这种进攻强度,莫德尔认为10万人的部队也不够消耗,他申请增加预备队。

经过柏林同意后,4个师又被送到了勒热夫,恰好1942年夏天的“第一次勒热夫-乔瑟夫卡战役”爆发了。

在勒热夫-乔瑟夫卡战役中,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3个集团军40多万人进攻勒热夫防线,而莫德尔在此战里表演了战争艺术,以“弹性防御”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莫德尔的“弹性防御”是各国军事学院的必修课,但这种战术其实并不先进,也不是如网上吹嘘的“是莫德尔的划时代创造”。

“弹性防御”也叫“机动防御”,古代战争里“步骑配合”经常使用这招,即步兵死守战线,且战且退;骑兵找机会包抄突袭,击溃敌军。

只不过在现代战争里,骑兵的角色变成了装甲兵。

1942年夏天,莫德尔把主力部队——包括党卫军装甲师在内的主力部署在苏军进攻的正面,步兵顶在前线,装甲部队伺机而动。

7月30日,当苏军第20、第29、第30、第31集团军发动进攻,德军按照“弹性防御”部署,坚守阵地。

随着战役的进行,苏军发现前线德军炮火密集,但阵地上的步兵较为松散,因为德军的目的是尽量杀伤苏军有生力量,但战线可以随时收缩,所以不用太多人。

因此,苏军初期的进攻居然收获不小,在多个方向突破德军防线。

可是苏军的胜势没有持续多久,第9集团军就以“帝国师”和“德意志师”为主力,发起反击。德国坦克沿着公路冲击苏军后方,被分割包围的苏军步兵遭到围杀。

由于苏军新兵较多,西方面军后劲不足,8月底,苏军进攻前锋在瓦祖扎河被挡了回来,部队伤亡15万人,还有大量士兵被俘。

苏军两次进攻不畅,没能消灭第9集团军,斯大林很不满。

当然,此战也消耗了德军的资源,为了不坐以待毙,德军在1942年8月发动“旋风行动”,希望改善勒热夫的战况。

但这次进攻,被夏季的湿润沼泽和地雷阵的阻拦下,德军5个装甲师500多辆坦克的进攻被苏军化解,三分之一的坦克被毁,莫德尔后来抱怨这次作战牺牲了太多坦克。

彼时,南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开始,苏德在两线对攻,德国兵力捉襟见肘。

1942年11月,当斯大林格勒挡下德军的猛攻后,苏军决定在南线和中线发起反击,“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同时开始。

最终,“天王星行动”因为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而被历史铭记,而朱可夫的“火星行动”则功败垂成,且因为伤亡惨重被苏联有意遗忘。

“火星行动”也叫第二次勒热夫-乔瑟夫卡进攻,但规模要大得多。

当时,朱可夫坐镇莫斯科指挥进攻任务,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出动190万人,使用坦克3300多辆,飞机1000架,火炮超过20000门。

朱可夫志在必得,毕竟经过一年的消耗,勒热夫的德军第9集团军应该也到了极限。

11月底,苏军开始进攻,加里宁方面军在北,西方面军在南同时行动,第9集团军的德军看到潮水般的苏军杀来。

苏军将士源源不断,德军内心浮现阴影

11月24日,苏军第20集团军、第31集团军沿着铁路进攻,在瓦祖扎河北边首先和德军第39装甲军遭遇。

第39装甲军给莫德尔报告:“苏军进攻了,他们漫山遍野。”光在39装甲军正面,苏军就放了20万人,而第39装甲军才不到5万人。

莫德尔下令部队继续使用夏天的弹性防御战术,装甲部队在各个步兵师后面防御。

有了1941年冬天的教训,德军在后半年早早为入冬作战打基础,装甲火车从后方的大卢基铁路送来给养,德军不断挖战壕,修工事,在勒热夫建起了火力密集、犬牙交错的防御阵地。

德军以逸待劳,前线以营连单位防御苏军进攻,以公路和河岸为防御重点,防止苏军装甲兵穿插。

同样的,后方的德国装甲师还在等待命令,随时准备反突击。

1942年11月底,苏军进攻了五天,拿下了不少一线阵地,但重要的维亚济马、瑟乔夫卡铁路、公路依然无法打通。

莫德尔向中央集团军群求援,彼时德军防线多处告急,铁路重镇大卢基遭到苏军10万人围攻,德军抽不出兵力解围。

思考再三后,克鲁格元帅决定支援勒热夫,10万人的预备队被派到第9集团军。

在德军的死磕下,防线依旧稳固,而苏军尽管排山倒海,各处的战斗却都很不顺畅。

苏军在战报里抱怨的东西非常多,士兵们训练不足,弹药不足,步兵师战斗力不如两年前的一个团。德军第102师一个师就挡住苏联31集团军一天,苏军此时的战斗力之差可见一斑。

苏军还面临武器问题,士兵缺乏重武器,新造坦克性能也不可靠,各种故障不断。

在大战白热化的11月底,正是苏联入冬时,恰逢天降大雪,苏军作为进攻方在勒热夫的丘陵上进攻,经常陷在膝盖深的雪里。

炮兵观察员因为大雪而找不准方位,火力覆盖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坦克没有准备冬季涂装,被德军反坦克炮在炮位里精确打击,苏联步兵被迫对着几乎完整的德军工事发起冲锋。

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苏军士兵和坦克简直就是活靶子。

当然,因为大雪盖住了视线,德军也在寒冬中找不准方位,莫德尔曾经下令新到战场的第12、第20师,只要朝着有炮声的地方进军就能找到敌人。

12月初,苏军的进攻被德军彻底防住,德国东线最精锐的几个装甲师,都在中央集团军群作战,他们在莫德尔的指挥下挡住了苏军的人海洪流。

彼时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在僵持中,曼施坦因建议第6集团军突围,并派出预备队去解围。但勒热夫战场拖住了德军所有有生力量,曼施坦因的计划无法实施。

在焦灼中,朱可夫下令部队转攻为守,整顿了一周后,12月11日苏军再次进攻。

这是苏军的最后一搏,两个坦克军作为主力冲击德军防线,但依然功败垂成,德国人挡住了苏军的冲锋。

随后因为南方的战斗需要资源,朱可夫叫停了“火星行动”。

战后清点,190万苏军损失80多万人,其中30多万阵亡,2000辆坦克被击毁。

至于德军,依靠天时、地利防住了朱可夫全力的一拳,第9集团军当时算上后来补上的部队近20万人,伤亡4万多人,比起苏军是非常少了。

但这些伤亡的部队都是德军的精锐——大多是参加过法国战争的老兵,这影响了第9集团军的战斗力。

况且,因为德军的大量预备队投入勒热夫,最终让另一个精锐的军团——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彻底包围消灭,德军也拿不出精锐去解围了。

最终,尽管勒热夫惨胜,可德军连一天都没有庆祝,因为彼时北边的铁路城市大卢基围城战还在继续,城内几千德军被10万苏军围攻。

后来,德军解围部队几次冲锋,但寡不敌众,大卢基在1943年初被苏军解放。这一战规模不大,影响力却惊人,因为从大卢基向勒热夫的铁路被截断了,第9集团军有被包围的风险。

苏军大卢基的胜利,终于让“火星行动”不那么难看,加里宁方面军司令普尔卡耶夫高兴的说:“我们给兄弟部队擦了屁股。”

这个兄弟部队就是西方面军,这话是对司令员科涅夫同志的挖苦。

1943年初,当大卢基战役结束后,莫德尔看着地图,勒热夫不再是突出部,而是一个“孤岛”。

莫德尔知道,第9集团军绝对无法挡住苏军的下次进攻,因为预备队打光了,而且补给线中断。而在他们的对面,苏军的部队好像无穷无尽,这也成了德军士兵们心中的阴影。

此时的苏联已经完成总动员,在东线的各个战场上,德军一个师都要面对苏军一个军的部队,人力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弥补的,莫德尔也束手无策。

在得到克鲁格元帅等高层的同意后,德国第9集团军在1943年2月以“水牛行动”撤出勒热夫。

最终,德军撤离了勒热夫地区,并沿途破坏交通线,布设雷区,防止苏军追击。

总的来说,莫德尔在1942年到1943年初的表现堪称经典,他“防御之狮”的外号也由此而来。

至于朱可夫,勒热夫的战斗是他不愿面对的回忆,直到他去世后,这段战斗才被重新拿上来研究。

参考资料:

1.《“火星行动”朱可夫元帅最大的惨败》,极光

2.《勒热夫绞肉机》,大仙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31837.html
0
最新回复(0)